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铙慧专利>正文

直骨自动伞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200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骨自动伞架,包括中棒、上巢、中巢、下巢、弹性元件、主骨、支骨及支撑骨。上巢固定于中棒的上端,中巢和下巢滑动地套设于中棒上。主骨的一端与上巢枢接,其中部与支骨的一端枢接,支骨的另一端与中巢枢接。支撑骨具有插接端及连接端,连接端与支骨中部枢接,插接端与下巢插接并枢接。弹性元件连接于上巢与中巢、中巢与下巢之间。支骨贯穿地开设有朝向主骨的结构槽,支撑骨开设有贯穿插接端和连接端的容置槽,容置槽朝向支骨并供支骨呈间隙的收容于支撑骨内,连接端的两相对侧呈平行地向外延伸出防窜动凸块,支骨的中部与防窜动凸块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骨自动伞架能有效地防止使用者的手被割伤的同时,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架,尤其涉及一种能防止人手割伤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的直骨自动伞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其日常生活用品的 种类、款式及质量均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伞作为日常生活用 品之一种,伞的款式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因而,追求新款式和 高质量的伞是制造者最为关注的目标之一。目前,现有的伞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多折伞和直骨伞,按其功能又可以分为自动伞 和手动伞。而自动伞由于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结构紧凑等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人 们日常生活当中。而直骨自动伞作为自动伞的一种类型,它除了具有上述的优点的同时,目 前其伞架还存在以下的缺陷如图1所示的一种直骨自动伞架1,包括上巢11、中巢12、下巢13、中棒14、弹簧 15、主骨16、U型支骨17及0型支撑骨18。上巢11固定在中棒14的上端,中巢12和下巢 13滑动地套设于中棒14上,主骨16的一端与上巢11枢接,主骨16的中部与支骨17的一 端枢接,支骨17的另一端与中巢12枢接,支骨17的中部向其U型槽170内敲打出防窜动 凸块171,支撑骨18的一端与防窜动凸块171枢接,支撑骨18的另一端与下巢13枢接,支 骨17的U型槽170朝向支撑骨18的一侧设置并供支撑骨18收容于支骨17内,弹簧15连 接于上巢11与中巢12、中巢12与下巢13之间。收拢时,拉动下巢13往远离上巢11的方 向在中棒14上滑动,滑动的下巢13带动固定于下巢13上的支撑骨18 —起运动,由于支骨 17与支撑骨18枢接,而主骨16又与支骨17枢接,故在支撑骨18的运动下使得支骨17和 主骨16协调地作动,最终使直骨自动伞架1收拢,而此时的支撑骨18收容于支骨17的U 型槽170内。然而,上述支骨17的U型槽170朝向支撑骨18设置,使得支骨17的锋利开口端 朝向使用者,在开伞或收伞时,使用者的手经常触碰到支骨17的锋利开口端,从而使得使 用者的手经常地被割伤。同时,上述的支骨17的中部向U型槽170内敲打出防止支撑骨18 窜动的防窜动凸块171,这会降低支骨17的结构强度,使得支撑骨18与支骨17的连接强度 减弱而造成直骨自动伞架1风车,以及直骨自动伞架1风车后使得支撑骨18很容易断裂, 进而缩短现有的直骨自动伞架1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骨自动伞架,该直骨 自动伞架能有效地防止使用者的手被割伤的同时,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骨自动伞架,包括中棒、上巢、中巢、下 巢、弹性元件及若干相互对应的主骨、支骨及支撑骨。所述上巢固定于所述中棒的上端,所述中巢和下巢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中棒上,所述主骨的一端与所述上巢枢接,所述主骨的中 部与所述支骨的一端枢接,所述支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巢枢接,所述支撑骨具有插接端及 沿所述插接端呈直线的延伸出的连接端,所述支撑骨的连接端与所述支骨的中部枢接,所 述支撑骨的插接端与所述下巢插接并枢接,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上巢与中巢、中巢与 下巢之间。其中,所述支骨贯穿地开设有结构槽,所述结构槽朝向所述主骨,所述支撑骨开 设有贯穿所述插接端和连接端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朝向所述支骨并供所述支骨呈间隙的 收容于所述支撑骨内,所述连接端的两相对侧呈平行地向外延伸出防窜动凸块,所述支骨 的中部与所述防窜动凸块枢接。较佳地,所述结构槽和容置槽均为U型槽。通过上述的U型槽,一方面使得支骨和 支撑骨的加工极其容易;另一方面能增加支骨和支撑骨的结构强度,使得支骨和支撑骨更 耐用,从而为延长本技术的直骨自动伞架的寿命提供极其优越的条件。