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国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28476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其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龙6~14份、天麻1~8份、人工牛黄1~5份、丹参6~14份、川芎2~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方中药处方精简、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采用超声波低温提取技术,低温情况下快速有效地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温度低,对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有效成分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疗效,同时节省能耗;提取时间短,比传统的水煎、回流提取方法缩短2/3以上时间,便于生产操作和工作安排;提取效率高,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及其制 备方法,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中风”病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在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排第三位的主要死因。其中,85%属缺血性中风,15%属出血性中 风。在中风后存活的病人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而导致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 加。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达1亿多,中风病发率约 为0. 7%,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和中风病人的年轻化,中风病人数量在不断上升,中风 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目前,西医西药对治疗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无法获 得理想的疗效,对急性期的治疗则更为困难,化学药品尼莫地平、阿斯匹林等常用于预防和 二次中风的预防。与西医西药相比,中医中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从而在临床治疗中发 挥较好的作用,如华佗再造丸、中风回春丸、活络丸、步长脑心通等。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在祖传复方的基础上,研制出用于治疗中风的复 方中药,其疗效确切、处方精简、无毒副作用;并通过系统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该复方中药有 效成分的含量,成为功效显著、质量可控的中药新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其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地龙6 14份、天麻1 8份、人工牛黄1 5份、丹参6 14份、川芎2 10份。其中,优选的配比为地龙10份、天麻4份、人工牛黄1份、丹参10份、川弯6份。本专利技术的复方中药,其为上述原料药与制剂用辅料制成的口服制剂,如片剂、丸 剂、胶囊或口服液等;所述制剂用辅料为本领域常用辅料,优选为微晶纤维素,其加入量为 总重量的5 50%。因为本专利技术的复方中药为长期用药,故选择口服剂型,并且由于处方 中人工牛黄为细料,需分粉入药;地龙的有效成分为酶类,易在胃酸中被破坏;而胶囊剂与 片剂、丸剂相比,其崩解时间短、作用快,工艺相对简单,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复方中药优选为胶囊 剂,更优选的是肠溶胶囊。本专利技术的复方中药,以中医扶正祛邪、疏通血脉为理论依据,以地龙、天麻、丹参、 人工牛黄及川芎五味原料药制成,其中地龙为君药,其性寒、味成,归肝经;能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常用于高热惊 痫,以及气血虚滞、半身不遂等。《本草纲目》谓其“性寒而下行,……主伤寒疟疾,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经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含有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 素等成分,有缓慢而持久解痉、降血压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应用大剂量地龙,主要起解痉、通络作 用。天麻为臣药,其性平、味甘,归肝经;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对肝风内动 引起的惊痫抽搐、眩晕、头痛等症,天麻均为必需之品。《本草汇言》谓其“主头风、头痛、头 晕、头痛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经现代研究表明,天麻有镇 静、催眠、抗癫痫作用,还能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阻力。本专利技术中将天麻与地龙共用,能 起到祛风通络、豁痰化痰的功效。人工牛黄及丹参为佐药,其中,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肚汁经人工提取而成,与天 然牛黄功效相似,其性凉、味苦,归肝、心经;能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对缺血性脑 中风辩证属痰热蒙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适用;经现代研究表明,牛黄有镇静、 镇痉作用,并具有使血管扩张及抗肾上腺素作用,从而使血压下降。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凉血之功效,古代有“一味丹参,功同四 物”之说,对于血瘀证,包括缺血性脑中风之头部瘀血的形成有治疗作用;经现代研究表明, 丹参含丹酚酸、丹参素类等成分,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 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对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也有明显作用,因此,本品常用于缺 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川芎为使药,其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因 本品辛温升散,专上行头目,可引药上头,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常用于各种血瘀 气滞之痛证。《本草汇言》谓其“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 一切风,调一切气”。本专利技术中川芎可起引经作用,也可佐助其它药加强活血通络作用。经 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所含的川芎内酯、川芎嗪、阿魏酸等成分,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 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可预防血栓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地龙用水浸泡30分钟后,在25°C温度下超声提取两次,过滤,合并滤液;然后 在55 60°C温度下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1. 30 (600C )的浸膏,备用;2)将天麻、丹参混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在55°C温度下超声提取两次,过滤,合 并滤液;然后在阳 601温度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 15 1. 20 (600C );然后加入95% (体积)乙醇至含醇量为70% (体积),静置12h ;然后取上清液在55 60°C温度下减压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1. 30 (600C )的浸膏,备用;3)将川芎以60% (体积)乙醇浸泡30分钟后,在60°C温度下超声提取两次,过 滤,合并滤液;然后在阳 60°C温度下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1. 30 (600C )的浸膏,备用;4)合并步骤( (4)得到的三部分浸膏,然后加入人工牛黄及制剂用辅料,充分 搅拌,混合均勻后制成口服剂型,即得。 其中,所述超声提取的条件为,第一次加入原料重量8 12倍的水或乙醇,超声提 取30 40分钟;第二次加入原料重量6 10倍的水或乙醇,超声提取30 40分钟。 所述口服剂型(如片剂、丸剂或口服液等)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复方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步骤4)将浸膏与人工牛黄、制剂用辅料4混勻后,在55 60°C温度下真空干燥,取出后粉碎,过20目筛,填入胶囊。上述制备方法是根据各味中药原料所含主要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 而设计的。其中,君药地龙为动物类药材,其主要溶栓成分为蚓激酶、尿激酶等酶类,这些成 分皆为水溶性成分;且有文献报导指出,地龙水浸液可抑制血栓形成,水煎醇沉注射液对血 栓有明显溶解作用,地龙煎剂体外有明显抗凝血酶作用等,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地龙采用水提。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天麻素、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 等,皆为水溶性成分;天麻注射液可扩张动脉血管,加快血流量,天麻汤能抑制血小板粘聚, 对抗血栓形成;丹参的水溶性提取物丹参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因 此天麻、丹参也采用水提。但由于地龙水提的温度与天麻、丹参水提的温度要求不同,且由 于天麻、丹参水提浸膏率过高,需进一步醇沉,因此地龙不与天麻、丹参合提,而是将天麻与 丹参混合后水提醇沉。川芎的总生物碱和酚性成分有明显的扩张冠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的凝集, 对已凝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生平药理作用,川芎中具有较强生 理活性的有效成分为川芎嗪、阿魏酸等,其水提效果远远小于醇提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地龙6~14份、天麻1~8份、人工牛黄1~5份、丹参6~14份、川芎2~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