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水路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454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过滤器水路调节结构,该过滤器包括筒形本体、滤芯、与本体活动配合的上盖;上盖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而滤芯与本体之间形成进水腔与出水腔;其中在上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一可以转动的切换芯子,位于上盖上方设有连接切换芯子的切换扳手;切换芯子为一柱体,其近中部相对上盖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处径向设有一直线贯通的过水道;而在切换芯子的过水道两口部之间的侧壁处向柱体中部形成连通所述出水腔的出水道,该出水道口部相对的切换芯子的侧壁上设有滤水进口,滤水进口与进水腔相通。操作切换扳手带动切换芯子相对上盖转动时,达到过滤水与不过滤水,以及关闭水路的多种工作状态,满足人们对过滤器使用的灵活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过滤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过滤器水路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当今工、商业发达的时代社会不断地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 提高,正当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背后隐藏却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其中日常 生活中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为人类重大危机之一。水占人体重量的75%,对于人类而言,水 在人体内起着溶剂的作用和运输养分、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是人体必须的物质。人们日常使用的饮用水大都来自于市政自来水,自来水虽然经过了过滤及杀菌处 理,但是其内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水垢及一些杀菌用的氯,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 过滤器可以有效的过滤自来水中的水垢以及水中残留的氯,目前许多家庭都在水管中接入 过滤器以达到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目的。该过滤器是直接装入水路中,供水管的水从过滤 器的进水口进入到过滤器本体内,由本体内的滤芯对水进行过滤后再从出水口流至出水管 路中。待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滤芯达到过滤饱和状态时必须清洗或者更换滤芯,否则 此时流经过滤器的水反而会被饱和的滤芯污染,此时如果没有滤芯可以及时更换,又避免 饱和滤芯的进一步污染,却无法实现直接使用不流经滤芯的水,因此,现有的过滤器仍然会 对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过滤器进行自由选择过滤与不过滤状 态的过滤器水路调节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水路开关功能的过滤器水路调节结 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过滤器水路调节结构,该过滤器包括筒形本体、安装于本体内的筒形滤芯、与 本体活动配合的上盖;上盖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 ;而滤芯与本体之间形成进水 腔与出水腔;其中在上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一可以转动的切换芯子,位于上盖 上方设有连接切换芯子的切换扳手;切换芯子为一柱体,其近中部相对上盖进水口与出水 口的位置处径向设有一直线贯通的过水道;而在切换芯子的过水道两口部之间的侧壁处向 柱体中部形成连通所述出水腔的出水道,该出水道口部相对的切换芯子的侧壁上设有滤水 进口,滤水进口与进水腔相通。所述上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在一条直线上,上盖中部纵向设有上下贯通的柱形容 置腔,容置腔相对的两侧壁上形成上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切换芯子密封的配合于容置腔 中。所述切换芯子上端中央设有一与切换扳手配合的异形凸块,切换芯子的下端中心 设有一凸柱,该凸柱中心自下向上形成轴向沉腔,在过水道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切换芯子的侧壁上设有与沉腔相通的出水道,在切换芯子的下端相对凸柱的外缘设有沉座与滤水进口 相通。所述出水道为避开切换芯子的过水道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切换芯子出水道的口部恰设在与过水道出口呈夹角为90度的位置处。所述上盖与滤芯之间设有滤芯压板,滤芯压板的中部下方形成凸座而伸置滤芯中 部的出水腔。所述上盖上设有泄压装置,其由泄气盖、弹簧、垫片及锁栓构成。