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7514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水处理装置,其特点由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废水提升区域2、电气控制区域3、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化学沉淀腔一室5、化学沉淀腔二室6、化学沉淀腔三室7、中间澄清区域8、过滤水提升区域9、过滤吸附区域10组成一整体装置,独特的腔室布局可以使水流在处理设备内部呈立体流势,合理布局,实现了空间的有效利用,节约占地面积,降低能耗与工程投资,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矿井污水处理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井水处理装置,属于矿井水处理设备制造的

技术介绍
矿井废水一般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为安全生产而排出的自然地下水,属于巷道 中的地质性涌渗水;以及井下采煤生产过程中洒水、降尘、灭火灌浆、消防及液压设备产生 的含煤尘废水。因此,它既具有地下水特征,但又受到人为污染。传统的矿井水处理工艺需 兴建大型缓冲水池、辐流式、平流式沉淀池等,对水力停留时间的要求较高。一般的煤矿厂 区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矿区环境较为复杂,而传统的矿井水处理系统的主体单元主要为土 建设施,对于场地的要求也较高。并且处理系统多呈饼形散开分布,种类繁多,管路较长,空 间利用率较低,设施占地面积太大,操作工人劳动环境恶劣。设备能耗和工程投资居高不 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耗能较低、操 作方便,效果好的矿井水处理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矿井水处理装置,主要由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 废水提升区域2、电气控制区域3、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化学沉淀腔一室5、化学沉淀腔二室 6、化学沉淀腔三室7、中间澄清区域8、过滤水提升区域9、过滤吸附区域10组成一整体装 置,其特征在于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外侧设置一小型过滤器11,内设置自动汲水罐12,放空 阀门13设置在自动汲水罐12上,操作平台14与电控柜15设置于废水提升区域2,化学药 剂投加箱16上设置有双侧溢流管17并设置于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的化学沉淀腔三室7上, V形折板18上设置上清液收集管19,并设置于化学沉淀腔三室7,过滤吸附罐20设置于过 滤吸附区域10,通过双侧溢流管17相连,底部均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底板成10°夹角,与 侧板成45°夹角,化学沉淀腔二室6与化学沉淀腔三室7底部相通。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 左下方设置有出泥口 21,废水提升泵22连接废水提升管路23设置于自动汲水罐12,化学 药剂稀释管24设置于化学药剂投加箱16内,过滤水提升管路25连接过滤水提升泵26设 置于过滤吸附区域10中的过滤吸附罐20内。矿井水处理装置结构合理紧凑,自动汲取装 置设置有小型过滤器、汲水箱、放空阀,废水处理箱体分为化学沉淀区域、中间澄清区域,化 学沉淀区域分为3个腔室,腔一室与腔二室通过双侧溢流管相连,底部均设有搅拌器,搅拌 器与底板成10°夹角,与侧板成45°夹角,腔二室与腔三室底部相通,腔三室内设置有V型 鳞片状倾斜折板和上清液收集管。所述的三个腔室的连接结构可以使废水在箱体内成“S” 型水流方向,流速梯度值由大到小提高反应效果。矿井废水经收集管路收集,将小型过滤器 1置于废水收集渠口,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除去大粒径颗粒物和其他杂物,过滤后废水通 过自动汲水器2汲取,经废水提升泵22提升至废水处理箱体。经严格配比的化学药剂在投加箱6内稀释,自流进入化学反应腔一室5反应,然后通过双侧溢流管7进入化学反应腔二室6深度反应,化学反应腔一室、二底部均设有搅 拌器。使废水与药剂充分反应,反应后废水进入化学反应腔三室7,化学反应腔三室7内设 V型鳞片状倾斜布置的折板18,起高效沉淀的作用,化学反应的絮状物和杂泥经出泥口 11 排出,上清液经上清液收集管9收集在中间澄清区域8收集澄清。澄清水进入过滤水提升 区域9,通过过滤水提升管路25经过滤水提升泵26提升,至过滤吸附区域10过滤吸附,最 终实现达标排放。本技术的优点是它能适用于多种水质的矿井水处理,处理效果好,成 套处理设备只需供电即可运作,使用便捷,空间利用率高,节能高效。本技术的矿井水处理装置与其他矿井水处理设备相比具有包含电控系统和 动力提升泵,设备到位后只需提供电源即可完成进水_达标出水,与其他一体化矿井水处 理设备相比,无需二次投资添加配套辅助设施就能运行处理;为一整体,安装使用方便快 捷,便于操作和维修并且与其他矿井水土建设施处理或多种设备组合式处理方法相比,投 资成本大幅度降低;独特的腔室布局,可以使废水呈立体流势,处理效果好,是便捷、高效、 节能的矿井水处理设备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矿井水处理的装置的结构俯视图。