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7248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加热炉Ⅰ、加热炉Ⅱ以及淬火槽,加热炉Ⅰ以可绕柱状炉架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加热炉Ⅱ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加热炉Ⅰ的中心管Ⅰ与加热炉Ⅱ的中心管Ⅱ之间以及中心管Ⅱ与正对淬火槽的下料管之间管口相对且分别通过可径向滑动的托盘隔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和安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镁合金的凝固速度,因而可以从凝固速度的角度去控制凝固后的组织及性能,在凝固时能够得到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的固液凝固界面,能够较为简单的进行镁合金溶质分配的研究实验和通过淬火的方式研究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金熔炼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镁合金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好的性质,同时具有良好的阻尼减 震和电磁屏蔽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件和对轻、薄、小型化,高集成度 等要求较高的领域。镁合金为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特征,其强度、硬度很低,冶炼的凝固过 程较为复杂,对于冶炼和凝固的工艺要求也较为严格,作为实际生产的前期保障,镁合金的 熔炼试验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在对于镁合金的实验室冶炼设备,一般包括一个控制电路箱和一个 熔炼炉组成,冶炼过程中通过人工取出坩埚进行浇注,操作极为不便且由于温度较高,具有 较高的危险性;在合金熔炼后需要淬火时,由于取出坩埚再放入淬火液里有时间差,导致实 验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做不同凝固速度对组织变化影响的研究的 凝固实验时,单一熔炼炉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还需要另外的实验设备,不但增加了实验设 备的投入,还导致了设备的布置和操作复杂。因此,需要一种镁合金实验用熔炼设备,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和安全,能够根 据需要控制镁合金的凝固速度,因而可以从凝固速度的角度去控制凝固后的组织及性能, 在凝固时能够得到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的固液凝固界面,能够较为简单的进行镁合金溶质 分配的研究实验和通过淬火的方式研究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结构简单紧凑, 操作方便和安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镁合金的凝固速度,因而可以从凝固速度的角度去控 制凝固后的组织及性能,在凝固时能够得到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的固液凝固界面,能够较 为简单的进行镁合金溶质分配的研究实验和通过淬火的方式研究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相关 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炉架和位于柱状炉架 旁由上到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加热炉I、加热炉II以及淬火槽,所述加热炉I以可绕柱状炉 架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加热炉II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加热炉I底部向上与加热炉I同心固定设置一中心管I,加热炉II底部向上与加 热炉II同心固定设置一中心管II,加热炉II底部向下同心设置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正 对淬火槽,所述中心管I与中心管II之间管口相对且通过可径向滑动的托盘I隔开,中心 管II与下料管之间管口相对且通过可径向滑动的托盘II隔开;加热炉I底部设置用于连通 中心管I与中心管II的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直径小于中心管I外径。