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慧滨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马蔺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2628 阅读:4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马蔺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将马蔺种子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后,再将种子从药剂中捞出转入昼夜变温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所述的昼夜变温条件是指:白天用25-30℃温度处理6-12小时,夜晚用15-20℃温度处理12-18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解除阻碍马蔺种子萌发的各种因素,包括种皮和胚乳所形成的机械障碍以及种子内部的抑制萌发的内源物质等,可有效打破马蔺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发芽率,并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马蔺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属于园林植物领域。
技术介绍
马蔺(Iisensata Thunb)系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低矮,密丛生,根状茎短而粗壮。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均有自然分布,喜在半阴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但在向阳干燥之土地也能很好生长,适应性极强。在极端温度-36℃的低温条件下,不彩取任何防寒措施即可安全越冬,可以在瘠薄干旱的沙地上生长,在轻度或中度盐渍化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表现出极强的耐盐碱能力,是东北地区盐化草甸的建群草种。马蔺的生态类型十分丰富,以草原区分布较为普遍。在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地区,一般于03月上旬开始萌动,03月中旬返青,花期05-06月,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枯黄期。随着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存明显差异,在河南、山东等我国中纬度地区栽培,马蔺萌动、返青的时间比在黑龙江西部草原地区提前约30天左右,一般在11月中、下旬开始进入枯黄期;青绿期可长达280天以上。种子结实性较强,籽粒饱满,成熟度较好;种子千粒重在23.0-25.0g之间。 马蔺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均可。播种繁殖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以进行;春季播种苗当年可分檗,第三年开花结实、分株繁殖短隔2-4年进行一次,春季开花后或秋季均可,寒冷地区春季为宜;分割根.茎时每块具2-3个芽为宜,及时株可促使新侧芽的不断更新。马蔺直播种子出苗率和分株移植成活率都在80%以上。在春季和夏季植物的生长季节马蔺迅速生长,冬季休眠地上部分枯萎死亡,翌年春季开始萌发生长。马蔺茎叶的生长点均处于地表或地下,只有叶部挺立地上,故表现出极强的耐践踏能力;马蔺的叶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黄期来临之前剪掉,均不影响翌年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马蔺有强的繁殖能力、极快的生长速度和极好的更新能力,有着良好的生态防护功能、环境景观效果和药用经济价值,是盐生草甸的建群草种,将其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油田盐碱地植被改良、公路堤坝护坡和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上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马蔺花蓝紫色,淡雅美丽,蜜腺发达,花蜜清香,4-5月间开放,花期长达50天以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植株高矮适中,叶片多而直立簇生,色泽青绿,具有很好的洗尘、减燥、降温作用。另外,马蔺的茎叶生长点均处于地表或地下,且叶片扁平,富含纤维束,柔韧性极好,经践踏后无需特别培育即可自我恢复,极耐践踏。马蔺在建植自然化草坪、公路绿惭和疏林草地等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可大面积应用。有着建植容易,周期短、见效快,耐践踏,管理简单、粗放,维护费用低等诸多优点,是其它绿化植物无可比拟的绿化优质材料。 马蔺根系属须根系,发达坚韧密集,木质化程度高,根状茎短而粗壮,可牢牢缚住根部的土壤,加之密集的叶片,直立簇生,对降水具有很好的高渗透拦蓄功能,可以减缓雨水对坡面地表的直接冲刷,起到减少水土流失、控制滑坡、防止塌陷的作用。在公路护坡和堤坝护坡上广泛应用,可有效的解决各类护坡土质结构较差、含水量较低,雨水淋蚀冲刷和空气污染相对严重,植物成活困难的绿化难题。 马蔺根系发达,须根系长而坚硬,垂直分布于土层深处,入土深度可达1.0m以上,能有效地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降低地下水位,表现出极强的抗干旱能力和缚土保水能力,在起着有效固定根部土壤的同时,又起着生物扫水和控制返盐的作用。马蔺叶量丰富,能有效覆盖地面,阻止风沙的侵蚀,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也有利于土壤脱盐和抑制返盐。此外,大量的根系和枯叶的积累,还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团粒结构,从而起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作用。 马蔺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绿色期长、形状优良、观赏价值高,是高纬度地区极为理想的绿化植物材料,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针对马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且结实量较大的实际,用种子繁殖来定向培育植株是其应用繁殖的主要途径,也是绿化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马蔺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分株法和播种法。