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451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全插座,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二导电片及一导电结构。壳体上开设有供对接的插头插接的至少两插孔;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相对设置于壳体内;导电结构设置于壳体内,包括一第一转接片、一第二转接片、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第一转接片具有一第一动触导片、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导电触片,第二转接片具有一第二动触导片、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导电触片,第一绝缘块可推动第一动触导片与第一导电片相接触,第二绝缘块可推动第二动触导片与第二导电片相接触。由导电结构可实现安全插座插接插头时插孔处于通电状态,即使在无插头插接时,插孔可处于断电状态,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尤其涉及一种在无插头插接时插孔处于断电状态的安全插座
技术介绍
安全插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然而,一般现有安全插座在没有插头插接的情况下仍然处于通电的状态,不利于 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有些安全插座虽在插孔处设一阻挡板以防止使用者误将手指伸入 插孔内,但此类安全插座在插接时比较费力,且小孩亦可将阻挡板打开,将手指头伸入其中 造成触电行为,不利于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在没有插头插 接的情况下可自动断电的安全插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安全插座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片、一第 二导电片及一导电结构。壳体上开设有供对接的插头插接的至少两插孔;第一导电片及该 第二导电片相对设置于该壳体内;导电结构具有一第一转接片、一第二转接片、一第一绝缘 块及一第二绝缘块,该第一转接片具有一第一动触导片、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导电触片, 该第二转接片具有一第二动触导片、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导电触片,该第一绝缘块与该 第二导电触片之间及该第二绝缘块与该第一导电触片之间分别对应于所述壳体的插孔,该 第一绝缘块可推动该第一动触导片与该第一导电片相接触,该第二绝缘块可推动该第二动 触导片与该第二导电片相接触。所述第一绝缘块置于该第一动触导片及该第二导电触片之间,且该第一动触导 片、该第一绝缘块及该第二导电触片挤贴在一起,该第二绝缘块置于该第二动触导片及该 第一导电触片之间,且该第二动触导片、该第二绝缘块及该第一导电触片挤贴在一起。所述壳体具有一下壳体及一上壳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互相配合,该上壳体开 设有所述插孔。所述安全插座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第三导电片,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及第 二导电片与所述对接的插头的零线或火线相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与所述对接的插头的地 线相连接,且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及该第三导电片大致呈三角形排列地装置于该 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阻隔块及多个挡板,该下壳体上另设有两固定栓及两导引 槽,该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转接片的第二连接部分别容纳于每一导引槽内; 所述第一导电片具有一第一接触端,第二导电片具有一第二接触端,第三导电片具有一第 三接触端,所述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及第三接触端分别抵靠于该下壳体的一挡板侧壁 上,该第一动触导片可动地与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一接触端相接触,该第二动触导片可动地与该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接触端相接触;所述第一转接片及第二转接片装设于所述阻隔块外 侧且互不接触,该第一导电触片及该第二导电触片分别抵靠于该阻隔块的侧壁上,所述第 一动触导片一端弯折形成一第一勾持部,所述第二动触导片一端弯折形成一第二勾持部; 所述导电结构还具有一第一复位弹簧及一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套设于一 所述固定栓上,该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一动触导片的第一勾持部上,该第二复 位弹簧的一端套设于另一所述固定栓上,该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二动触导片 的第二勾持部上;所述上壳体还设有一插孔,所述第三导电片的第三接触端对应于该插孔。综上所述,本技术安全插座由导电结构的第一动触导片可动地与第一导电片 相接触,第二动触导片可动地与第二导电片相接触,从而实现安全插座在有插头插接的情 况下插孔处于通电状态,在无插头插接的情况下可自动断电,从而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生 命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全插座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安全插座在去掉上壳体后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1所示安全插座去掉上壳体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安全插座100下壳体1阻隔块11挡板12固定栓13导引槽14第--导电片21第--接触端211第二二导电片22第二二接触端221第三三导电片23第三三接触端231第--转接片24第--动触导片241第--连接部242第--导电触片243第--勾持部244第二二转接片25第二二动触导片251第二二连接部252第二二导电触片253第二二勾持部254第--绝缘块261第二二绝缘块262第--复位弹簧27第二二复位弹簧28螺钉291固定板292上壳体3插孔3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及其所达成的目的与功效,下面将 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其所示为本技术安全插座100 —较佳实施例,本技术 的安全插座100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片21、一第二导电片22、一第三导电片23、一导电 结构、多个螺钉291及多个固定板292。壳体具有一下壳体1及一上壳体3,下壳体1上设有两阻隔块11及多个挡板12 (如 图1,共有三个挡板12),下壳体1上另设有两固定栓13及两导引槽14 ;其中,两阻隔块11 彼此相对,两导引槽14亦彼此相对。上壳体3与下壳体1相配合作用,上壳体3上开设有 三个插孔31,插孔31用以供给一对接的插头(图未示)插接。第一导电片21具有一第一接触端211,第二导电片22具有一第二接触端221,第 三导电片23具有一第三接触端231,第一接触端211、第二接触端221及第三接触端231分 别抵靠于下壳体1的一挡板12的侧壁上,第一绝缘块261与第二导电触片253之间对应上 壳体3的一插孔,第二绝缘块262与第一导电触片243之间对应于上壳体3的另一插孔31, 第三导电片23的第三接触端231对应于另一插孔31,第一导电片21及第二导电片22与插 头的零线或火线相连接,第三导电片23与插头的地线相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片 21、第二导电片22及第三导电片23分别由一螺钉291及一固定板292大致呈三角形排列 地装设于下壳体1上。导电结构装设于第一导电片21及第二导电片22之间,导电结构具有一第一转接 片24、一第二转接片25、一第一绝缘块261及一第二绝缘块262、一第一复位弹簧27、及一 第二复位弹簧28。第一转接片24具有一第一动触导片241、一由第一动触导片241的一端 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242及一由第一连接部242末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导电触片 243,第一动触导片241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第一勾持部244 ;第二转接片25具有一第二动 触导片251、一由第二动触导片25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252及一由第二连接 部252的末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导电触片253,第二动触导片251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第 二勾持部254,第一连接部242及第二连接部252分别容纳于下壳体1的导引槽14内,第一 转接片24及第二转接片25相对地装设于阻隔块11的外侧且互不接触,第一导电触片243 及第二导电触片253分别抵靠于阻隔块11的侧壁上。第一绝缘块261置于第一动触导片241及第二导电触片253之间,且第一动触导 片241、第一绝缘块261及第二导电触片253紧紧挤贴在一起;第二绝缘块262置于第二动 触导片251及第一导电触片243之间,且第二动触导片251、第二绝缘块262及第一导电触 片243紧紧挤贴在一起。其中,利用所述插头经由上壳体3的插孔31,插头可插置于第一绝 缘块261与第二导电触片253之间及第二绝缘块262与第一导电触片243之间,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壳体、一第一导电片及一第二导电片,该壳体开设有供对接的插头插接的至少两插孔,该第一导电片及该第二导电片相对设置于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插座还包括一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导电结构具有一第一转接片、一第二转接片、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该第一转接片具有一第一动触导片、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导电触片,该第二转接片具有一第二动触导片、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导电触片,该第一绝缘块与该第二导电触片之间及该第二绝缘块与该第一导电触片之间分别对应于所述壳体的插孔;其中,该第一绝缘块可推动该第一动触导片与该第一导电片相接触,该第二绝缘块可推动该第二动触导片与该第二导电片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耀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