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735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涉及车辆的车轮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车轮上,所述机构包括车辆支架、车轮、飞轮、轮系、离合器,通过原动装置、飞轮分别或组合作用,使车辆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车轮轴线位置上安装与车轮同轴线的蓄能飞轮,在所述飞轮的中心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车轮相连接,通过建立飞轮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比即转速比,实现飞轮与车轮之间的转速转变和能量的相互传递。有益效果是稳定了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速率,减小了路面对车速的影响。有利于原动装置的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同时可阶段性自动提高车辆的输出功率,因此可降低输入功率,利用功率小的原动装置,降低整车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车轮机构,具体是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自行车已经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市民出 行的交通工具,而纵观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经常因为电动马达输出的功率不足,导致在上坡 时,苦于没有足够的动力即输出功率来进行爬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可以 积蓄行进中车轮转动时动能,并可恰当放出能量,达到稳定速率和阶段性自动提高输出功 率的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车轮上,所述机构包括车辆支架、 车轮、飞轮、轮系、离合器,通过原动装置、飞轮分别或组合作用,使车辆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的车轮轴线位置上安装与车轮同轴线的蓄能飞轮,在所述飞轮的中心通过一组相 互啮合的齿轮与车轮相连接,通过建立飞轮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比即转速比,实现飞轮与车 轮之间的转速转变和能量的相互传递。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原动装置的动力可加在飞轮上或直接加在 车轮上。在所述连接飞轮与车轮之间的轮系上,或独立于轮系设置一离合装置,用于在紧 急刹车时迅速切断飞轮与车轮之间的能量传递。本技术的原理是因飞轮积蓄的能量与其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又因为飞轮的转 速与车轮的转速成正比,比例系数为飞轮与车轮之间轮系的传动比。所以,当车辆在平路行 使时,加速,并使车辆保持一给较高的车速,此车速可以是正常车速,而此时飞轮以传动比 的关系保持着一个更高的转速,积蓄着巨大的动能。而当车辆上坡车轮减速时,飞轮也减 速,放出能量,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输出功率,并且飞轮的转速变化越大,飞轮积蓄过放出的 能量就越多,达到所要设计的阶段性自动提高输出功率的目的。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稳定了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速率,减小了路面对车速 的影响。有利于原动装置的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同时可阶段性自动提高车辆的输出功率, 因此可降低输入功率,利用功率小的原动装置,降低整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轮、2轮毂、3飞轮轴、4飞轮、5齿轮一、6齿轮二、7齿轮三、8轴、9齿轮四、 10车辆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车轮1为外圆直径为1. 2m,轮辐间有较大间隙的结构形式,将车轮1 与轮毂2固接在一起,构成传统车轮的承重和运转前进结构。在车轮1的车轮轴线位置上 安装与车轮1同轴线的蓄能飞轮4,并在飞轮4的中心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车轮1相 连接,通过建立飞轮4与车轮1之间的传动比即转速比,实现飞轮4与车轮1之间的转速转 变和能量的相互传递。将轮毂2安装在飞轮轴3上,使飞轮轴3可在轮毂2内自由转动,同时飞轮4做成 直径lm,质量为15kg,并且质量主要集中在飞轮4边缘的形式。将飞轮轴3与飞轮4固接 在一起,飞轮轴3与齿轮二 6固接,齿轮二 6与齿轮三7啮合,同时齿轮三7、齿轮四9与轴 8固接在一起。轴8安装在车辆支架10上,并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齿轮四9与齿轮一 5啮 合,将车辆支架10安装在轮毂2上,并可使轮毂2在车辆支架10上自由转动。其中相互啮合各齿轮的压力角、模数均相同,齿数情况可以如下齿轮一 5齿数为40,齿轮二 6齿数为8,齿轮三7齿数为40,齿轮四9齿数为8。以车辆支架10为参照,则齿轮一 5、齿轮二 6、齿轮三7、齿轮四9及各自的轴组成 一定轴轮系,其传动比为25。该车轮机构可以用此定轴轮系来确定飞轮与车轮之间的转速 比,此时即当飞轮转速为25r/s (转/秒)时,车轮转速为lr/s,实现飞轮4与车轮1之间的 转速转变和能量的相互传递。原动装置的动力可以加在飞轮轴3或车轮轮毂2上。并可以在轴8与齿轮四9之间设一离合器,则当离合器打开时,轴8可在齿轮四9 内空转,从而切断了飞轮4与车轮1之间的转速转变和能量的相互传递,达到安全使用的目 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车轮上,所述机构包括车辆支架、车轮、飞轮、轮系、离合器,通过原动装置、飞轮分别或组合作用,使车辆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车轮轴线位置上安装与车轮同轴线的蓄能飞轮,在所述飞轮的中心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车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装置的动 力可加在飞轮上或直接加在车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飞轮与车 轮之间的轮系上,或独立于轮系设置一离合装置。专利摘要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涉及车辆的车轮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车轮上,所述机构包括车辆支架、车轮、飞轮、轮系、离合器,通过原动装置、飞轮分别或组合作用,使车辆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车轮轴线位置上安装与车轮同轴线的蓄能飞轮,在所述飞轮的中心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车轮相连接,通过建立飞轮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比即转速比,实现飞轮与车轮之间的转速转变和能量的相互传递。有益效果是稳定了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速率,减小了路面对车速的影响。有利于原动装置的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同时可阶段性自动提高车辆的输出功率,因此可降低输入功率,利用功率小的原动装置,降低整车成本。文档编号B62M1/10GK201761614SQ20102022772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李军 申请人: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附加输出功率的车轮机构,设置于车辆的车轮上,所述机构包括车辆支架、车轮、飞轮、轮系、离合器,通过原动装置、飞轮分别或组合作用,使车辆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车轮轴线位置上安装与车轮同轴线的蓄能飞轮,在所述飞轮的中心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车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