附图2为矿井水处理的装置结构正视图附图3为矿井水处理的装置结构后视图图中1.废水自动汲取区域、2.废水提升区域、3.电气控制区域、4.化学药剂投加 区域、5.化学沉淀腔一室、6.化学沉淀腔二室、7.化学沉淀腔三室、8.中间澄清区域、9.过 滤水提升区域、10.过滤吸附区域,11.小型过滤器、12.自动汲水罐、13.放空阀门、14.操 作平台、15.电控柜、16.化学药剂投加箱、17.双侧溢流管、18. V形折板、19.上清液收集 管、20.过滤吸附罐,21.出泥口、22.废水提升泵、23.废水提升管路、24.化学药剂稀释管、 25.过滤水提升管路、26.过滤水提升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矿井水处理的装 置主要由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废水提升区域2、电气控制区域3、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化学 沉淀腔一室5、化学沉淀腔二室6、化学沉淀腔三室7、中间澄清区域8、过滤水提升区域9、过 滤吸附区域10组成一整体装置,如图2所示的矿井水处理的装置在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外 侧设置一小型过滤器11,内设置自动汲水罐12,放空阀门13设置在自动汲水罐12上,操作 平台14与电控柜15设置于废水提升区域2,化学药剂投加箱16上设置有双侧溢流管17并 设置于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的化学沉淀腔三室7上,V形折板18上设置上清液收集管19, 并设置于化学沉淀腔三室7,过滤吸附罐20设置于过滤吸附区域10,通过双侧溢流管17相 连,底部均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底板成10°夹角,与侧板成45°夹角,化学沉淀腔二室6 与化学沉淀腔三室7底部相通。如图3所示的矿井水处理装置在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左下 方设置有出泥口 21,废水提升泵22连接废水提升管路23设置于自动汲水罐12,化学药剂 稀释管24设置于化学药剂投加箱16内,过滤水提升管路25连接过滤水提升泵26设置于 过滤吸附区域10中的过滤吸附罐20内。权利要求一种矿井水处理装置,主要由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废水提升区域(2)、电气控制区域(3)、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化学沉淀腔一室(5)、化学沉淀腔二室(6)、化学沉淀腔三室(7)、中间澄清区域(8)、过滤水提升区域(9)、过滤吸附区域(10)组成一整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外侧内设置小型过滤器(11),内设置有自动汲水罐(12),放空阀门(13)设置在自动汲水罐(12)上,操作平台(14)与电控柜(15)设置于废水提升区域(2),化学药剂投加箱(16)上设置有双侧溢流管(17)并设置于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的化学沉淀腔三室(7),V形折板(18)上设置上清液收集管(19)并设置于化学沉淀腔三室(7),过滤吸附罐(20)设置于过滤吸附区域(10),通过双侧溢流管(17)相连,底部均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底板成10°夹角,与侧板成45°夹角,化学沉淀腔二室(6)与化学沉淀腔三室(7)底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左下方 设置有出泥口(21),废水提升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井水处理装置,主要由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废水提升区域(2)、电气控制区域(3)、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化学沉淀腔一室(5)、化学沉淀腔二室(6)、化学沉淀腔三室(7)、中间澄清区域(8)、过滤水提升区域(9)、过滤吸附区域(10)组成一整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水自动汲取区域(1)外侧内设置小型过滤器(11),内设置有自动汲水罐(12),放空阀门(13)设置在自动汲水罐(12)上,操作平台(14)与电控柜(15)设置于废水提升区域(2),化学药剂投加箱(16)上设置有双侧溢流管(17)并设置于化学药剂投加区域(4)的化学沉淀腔三室(7),V形折板(18)上设置上清液收集管(19)并设置于化学沉淀腔三室(7),过滤吸附罐(20)设置于过滤吸附区域(10),通过双侧溢流管(17)相连,底部均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底板成10°夹角,与侧板成45°夹角,化学沉淀腔二室(6)与化学沉淀腔三室(7)底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通蓝天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