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及具有该变速箱的轮式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944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及具有该变速箱的轮式拖拉机,变速箱包括主变速部分和副变速部分,主变速部分包括主变速输入轴、中间过渡轴和主变速输出轴,副变速部分包括与主变速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依序套装于输入轴上的第一档位齿轮、第二档位齿轮、第三档位齿轮及倒档位齿轮;套装于输入轴上且位于第一档位齿轮与第二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一换档机构;套装于输入轴上且位于第三档位齿轮与倒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二换档机构。由于变速箱的副变速部分具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将主变速部分输出的转速和动力进行进一步地调整,使得整个变速箱的前进档数成倍增加、动力放大或缩小,从而能大大改善拖拉机的适应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拖拉机
,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及具有该变速箱的 轮式拖拉机。
技术介绍
近几年,国内125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发展迅速,125马力 180马力功率段国产 拖拉机已占据国内市场主要地位。但125马力 180马力国产拖拉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 拖拉机前进档位数偏少,相应地限制了拖拉机的适应性。目前,该功率段国内各家产品中, 12个前进档的居多,次之为16个前进档,少数为14个前进档。另如专利号为“200820233106. 6”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包括主变速 空间和副变速空间的拖拉机变速箱,变速箱内的副变速部分将主变速部分输出的转速进行 进一步地调整,且因为穿梭挡啮合座套装置位于倒挡从动齿轮和低挡齿轮之间,通过一根 换挡杆的前后直线移动就能够实现拖拉机低挡和后退挡的转换,为拖拉机前后换挡操纵提 供了方便。虽然该种具有主、副变速部分的变速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拖拉机的适应性问 题,但由于其副变速部分仅仅具有两个前进档和一个退档,使得整个变速箱仍然存有前进 档数偏少,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功率的轮式拖拉机(125马力 180马力的拖 拉机),若前进档位少的话,适应性就会差。并且,专利号为“200820233106. 6”的中国实用 新型专利公开的变速箱主变速部分与副变速部分设置在同一箱体中,不利于检修。因此,如何克服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前进挡个数少、适应性差、检修不便的缺陷, 就成了目前拖拉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拖拉机变速箱,以主要解决现有大功 率轮式拖拉机的前进挡个数少、适应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拖拉机变速箱,包括主变速部分和副变速 部分,该主变速部分包括主变速输入轴、中间过渡轴和主变速输出轴,该副变速部分包括与该主变速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依序套装于该输入轴上的第一档位齿轮、第二档位齿轮、第三档位齿轮及倒档位 齿轮;套装于该输入轴上且位于该第一档位齿轮与该第二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一换档机 构;套装于该输入轴上且位于该第三档位齿轮与该倒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二换档机构。上述的拖拉机变速箱,其中,该主变速部分为一独立的主变速箱,该副变速部分为 一独立的副变速箱。上述的拖拉机变速箱,其中,该主变速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一传动轴,该传动轴与 该输入轴连接。上述的拖拉机变速箱,其中,该副变速部分还包括后桥输出轴,该后桥输出轴上设 置有与该第一档位齿轮、第二档位齿轮、第三档位齿轮及倒档位齿轮分别啮合的第一档位 输出齿轮、第二档位输出齿轮、第三档位输出齿轮及倒档输出齿轮。上述的拖拉机变速箱,其中,该副变速部分还包括前桥输出轴,该前桥输出轴上设 置有前桥换档机构及与该第一档位输出齿轮啮合的前桥输出齿轮。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轮式拖拉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前驱动桥和 后驱动桥,该变速箱包括主变速部分和副变速部分,该主变速部分包括主变速输入轴、中间 过渡轴和主变速输出轴,该副变速部分包括与该主变速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依序套装于该输入轴上的第一档位齿轮、第二档位齿轮、第三档位齿轮及倒档位 齿轮;套装于该输入轴上且位于该第一档位齿轮与该第二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一换档机 构;套装于该输入轴上且位于该第三档位齿轮与该倒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二换档机构。