进一步,所述柱状炉架在圆周方向转动配合外套有转动套,所述加热炉I与转动 套固定连接;所述柱状炉架沿竖直方向设置T形滑槽,T形滑槽内以可沿竖直方向往复滑动的方式竖直嵌有条状T形滑块,所述加热炉II连接于T形滑块;进一步,所述中心管I通过位于加热炉I底部并外套于中心管I的中心管座I设 置,托盘I沿径向穿入中心管座I置于中心管I底部将中心管I和中心管II隔开;所述中 心管II通过位于加热炉II底部并外套于中心管II的中心管座II设置,托盘II沿径向穿入中 心管座II置于中心管II底部将中心管II和下料管隔开;所述托盘I沿径向设置延伸出加 热炉I的操作臂I,所述操作臂I的外端部与加热炉I之间连接有拉簧I ;所述托盘II沿 径向设置延伸出加热炉II的操作臂II,所述操作臂II的外端部与加热炉II之间连接有拉簧 II ;进一步,所述柱状炉架位于T形滑槽上部设置第一定滑轮,与第一定滑轮相对于 柱状炉架横向对称设置第二定滑轮,柱状炉架与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对应设置横向贯 穿的过索孔,一拉索穿过过索孔且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一端连接T形滑块, 另一端连接通过一电机驱动的转轮;进一步,所述下料管外套有固定设置于柱状炉架的支撑管,支撑管顶部设置嵌入 加热炉II底并可向上活动的隔热块,所述中心管座II设置在隔热块上,所述下料管穿过隔 热块与隔热块固定并与中心管II连通;进一步,所述加热炉I与加热炉II之间设置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用于连通中 心管I和中心管II的孔;进一步,所述柱状炉架外套有通过顶丝固定的固定套,所述支撑管通过固定于固 定套的悬臂梁支撑;与所述T形滑块固定设置加热炉托盘,所述加热炉II置于加热炉托盘 上;进一步,与所述转动套固定连接设置抱箍套,所述抱箍套外套于加热炉I并与其 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柱状炉架设置环形凸台,所述转动套置于环形凸台上与柱状炉架在 圆周方向转动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采用由上到下依次 设置的加热炉I、加热炉II以及淬火槽,并根据需要将加热炉I和加热炉II设置相应的自 由度,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和安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镁合金的凝固速度,因而可以从 凝固速度的角度去控制凝固后的组织及性能,在凝固时能够得到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的固 液凝固界面,能够较为简单的进行镁合金溶质分配的研究实验和通过淬火的方式研究镁合 金晶粒细化的相关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复 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炉架观和位于柱状炉架观旁由上到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加热炉I 1、加热炉II 8以及淬火槽20,本实施例中加热炉I 1和加热炉II 8 均为电磁感应炉,当然,也可以采用电加热炉;所述加热炉I 1以可绕柱状炉架观轴线转动 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观,加热炉II 8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观;加热炉I 1底部向上与加热炉I 1同心固定设置一中心管I 30,加热炉II 8底部 向上与加热炉II 8同心固定设置一中心管II 9,加热炉II 8底部向下同心设置下料管17,所 述下料管17下端正对淬火槽20,所述中心管I 30与中心管II 9之间管口相对且通过可径 向滑动的托盘I 4隔开,中心管II 9与下料管17之间管口相对且通过可径向滑动的托盘 II 11隔开;加热炉I 1底部设置用于连通中心管I 30与中心管II 9的竖直通孔la,所述 竖直通孔Ia直径小于中心管I 30外径。本实施例中,所述柱状炉架28在圆周方向转动配合外套有转动套27,所述加热炉 I 1与转动套27固定连接;所述柱状炉架观沿竖直方向设置T形滑槽^a,T形滑槽28a 内以可沿竖直方向往复滑动的方式竖直嵌有条状T形滑块23,所述加热炉II 8连接于T形 滑块23 ;采用T形滑槽^a和条状T形滑块23的配合结构,能够有效限制除竖直方向以外 的自由度,保证加热炉II 8能够保持垂直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I 30通过位于加热炉I 1底部并外套于中心管I 30的 中心管座I 2设置,托盘I 4沿径向穿入中心管座I 2置于中心管I 30底部将中心管I 30 和中心管II 9隔开;所述中心管II 9通过位于加热炉II 8底部并外套于中心管II 9的中心 管座II 10设置,托盘II 11沿径向穿入中心管座II 10置于中心管II 9底部将中心管II 9和 下料管17隔开;所述托盘I 4沿径向设置延伸出加热炉I 1的操作臂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镁合金熔炼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炉架和位于柱状炉架旁由上到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加热炉Ⅰ、加热炉Ⅱ以及淬火槽,所述加热炉Ⅰ以可绕柱状炉架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加热炉Ⅱ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柱状炉架;加热炉Ⅰ底部向上与加热炉Ⅰ同心固定设置一中心管Ⅰ,加热炉Ⅱ底部向上与加热炉Ⅱ同心固定设置一中心管Ⅱ,加热炉Ⅱ底部向下同心设置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正对淬火槽,所述中心管Ⅰ与中心管Ⅱ之间管口相对且通过可径向滑动的托盘Ⅰ隔开,中心管Ⅱ与下料管之间管口相对且通过可径向滑动的托盘Ⅱ隔开;加热炉Ⅰ底部设置用于连通中心管Ⅰ与中心管Ⅱ的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直径小于中心管Ⅰ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复生蒋斌吴裕李小科熊姝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