分株法即无性繁殖方法,是通过营养体繁殖,该方法不仅速度慢、周期长、而且耗时、耗力,极不利于大规模种植;与分株法相比,种子繁殖速度快,周期短,省工省力,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马蔺种子休眠期长,出苗困难,是马蔺种子繁殖的主要障碍(徐秀梅,陈广宏,破除马蔺种子休眠试验;seed,2003年第5期,78-79)。 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种子,在适于萌发的环境条件下,由于种子的内部原因而不能萌发,往往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萌发,这种现象称为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是植物长期对外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种适应。由于多数植物种子成熟时,紧接着是严冬或旱季,不利于种子萌发生长,而以体眠的形式保存种胚,以利于传播后代。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胚以外的物理原因,如种皮坚硬,不透水、不透气,阻止了胚的发育,称为强迫休眠。另一类是胚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称为生理休眠。如有的植物种子脱离母体时,胚尚未完全分化成熟,这类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使胚继续发育完全,才能萌发有的种子休眠是由于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包括有机酸、植物碱和某些植物激素以及某些分解后释放氨和氰类有机物,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休眠期中种子内部的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在缓慢的代谢活动中逐渐转化,改善种皮透性,分解转化抑制物质。当引起种子休眠的因素被消除时,种子即可以解除休眠,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随时转入萌发。 马蔺种皮厚实,与胚乳连接紧密,种胚深埋于致密的胚乳之中,部分种胚远离发芽口,这些结构特征使马蔺种胚不易获取氧气和水分而制约了种子的萌发。经试验测定马蔺种子长度为3.65-4.95mm,宽度为3.20-3.80mm,厚度为1.80-3.10mm,种子长∶宽∶厚比为2∶1.5∶1;马蔺的内外种皮结合十分紧密,外种皮厚0.29-0.73mm,内种皮厚0.02-0.06mm;种胚长约1.92mm,直径0.30mm。 马蔺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马蔺种子的深休眠主要来自致密的种皮和胚乳。马蔺种皮厚而致密,透水性极差,马蔺去种皮后种子吸水量仍较低,只在70%左右,这是因为虽然胚乳透水性比种皮稍高,但仍阻碍水分的进入,马蔺种子胚乳厚实、细胞壁半纤维素。种胚极小,被胚乳紧紧包围,发芽十分困难。马蔺种子坚实的胚乳是萌发的主要机械障碍,但种皮透水、透气性差也是种子强迫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很低,且发芽时间不集中,持续时间55-100天。 为了打破马蔺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现有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层积砂藏、激素浸泡马蔺种子、浓硫酸灼烧种子、锢-60射线照射种子等手段,但这些方法有的存在效果欠佳、发芽率较低等缺陷,有的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对周围环境和人有危害等缺陷。 所以提供一种相对来说成本低、操作简单、有效提高马蔺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对于马蔺的快速育种和大规模生产育苗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马蔺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该方法相对现有方法,可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并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等优点。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高马蔺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马蔺种子,将浸泡上述药剂后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马蔺(IrisensataThunb)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马蔺种子,将浸泡上述药剂后的马蔺种子从药剂中捞出后转入到昼夜变温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所述的昼夜变温条件是指:白天用25-30℃温度处理马蔺种子6-12小时,夜晚用15-20℃温度处理马蔺种子12-18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马蔺(Irisensata Thunb)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马蔺种子,将浸泡上述药剂后的马蔺种子从药剂中捞出后转入到昼夜变温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所述的昼夜变温条件是指白天用25-30℃温度处理马蔺种子6-12小时,夜晚用15-20℃温度处理马蔺种子12-18小时。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5-35℃的温度内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马蔺种子12-96小时。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0-25℃的温度内,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马蔺种子24-72小时。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5℃的温度条件下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硝酸钾溶液浸泡马蔺种子48小时。5、按照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慧滨
申请(专利权)人:毕慧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