上述的轮式拖拉机,其中,该主变速部分为一独立的主变速箱,该副变速部分为一 独立的副变速箱。上述的轮式拖拉机,其中,该主变速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一传动轴,该传动轴与该 输入轴连接。上述的轮式拖拉机,其中,该副变速部分还包括与该后驱动桥连接的后桥输出轴, 该后桥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该第一档位齿轮、第二档位齿轮、第三档位齿轮及倒档位齿轮分 别啮合的第一档位输出齿轮、第二档位输出齿轮、第三档位输出齿轮及倒档输出齿轮。上述的轮式拖拉机,其中,该副变速部分还包括与该前驱动桥连接的前桥输出轴, 该前桥输出轴上设置有前桥换档机构及与该第一档位输出齿轮啮合的前桥输出齿轮。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拖拉机变速箱的副变速部分具有3个前进档和1个 倒档,副变速部分将主变速部分输出的转速、动力进行进一步地调整,使得整个变速箱的前 进档数成倍增加、动力放大或缩小,从而能大大改善拖拉机的适应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轮式拖拉机传动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主变速箱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副变速箱的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10-发动机20-变速箱210-主变速箱211-主变速输入轴212-中间过渡轴4213-主变速输出轴220-副变速箱221-输入轴222-第一档位齿轮223-第二档位齿轮224-第三档位齿轮225-倒档位齿轮226-第一换档机构227-第二换档机构228-后桥输出轴229-第一档位输出齿轮2210-第二档位输出齿轮2211-第三档位输出齿轮2212-倒档输出齿轮2213-前桥输出轴2214-前桥输出齿轮2215-前桥换档机构230-传动轴30-后驱动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 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 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轮式拖拉机主要针对的是125马力 180马力的大功 率轮式拖拉机,其主要包括发动机10、变速箱20、前驱动桥(图中未示出)及后驱动桥30,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前后驱动桥及轮式拖拉机的其它部件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在 此不再具体描述。以下仅仅对变速箱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变速箱20包括主变速部分和副变速部分,该主变速部分为一独立的 主变速箱210,该副变速部分为一独立的副变速箱220,主变速箱210与副变速箱220之间 主要通过一传动轴230连接。这样,该主变速箱及副变速箱可分别单独制造,且方便检修。参阅图2,主变速箱210包括主变速输入轴211、中间过渡轴212和主变速输出轴 213。本实施例中主变速部分能够进行7档变速,实际使用时,特别是大功率(125马力 180马力)轮式拖拉机在使用时,主变速箱可采用7 10档变速(即,具有7 10个前进 档)。这部分结构为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具体描述。副变速箱220包括与主变速输出轴213连接的输入轴221,该输入轴221的输入端 通过传动轴230与主变速输出轴213的输出端连接,且输入轴221上依序套装有第一档位 齿轮222、第二档位齿轮223、第三档位齿轮224及倒档位齿轮225,在第一档位齿轮222与 第二档位齿轮223之间设置有第一换档机构226,该第一换档机构226也套装在输入轴221上;在第三档位齿轮224与倒档位齿轮22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档机构227,该第二换档机构 227也套装在输入轴221上。副变速箱220还包括与拖拉机的后驱动桥30连接的后桥输出轴228,该后桥输出 轴228上设置有与第一档位齿轮222、第二档位齿轮223、第三档位齿轮224及倒档位齿轮 225分别啮合的第一档位输出齿轮229、第二档位输出齿轮2210、第三档位输出齿轮2211及 倒档输出齿轮2212。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包括主变速部分和副变速部分,该主变速部分包括主变速输入轴、中间过渡轴和主变速输出轴,其特征在于:该副变速部分包括与该主变速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依序套装于该输入轴上的第一档位齿轮、第二档位齿轮、第三档位齿轮及倒档位齿轮;套装于该输入轴上且位于该第一档位齿轮与该第二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一换档机构;套装于该输入轴上且位于该第三档位齿轮与该倒档位齿轮之间的第二换档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民余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欧弈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