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8052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钓箱用鱼竿支撑架,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弯曲杆、第二弯曲杆、升降杆和抵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板相对的侧面上,第一弯曲杆与第一支撑架可转动连接,第二弯曲杆与第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且第一弯曲杆)和第二弯曲杆的凹面相对设置,升降杆竖直设置在底板上表面,抵杆设置在升降杆的上端。该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克服现有技术中,钓箱用鱼竿支撑架使用不便捷,固定在钓箱上的角度单一,且固定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安装在钓箱上,安装角度不受限制,且可以保护钓鱼竿不受磨损,固定效果好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具领域,具体地,涉及钓箱用鱼竿支撑架
技术介绍
钓鱼作为一项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有乐趣的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垂钓过程中,手部长时间拿着鱼竿容易疲劳,故而钓鱼者常备有用于放置的鱼竿支架,然后钓箱是钓鱼者基本的装备,如果还要单独带着鱼竿支架会比较繁琐,所以钓鱼者一般携带钓箱用鱼竿支撑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使用不便捷,固定在钓箱上的角度单一,且固定效果差。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安装在钓箱上,安装角度不受限制,且可以保护钓鱼竿不受磨损,固定效果好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钓箱用鱼竿支撑架使用不便捷,固定在钓箱上的角度单一,且固定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安装在钓箱上,安装角度不受限制,且可以保护钓鱼竿不受磨损,固定效果好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钓箱用鱼竿支撑架,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弯曲杆、第二弯曲杆、升降杆和抵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弯曲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
述第二弯曲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曲杆和所述第二弯曲杆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抵杆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杆由第一笔直部和第一弯曲部组成,所述第一笔直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由第二笔直部和第二弯曲部组成,所述第二笔直部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笔直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为铆接;所述第二笔直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为铆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曲部套接有橡皮套。优选地,所述抵杆的上表面朝向底板凹陷形成弯曲面。优选地,所述抵杆的弯曲面上设置有橡胶垫。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和所述第二弯曲杆,且所述第一弯曲杆和所述第二弯曲杆的凹面相对设置,本技术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固定在钓箱上,然后旋转所述第一弯曲杆和所述第二弯曲杆至需要的角度,在所述第一弯曲杆和所述第二弯曲杆两者的配合下,可以将钓鱼竿有效地固定住,为了使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可以适合不同的固定角度,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竖直设置升降杆,且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接抵杆,所述低杆配合所述第一弯曲杆和所述第二弯曲杆使用,将鱼竿固定在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后,调节所述升降杆,使得所述抵杆顶住鱼竿,从而完成所述鱼竿的固定。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底板 2 第二支撑架3 第一支撑架 4 第一弯曲杆5 第二弯曲杆 6 抵杆7 升降杆 8 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如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钓箱用鱼竿支撑架,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2、第一弯曲杆4、第二弯曲杆5、升降杆7和抵杆6,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竖直
设置在所述底板1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弯曲杆4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5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杆7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所述抵杆6设置在所述升降杆7的上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上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且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的凹面相对设置,本技术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固定在钓箱上,然后旋转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至需要的角度,在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5杆两者的配合下,可以将钓鱼竿有效地固定住,为了使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可以适合不同的固定角度,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杆7,且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抵杆6,所述低杆6配合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5杆使用,将鱼竿固定在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后,然后调节所述升降杆7,使得所述抵杆6顶住鱼竿,从而完成所述鱼竿的固定。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曲杆4由第一笔直部和第一弯曲部组成,所述第一笔直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5由第二笔直部和第二弯曲部组成,所述第二笔直部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本技术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笔直部旋转至需要的角度后,再将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笔直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上,完成调节过程,如果在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不使用时,将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旋转至靠合在所述底座1上,方便携带。对于所述第一笔直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二笔直部与所述第二
支撑架2之间的可转动的连接方式本技术不作具体地限定,但是为了方便旋转和旋转后的固定,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笔直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之间为铆接;所述第二笔直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之间为铆接。为了保护钓鱼竿在固定的时候不会被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刮坏,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曲部套接有橡皮套,所述橡皮套可以有效地保护钓鱼竿。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杆6的上表面朝向底板1凹陷形成弯曲面,使用的时候,调节所述升降杆7至所述底板1的弯曲面底座钓鱼竿,从而使得钓鱼竿固定地更稳。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杆6的弯曲面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不仅有效地包括钓鱼竿不被磨损,而且所述橡皮垫增大了所述抵杆6与钓鱼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所述钓鱼竿固定地更加的稳固。为了将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快速且稳固地固定在钓箱上,在本技术中,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8,实用的时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2)、第一弯曲杆(4)、第二弯曲杆(5)、升降杆(7)和抵杆(6),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弯曲杆(4)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5)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杆(7)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所述抵杆(6)设置在所述升降杆(7)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2)、第一弯曲杆(4)、第二弯曲杆(5)、升降杆(7)和抵杆(6),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弯曲杆(4)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5)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曲杆(4)和所述第二弯曲杆(5)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杆(7)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所述抵杆(6)设置在所述升降杆(7)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箱用鱼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杆(4)由第一笔直部和第一弯曲部组成,所述第一笔直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炎邵中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