较佳地,所述主骨为钢槽或纤维骨,所述支骨及支撑骨为铝骨或铁骨,在满足主 骨、支骨及支撑骨的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能进一步地降低本技术的直骨自动伞架的重 量,并能强化本技术直骨自动伞架的结构。较佳地,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呈 弹性的连接于上巢与中巢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呈弹性的连接于中巢与下巢之间。通过 由上述的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组成的弹性元件,使得上巢与中巢、中巢与下巢之 间能协调地工作。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使得第一弹性元 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下且工作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支骨的结构槽和支撑骨的容置槽均背向使用 者,一方面使得支骨和支撑骨的锋利开口端背向了使用者,从而有效地防止使用者的手被 割伤;另一方面能降低支骨和支撑骨的重量,增加了支骨和支撑骨的结构强度,从而强化了 本技术的直骨自动伞架的结构,因而克服了现有的直骨自动伞架因支骨及支撑骨的强 度不够而造成直骨自动伞架风车,以及直骨自动伞架风车后使支撑骨很容易断裂的问题。 同时,支撑骨的连接端的两相对侧呈平行地向外延伸出防窜动凸块,该防窜动凸块与支骨 枢接,有效地克服现有的为了防止支撑骨的窜动而在支骨的中部向支骨的内侧敲打出防窜 动凸块而破坏支骨的结构,以及因破坏支骨的结构进而降低支骨的寿命的问题,因而能延 长本技术的直骨自动伞架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直骨自动伞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直骨自动伞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 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图2展示了本技术直骨自动伞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 图2中,所述直骨自动伞架2包括上巢21、中巢22、下巢23、中棒24、第一弹性元件251、第 二弹性元件252及若干相互对应的主骨26、支骨27及支撑骨28。所述上巢21固定于所述中棒24的上端,所述中巢22和下巢23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中棒24上(即是中巢22和下巢 23能在中棒24上滑动)。所述主骨26的一端与所述上巢21枢接以使主骨26能绕上巢21 内转动,所述主骨26的中部与所述支骨27的一端枢接以使主骨26和支骨27能作相对的 转动,所述支骨27的另一端插入所述中巢22内并与中巢22枢接以使支骨27能绕中巢22 转动。所述支撑骨28具有插接端28b及沿所述插接端28b呈直线的延伸出的连接端28a, 所述支撑骨28的连接端28a与所述支骨27的中部枢接以使支撑骨28和支骨27能作相对 的转动,所述支撑骨28的插接端28b与所述下巢23插接并枢接以使支撑骨28能绕下巢 23转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51呈弹性的连接于所述上巢21与中巢22之间,所述第二弹 性元件252呈弹性的连接于中巢22与下巢23之间。其中,所述支骨27贯穿地开设有结构 槽270以减轻支骨27的重量,还能增加支骨27的结构强度,所述结构槽270朝向所述主骨 26,所述支撑骨28开设有贯穿所述插接端28b和连接端28a的容置槽(图中未示)以减轻 支撑骨28的重量,还能增加支撑骨28的结构强度,所述容置槽朝向所述支骨27并供所述 支骨27呈间隙的收容于所述支撑骨28内,所述连接端28a的两相对侧呈平行地向外延伸 出防窜动凸块281 (即是该防窜动凸块281由两呈平行设置的防窜动凸块片组成),所述支 骨27的中部与所述防窜动凸块281枢接。 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骨自动伞架,包括中棒、上巢、中巢、下巢、弹性元件及若干相互对应的主骨、支骨及支撑骨,所述上巢固定于所述中棒的上端,所述中巢和下巢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中棒上,所述主骨的一端与所述上巢枢接,所述主骨的中部与所述支骨的一端枢接,所述支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巢枢接,所述支撑骨具有插接端及沿所述插接端呈直线的延伸出的连接端,所述支撑骨的连接端与所述支骨的中部枢接,所述支撑骨的插接端与所述下巢插接并枢接,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上巢与中巢、中巢与下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骨贯穿地开设有结构槽,所述结构槽朝向所述主骨,所述支撑骨开设有贯穿所述插接端和连接端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朝向所述支骨并供所述支骨呈间隙的收容于所述支撑骨内,所述连接端的两相对侧呈平行地向外延伸出防窜动凸块,所述支骨的中部与所述防窜动凸块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铙慧
申请(专利权)人:方铙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