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3384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豚养殖系统,包括第一鱼池、第二鱼池、弧形隔板、引导筛网和水闸,第一鱼池和第二鱼池相交处设有水闸,两个鱼池的池底均采用便于鱼残的排出与清理略成锥形的结构,底部均布有曝气充氧装置,两个鱼池中部均设有一对上端高出水面的弧形隔板,两片弧形隔板相对放置,弧形隔板两端部分重叠,并留有开口与水流方向相同的空隙,弧形隔板的上端洞穿有便于利用棍和/或棒工具移动隔板或将隔板移出水面的圆孔,弧形隔板与外水池壁之间设有引导筛网。实现分级饲养,可以降低互相捕食的危险性,提高成活率,扩大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根据鱼苗个体大小实现自主筛分,将大小鱼苗分至不同的鱼池内,实现区别养殖,从而提高河豚养殖成活率的河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河豚苗在经过了 I个月的饲养后,个体大小出现分化,大规格的鱼苗往往会捕食小规格的鱼苗,严重影响小规格鱼苗的生长。传统的河豚养殖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采用的方法通常是通过人工将鱼池内的河豚苗捕出后按照个体大小分养在不同的鱼池内,再根据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投喂方式;或是对河豚苗进行切齿,防止鱼苗间互相攻击。传统方法虽然可以很好的解决个体生长差异带来的问题,但是操作上不简便,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鱼苗的死亡,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及时分离大小鱼苗,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已经发生。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河豚养殖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河豚养殖系统, 可以提高河豚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能根据鱼苗个体大小实现自主筛分,将大小鱼苗分至不同的鱼池内,实现区别养殖,从而提高河豚养殖成活率的河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豚养殖系统,包括第一鱼池、 第二鱼池、弧形隔板、引导筛网和水闸,第一鱼池和第二鱼池相交处设有水闸,两个鱼池的池底均采用便于鱼残的排出与清理略成锥形的结构,底部均布有曝气充氧装置,两个鱼池中部均设有一对上端高出水面的弧形隔板,两片弧形隔板相对放置,弧形隔板两端部分重叠,并留有开口与水流方向相同的空隙,弧形隔板的上端洞穿有便于利用棍和/或棒工具移动隔板或将隔板移出水面的圆孔,弧形隔板与外水池壁之间设有引导筛网。所述第一鱼池与第二鱼池高均为I. 2米,池内水深I米,池内水为环流,流速IOcm/So所述水闸包括闸门和闸门槽,闸门嵌于闸门槽中,高度与池边相齐,底部与池底相接,闸门上端的两侧设有便于操作使用的突出部分。所述的弧形隔板通过底部的金属突起立在池底,能根据需要调整两块弧形隔板之间空隙大小。一种河豚养殖系统的应用是分级饲养时,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50克 60克、鱼肝油I. 5公斤 2公斤,幼苗适当少加,每公斤饲料需加水I. 3公斤调制,在第一鱼池的投饵量为鱼体重量的百分比的20%,一日4次;第二鱼池的投饵量按照中等规格以及较大规格的鳗鱼重量的百分比的10% 15%,一日2 3次; 分级饲养的密度应保证幼苗为300尾/立方米,中大规格鱼苗为150尾/立方米,从而保证成活率在95 %以上。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每个小时都对养殖池水池的溶氧、pH值、温度进行监控,保证溶氧在6. 5 7. 5 mg/L,氨氮小于0. 5mg/l,亚硝氮小于0. 2mg/l, pH在7. 5 8之间,温度在24 26°C。