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031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电连接座;一盖体,枢接于所述加强件一端,并用以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所述盖体开设有一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分别凹陷有一第一凹陷部,自所述第一凹陷部向下凹陷形成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加强件另一端,锁固所述盖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于所述盖体的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分别凹陷有一所述第一凹陷部,并自所述第一凹陷部向下凹陷形成一所述第二凹陷部,以在竖直方向上增加所述盖体的厚度,避免所述盖体向上拱翘,从而增强所述盖体压制芯片模块的压制力,从而保证所述芯片模块的正常运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将芯片模块连接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见中国大陆专利号为CN200820203370.5所示的一种压制组件,压制组件用于压制芯片模块,使所述芯片模块通过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其包括一座体、枢接于所述座体一端的一盖体及枢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的一摇杆。所述盖体两侧分别为两过渡部,每一所述过渡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压制部。组装时,首先将所述盖体及所述摇杆分别枢接于所述座体相对的两侧,再将所述电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其次,将所述座体框设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围,并通过固定结构将所述座体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接着,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摇杆旋转至远离所述座体的开启位置,将所述芯片模块放于所述电连接器上,然后旋转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座体上,在此盖合过程中,所述盖体的所述两压制部对所述芯片模块施力以压制所述芯片模块接触所述导电端子,从而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性导通。然而,由于所述盖体的强度跟其材料本身的厚度有关,即厚度越厚,强度越好,而电连接器在朝着轻、薄、小的方向发展,其中所述盖体也会把其厚度做得符合最小标准,故所述盖体会通过自所述过渡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压制部以使所述盖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加厚了些,相对地使所述过渡部的强度增强,但是,所述压制部两旁的所述过渡部的厚度仍为所述盖体材料本身的厚度,并相对所述压制部薄,因此,当旋转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座体上,从而使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芯片模块以接触所述导电端子时,所述过渡部会受到所述芯片模块对其向上的推力,所述压制部向上变形的同时带使所述压制部两旁的所述过渡部向上变形,以致所述过渡部形成一向上的拱形,从而使得压制所述芯片模块的力量削弱,造成所述芯片模块与所述导电端子接触不良,从而影响所述芯片模块的正常运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盖体原有材料厚度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盖体的厚度,避免所述盖体向上拱翘,以增强所述盖体压制芯片模块的压制力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电连接座;一盖体,枢接于所述加强件一端,并用以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所述盖体开设有一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分别凹陷有一第一凹陷部,自所述第一凹陷部向下凹陷形成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加强件另一端,锁固所述盖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于所述盖体的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分别凹陷有一所述第一凹陷部,并自所述第一凹陷部向下凹陷形成一所述第二凹陷部,以在竖直方向上增加所述盖体的厚度,避免所述盖体向上拱翘,从而增强所述盖体压制芯片模块的压制力,从而保证所述芯片模块的正常运作。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盖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盖体的另一视角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垫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电连接座    1    绝缘本体     11     导电端子    12     加强件    2基体        21    开孔        211    纵向侧边    212    限位部    2121弹性扣持部    2122    横向侧边    213    第一安装部    22     支撑片      221通孔          2211    第二安装部  23     穿孔          24     盖体        3第一侧边      31      配合部      311    第二侧边      32     枢接端      321第三侧边      33      第一凹陷部  331    第二凹陷部    332    开口        34固定件        4       第一杆体    41     固定部        411    第二杆体    42垫片          5       主体部      51     延伸部        52     勾部        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电连接器,可用于压制一芯片模块(未图示),使所述芯片模块(未图示)通过电连接器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其包括一电连接座1,一加强件2,枢接于所述加强件2一端的一盖体3及枢接于所述加强件2另一端用以固定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盖体3的一固定件4。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所述固定件4,而让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盖体3直接扣合固定。请参阅图2,所述电连接座1包括一绝缘本体11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2。所述加强件2框设于所述电连接座1外围,其为中空框状构造。所述加强件2包括一基体21及位于所述基体21两端的一第一安装部22及一第二安装部23。所述基体21的四个角落设有穿孔24,可收容垫片5以使所述加强件2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相隔离(后面将会具体介绍所述垫片5结构)。所述基体21包括一开孔211以及位于所述开孔211周围的两纵向侧边212和连接所述两纵向侧边212的两横向侧边213。所述开孔211用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座1。所述第一安装部22及所述第二安装部23对应位于所述两横向侧边-->213上。所述第一安装部22于所述横向侧边213外缘向上延伸有一支撑片221,所述支撑片221设有一通孔2211。所述纵向侧边212设有限位所述固定件4的一限位部2121。所述两纵向侧边212的内缘向上折弯延伸设有两个弹性扣持部2122,由此在组设所述电连接座1于所述加强件2时,能实现所述绝缘本体11与所述加强件2的稳定组配。所述固定件4为摇杆,其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2上。每一所述固定件4具有一第一杆体41,以及由所述第一杆体41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杆体42。所述第一杆体41设有一固定部411,且所述第一杆体41末端穿设于所述加强件2的所述通孔2211内,以防止所述固定件4在闭合状态下由于力量不均衡而造成所述盖体3翻转现象。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盖体3设于所述加强件2上方,并用以盖设所述电连接座1。所述盖体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31和一第二侧边32,以及邻接所述第一侧边31和所述第二侧边32的两第三侧边33,所述第一侧边31和所述第二侧边32及所述两第三侧边33彼此配合规划出一开口34。所述第二侧边32上具有一枢接端321枢接于所述加强件2的所述第二安装部23上。所述盖体3远离所述枢接端321于所述第一侧边31延伸有一配合部311。本实施例还可有另一实施方式,即所述盖体3闭合于所述加强件2时,所述盖体3的所述两第三侧边33位于所述加强件2的所述两纵向侧边212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电连接座;一加强件,框设于所述电连接座外围;一盖体,枢接于所述加强件一端,并用以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所述盖体开设有一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分别凹陷有一第一凹陷部,自所述第一凹陷部向下凹陷形成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加强件另一端,锁固所述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电连接座;一加强件,框设于所述电连接座外围;一盖体,枢接于所述加强件一端,并用以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所述盖体开设有一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分别凹陷有一第一凹陷部,自所述第一凹陷部向下凹陷形成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一固定件,枢接于所述加强件另一端,锁固所述盖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摇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口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环设于所述开口周围的侧边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装设有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外缘向上延伸有一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有一通孔供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尚儒袁延显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