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世君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69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它由呋喃唑酮、牛黄、结晶磺胺、冰片四种药品混合并粉碎制成的粉末,使用时将药粉撒在创伤面即可;是一种疗效快、成本低、原料易得的治疗烫烧伤的外用药物,它克服了外伤内治和一病多药的缺陷,在治疗过程中能吸收溃烂创面的水分,创面无疤痕、无毒副作用,可有效减轻伤者的灼痛感,具有疗程短(速度快5-9天),适用于治疗烧伤、烫伤、中耳炎、口疮、黄水疮及机械性创伤,用途广泛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配制品,特别是涉及治疗外伤的药物。烧、烫伤等皮肤外伤虽不是疑难病症,但由于烧、烫伤的皮肤总保持油湿状态,具有粘附性,因此极易受到感染,并且治疗时间较长,对于大面积(人体皮肤总面积20-40%)的烧、烫伤,利用现有的药品和治疗方法,一般仍需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治愈,但其往往留有较明显的疤痕,严重的需要后期手术或/和植皮。而目前大量使用的治疗烧、烫伤的药品,大多数为乳剂型,不但生产方法复杂,而且治疗用途单一,而乳剂更难以保持创面的干燥以控制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用其它如消炎或抗菌素等内服或输液治疗,使外伤的治疗过场复杂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快、成本低、原料易得的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它克服了外伤内治和一病多药的缺陷,在治疗过程中能吸收外伤溃烂创面的水分,创面无疤痕、无毒副作用,可有效减轻伤者的灼痛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改现有皮肤外伤外用药均为中药配制,用部分西药之所长代替中药,由几种中西药配制组合,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新用途的药品,它具有疗程短(速度快5-9天),适用于治疗烧伤、烫伤、中耳炎、口疮、黄水疮及机械性创伤,用途广泛。本专利技术的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 1-10份牛黄 2-20份结晶磺胺 50-200份冰片 10-50份优选的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 1-3份牛黄 2-10份结晶磺胺 50-150份冰片 10-50份最佳的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1份牛黄 3份结晶磺胺 60份冰片 15份其中呋喃唑酮(痢特灵)无臭,初无味后微苦;抗菌药物。结晶磺胺(对氨基苯磺酰胺)无臭,味初苦后微甜;能抑制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牛黄味苦、甘,性凉;解热、解毒。冰片味辛、苦,性凉;通窍散热,消肿止痛、去腐生新,能抑制绿色链球菌。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用以上四种药品混合并粉碎制成的粉末。使用时将药粉撒在创伤面即可。本专利技术药物,它具有的优点是有明显的止痛效果,使用后能迅速减轻伤者的灼痛感,而且使用方便,用药简单,真正达到外伤外治。他利用各种药物的长处,制成具有多治疗用途的药物,原来的各种中西药单独使用,均不具备治疗烧伤、中耳炎等病症。因为烧、烫伤的皮肤具有粘附性,从而可使粉末状的本专利技术极易粘附在受伤皮肤的表面并吸收水分,使烧、烫伤的皮肤保持干燥,从而不易感染,而吸收水分后的药品的有效成分更易被皮肤吸收,连续使用本专利技术药粉能是因烧、烫伤变凹的皮肤逐渐恢复平整,不会留下明显的凹凸疤痕,无副作用,并能大大缩短烧、烫伤的治疗期限。对于大面积的严重烧、烫伤仍可在8-10天内痊愈。该药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实施例1分别将呋喃唑酮1片(0.1克/片)、牛黄0.2克、结晶磺胺6克、冰片1克,混合后粉碎,过筛,制成细粉。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粉末药物撒在烫伤处,一日1次,无需沙布等包扎。3-5日见效,7-10日痊愈。实施例2分别将呋喃唑酮2克、结晶磺胺80克、牛黄5克、冰片25克,混合后粉碎,过筛,制成细粉。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粉末药物撒在大面积热水烫伤处,一日1次,无需沙布等包扎。3-5日见效,7-10日痊愈。实施例3分别将呋喃唑酮1克、牛黄1克、结晶磺胺50克、冰片5克,混合后粉碎,过筛,制成细粉。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粉末药物撒在创伤处,一日1次,无需沙布等包扎。3-5日见效,7-10日痊愈。实施例4分别将呋喃唑酮0.1克、牛黄1克、结晶磺胺10克、冰片2克,混合后粉碎,过筛,制成细粉。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粉末药物撒在中耳炎的创伤处,两日上药1次,3-5日见效,7-10日痊愈。实施例5分别将呋喃唑酮0.2克、牛黄0.1克、结晶磺胺4克、冰片2.5克,混合后粉碎,过筛,制成细粉。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粉末药物撒在热油烫伤处,一日1次,无需沙布等包扎,3-5日见效,10日痊愈。实施例6分别将呋喃唑酮0.5克、牛黄1克、结晶磺胺60克、冰片10克,混合后粉碎,过筛,制成细粉。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粉末药物撒在热水烫伤处,一日1次,无需沙布等包扎。3日生皮,8日痊愈。今将各成份的用量加以说明(1)呋喃唑酮1份(原来用量为10片,0.1克/片),其用量范围控制为0.5-2份;(2)牛黄3份,用量范围1-5份;(3)结晶磺胺60份,范围40-80份;(4)冰片15份,用量范围5-25份。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 1-10份牛黄 2-20份结晶磺胺 50-200份冰片 10-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优选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 1-3份牛黄 2-10份结晶磺胺 50-150份冰片 10-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最佳的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1份牛黄 3份结晶磺胺 60份冰片 1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用呋喃唑酮(痢特灵片)、牛黄、结晶磺胺和冰片四种药品混合并粉碎制成的粉末,使用时将药粉撒在创伤面即可。全文摘要一种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它由呋喃唑酮、牛黄、结晶磺胺、冰片四种药品混合并粉碎制成的粉末,使用时将药粉撒在创伤面即可;是一种疗效快、成本低、原料易得的治疗烫烧伤的外用药物,它克服了外伤内治和一病多药的缺陷,在治疗过程中能吸收溃烂创面的水分,创面无疤痕、无毒副作用,可有效减轻伤者的灼痛感,具有疗程短(速度快5-9天),适用于治疗烧伤、烫伤、中耳炎、口疮、黄水疮及机械性创伤,用途广泛等。文档编号A61P17/02GK1371693SQ0110779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孙世君 申请人:孙世君, 姜传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烫烧伤等皮肤创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配方按重量份如下:呋喃唑酮(痢特灵片) 1-10份牛黄 2-20份结晶磺胺 50-200份冰片 10-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君
申请(专利权)人:孙世君姜传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