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二次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6022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水二次过滤装置,在养殖池体的正中央设有贯穿池体底部的回水管,在回水管下部设有回水孔,在回水管上部内装有的螺旋生物球,回水管通过回水孔与池体外的水位控制器相通,回水管下端通过回水管道与设备水处理房相通,并在回水管道上设有排水阀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养殖水进行深度处理,将生物过滤处理后残留在水体中的氮元素进行强效去除,利用滤床培养,聚集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促进水体中NH4+转化为NO2、再转化为NO3的过程,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一次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行再次处理,能够实现生物处理的脱氮完全,使得处理过后的水体能够重新回用,为实现全封闭的循环养殖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水二次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养殖水处理
,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养殖水二次 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产养殖技术由传统模式正在向工业化养殖转变,在工业化养殖过程中,最 重要的一个新技术就是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鱼系统的核心是养殖水处理系统,并且 围绕水处理系统,建立适合循环水养殖情况下的鱼病防疫和治疗系统。在养殖水中,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鱼类分泌排泄物和饵料残留,包括有碳、氮、磷、 硫四种主要元素,循环水养殖中最难处理的是氮元素。通常污水中的C0D,在排放之前,常常高出溶解氧饱和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 污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始终伴随厌氧环境,可以实现完全的脱氮。但是在养殖水处理过程 中,由于缺乏厌氧环境,研究指出没有明显的脱氮反应存在,在从NH4+转化为NO2、再转化为 NO3的过程,需要消耗氧气,pH也会相应产生变化。但是目前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往往只是采取单一的生物处理单元,由于停留时间的 限制,往往满足不了硝化细菌脱氮的最佳条件,达不到完全脱氮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养 殖水经过处理后仍然含有氮元素,虽然NO对于鱼类的毒性作用不是特别大,但是长期积 累,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养殖水二次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在养殖池体的正中央设有贯穿池体底部的回水管,在回水管下部设有回水孔,在回水管上部内装有的螺旋生物球,回水管通过回水孔与池体外的水位控制器相通,回水管下端通过回水管道与设备水处理房相通,并在回水管道上设有排水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仲甫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