所述多维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可以通过调整两片隔板的相对位置,变化重叠部分的空隙大小,从而可以使得某一规格以下的河豚苗顺利通过此空隙进入池体中心部分,同时阻止大规格鱼苗的通过,大小鱼苗分隔结束后,可开启池体间水闸,同时借助引导筛网使较大规格的鱼苗游向另一个鱼池,从而实现分级饲养,与现有的普通养殖池相比,可以降低互相捕食的危险性,提高成活率,扩大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河豚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弧形隔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闸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第一鱼池,2 弧形隔板,3 引导筛网,4 闸门,5 第二鱼池,6 金属突起,7 圆孔,8 闸门槽,9 水闸。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I、图2和图3,—种新型的河豚养殖系统,包括第一鱼池I、第二鱼池5、弧形隔板2、引导筛网3和水闸9,第一鱼池和第二鱼池的池体的底部略成锥形,高I. 2米,保证池内水深I米,底部均匀布有曝气充氧装置,池内水为环流,流速10cm/s,在第一鱼池I的中部放置一组弧形隔板2,弧形隔板上部洞穿有圆孔7,可以使用棍和/或棒等工具穿过圆孔7,移动弧形隔板2,改变两片弧形隔板2的相对位置,或在鱼苗筛分结束后移除弧形隔板 2,弧形隔板2通过底部的金属突起6固定在池底,弧形隔板2上端高出水面,两片弧形隔板 2相对放置,两块弧形隔板2部分重叠,并留有空隙,能根据需要调整空隙大小,空隙开口与水流方向相同,水闸9位于两个池体的相交处,平时关闭,筛分鱼苗时开启,并通过固定在弧形隔板2和外水池壁之间的引导筛网3的辅助下,使较大规格的鱼苗进入第二鱼池5。所述水闸9包括闸门4和闸门槽8,将闸门4嵌于闸门槽8中,高度与池边相齐,底部与池底接触,闸门4上端的两侧分别有便于操作使用的突出部分。由于河豚的习性是与水流方向逆向游行,而规格较大的河豚力量较强,因此往往在外侧游行,而小规格的鱼苗力量弱,只能在内侧游行,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法,将弧形隔板2置于池中心,将重叠部分的相对间距调节到2厘米以下,用纱布包裹河豚饲料置于其中,用饵引鱼,在河豚习性与饵料的双重作用下,一段时间后,规格较小的鱼苗可以顺利通过弧形隔板2的空隙,进入池中心,而规格较大的鱼苗则无法通过,被迫留在弧形隔板2的外面,继续沿池体游行,此时,抬起池体间的水闸9,同时在水闸9 一侧放置引导筛网3,改变河豚的游行方向,使之通过水闸9进入第二池体,当较大规格河豚全部进入第二池体后,放下水闸9,移除引导筛网3以及弧形隔板2,此时,河豚苗分级完成,根据不同的分级需要,可在第二池体后再设置一个鱼池,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河豚苗进行第二次分养。一种河豚养殖系统的应用是分级饲养时,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50克 60克、鱼肝油I. 5公斤 2公斤,所述多维素包括维生素A、 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幼苗适当少加,每公斤饲料需加水I. 3公斤调制,在第一鱼池的投饵量按照鱼体重量的百分比定为20%,一日4次;第二鱼池的投饵量按照中等规格以及较大规格的鳗鱼重量的百分比定为10% 15%,一日2 3次;分级饲养的密度应保证幼苗为300尾/立方米,中大规格鱼苗为150尾/立方米,从而保证成活率在95 %以上。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每个小时都对养殖池水池的溶氧、pH值、温度进行监控,保证溶氧在6. 5 7. 5 mg/L,氨氮小于0. 5mg/l,亚硝氮小于0. 2mg/l, pH在7. 5 8之间,温度在24 26°C。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调整两片隔板的相对位置,变化重叠部分的空隙大小,从而可以使得某一规格以下的河豚苗顺利通过此空隙进入池体中心部分,同时阻止大规格鱼苗的通过,大小鱼苗分隔结束后,可开启池体间水闸,同时借助引导筛网使较大规格的鱼苗游向另一个鱼池,从而实现分级饲养,与现有的普通养殖池相比,可以降低互相捕食的危险性,提高成活率,扩大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河豚养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鱼池、第二鱼池、弧形隔板、引导筛网和水闸,第一鱼池和第二鱼池相交处设有水闸,两个鱼池的池底均采用便于鱼残的排出与清理略成锥形的结构,底部均布有曝气充氧装置,两个鱼池中部均设有一对上端高出水面的弧形隔板,两片弧形隔板相对放置,弧形隔板两端部分重叠,并留有开口与水流方向相同的空隙,弧形隔板的上端洞穿有便于利用棍和/或棒工具移动隔板或将隔板移出水面的圆孔, 弧形隔板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