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过滤器通过在过滤器上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 之间设有一可以通过切换扳手转动的切换芯子,该切换芯子中设有一个横向过水道与一个 与过滤器进水腔、出水腔相通的滤水道,使得操作切换扳手带动切换芯子相对上盖转动时, 实现两个水道分别与上盖的进水口、出水口相通,以达到过滤水与不过滤水,以及关闭水路 的多种工作状态,满足人们对过滤器使用的灵活性。这样可以实现在需要过滤的时候,令水 流经过滤器本体由滤芯进行过滤,而在清洗或者更换滤芯以及不用过滤时,水不经本体而 直接由切换芯子的过水道通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过滤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A是本技术过滤器切换芯子的纵向剖视图1 ;图2B是本技术过滤器切换芯子的纵向剖视图2 ;图2C是本技术过滤器切换芯子的横向阶梯剖视图图3A是本技术过滤器不过滤状态的外观图;图3B是图3A的纵向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横向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过滤器关闭状态的外观图;图4B是图4A的纵向剖视图;图4C是图4A的横向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过滤器过滤状态的外观图;图5B是图5A的纵向剖视图;图5C是图5A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C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过滤器,其主要包括筒形本体1、安装 于本体1内的筒形滤芯2、锁于本体1上方的上盖3 ;本体1可拆卸地与上盖3安装在一起, 与此同时滤芯2被上盖顶压于本体1中,上盖3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 31与出水口 32,进 水口 31与出水口 32在一条直线上;而滤芯2与本体1之间形成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以 分别连接上盖3的进水口 31与出水口 32,此处是滤芯2外壁与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的腔室 为进水腔11,而滤芯12的内侧则为出水腔12。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在上盖3的进水口 31与出水口 32之间设有一切换芯子 4,以及位于上盖3上方且连接切换芯子4的切换扳手5。该上盖3中部纵向设有上下贯通的柱形容置腔33,容置腔33相对的两侧壁形成上 盖的进水口 31、出水口 32 ;而切换芯子4是活动密封的配合于该容置腔33中;上盖3下端 通过滤芯压板6固定滤芯2。配合图2A、2B、2C所示,该切换芯子4为一对应上述容置腔33的柱体,其上端中 央设有一异形凸块41以与切换扳手5配合;切换芯子4的下端中心设有一凸柱42是伸置 于滤芯压板6中并与出水腔12相通;在切换芯子4的近中部相对上盖3进水口 31与出水 口 32的位置处径向设有一直线贯通的过水道43 ;上述凸柱42中心自下向上形成轴向沉腔 44,在过水道43的进口 431与出口 432之间的切换芯子4的侧壁上设有与沉腔44相通的 出水道45,此处的出水道45为避开上述的过水道43呈向下倾斜设置,此处的出水道45的 口部恰设在与上述出口 432呈夹角为90度的位置处,在该进水道45相对的切换芯子4的 侧壁上设有滤水进口 46恰位于进水口 31的位置处;在切换芯子4的下端相对凸柱42的外 缘设有沉座47与滤水进口 46相通。由此可见切换芯子4中形成有两个水道,一个为过水 道43,另一个水道为出水道45、沉腔44、沉座47与滤水进口 46形成的滤水道。组装时,滤芯2是置于本体1中,上盖3与本体1密封的固定在一起,在上盖3与滤 芯2之间通过滤芯压板6顶压固定;而切换芯子4是密封的设置于上盖3的容置腔33中, 切换芯子4的凸柱42与滤芯压板6密封配合,滤芯压板6的中部下方形成凸座61而伸置 滤芯2的中部出水腔12中,凸柱42是伸置于该凸座61中,在上盖3的进水口 31、出水口 32与切换芯子4之间设有密封件;另切换芯子4上端的凸块41是穿出上盖3与切换扳手 5连接在一起;此处的切换扳手5为一长条形体,其上表面设有旋转标记,示意其可以相对 上盖3进行旋动动作,另在上盖3上相对进水口 31与出水口 32连线垂直的位置处标示有 “BYPASS”,即不过滤状态;在“BYPASS”与进水口 31之间的上盖3上标示“OFF”,即关闭状 态;在上盖3的进水口 31的位置处标示有“FILTER”,即过滤状态。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图3A、3B、3C所示为本技术过滤器不过滤状态,此时的旋转扳手5带动切换 芯子4转动,当旋转切换扳手5而指向“BYPASS”标记时,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器水路调节结构,该过滤器包括筒形本体、安装于本体内的筒形滤芯、与本体活动配合的上盖;上盖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而滤芯与本体之间形成进水腔与出水腔;其特征在于:在上盖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一可以转动的切换芯子,位于上盖上方设有连接切换芯子的切换扳手;切换芯子为一柱体,其近中部相对上盖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处径向设有一直线贯通的过水道;而在切换芯子的过水道两口部之间的侧壁处向柱体中部形成连通所述出水腔的出水道,该出水道口部相对的切换芯子的侧壁上设有滤水进口,滤水进口与进水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宏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