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庭院伞摇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8511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庭院伞摇手结构,包括摇手柄、摇手壳A、螺钉、钢珠、摇手轴A、绕绳轮、伞绳、垫片、齿轮、扭簧、齿爪、摇手轴B、摇手壳B等部件组成,摇手柄一端榫头穿过立杆上的孔眼与摇手壳A内部的摇手轴A上一头榫槽套接配合,摇手壳A另一头内螺纹槽孔结构,外圈上与绕绳轮过盈套接配合,内部螺纹与摇手轴B前端上的螺栓结构套接结合,摇手壳B下部位置通过螺钉与摇手壳B上的内螺纹槽孔结构结合固定有齿爪结构,并同时套接扭簧,使得齿爪始终保持与齿轮接触配合状态,使庭院伞上的摇手结构装置稳定性更加突出、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并能充分解决摇手结构不能有效防止庭院伞支撑滑落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庭院伞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庭院伞伞柄上的摇手结构。
技术介绍
庭院伞广泛适用于户外场合,由于伞体面积大、伞柄高度一般都超过两米以上,伞架加上伞面的自重相对较大,对伞面撑起和收拢需要较大的人力完成,以往用于庭院伞伞面开合都是采用摇手和线轴结构,通过线绳使线轴与伞架形成相对拉力使伞面撑开,再由伞面自重和线轴与摇手之间离合配合使得伞面收拢合闭。但对于如何使得伞架达到一定的合理撑开度,摇手达到固定停止工作状态不会使得伞面和进伞架因为自重而导致庭院伞无法长时间保持支撑状态,一直是很难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现阶段亟待一种新型结构改良创新突破这一庭院伞制造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优良、达到有效止滑效果,防止摇手反摇卡绳的庭院伞摇手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庭院伞摇手结构,包括摇手柄、摇手壳A、螺钉、钢珠、摇手轴A、绕绳轮、伞绳、垫片、齿轮、扭簧、齿爪、摇手轴B、摇手壳B等部件组成,其中摇手结构有内部结构和摇手柄两部分通过螺钉固定结合组成,内部结构有摇手壳A和摇手壳B相互结合成上下直通式筒状结构,位于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庭院伞摇手结构,包括摇手柄(1)、摇手壳A(2)、螺钉(3)、钢珠(4)、摇手轴A(5)、绕绳轮(6)、伞绳(7)、垫片(8)、齿轮(9)、扭簧(10)、齿爪(11)、摇手轴B(12)、摇手壳B(13)等部件组成,其中摇手结构有内部结构和摇手柄(1)两部分通过螺钉(3)固定结合组成,内部结构有摇手壳A(2)和摇手壳B(13)相互结合成上下直通式筒状结构,位于庭院伞立杆(14)结构内部并与其套接配合,立杆(14)上设有孔眼,摇手柄(1)位于立杆外部一端设有榫头,所述的摇手柄(1)一端榫头穿过立杆(14)上的孔眼与摇手壳A(2)内部的摇手轴A(5)上一头榫槽套接配合,摇手轴A(5)与摇手壳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庭院伞摇手结构,包括摇手柄(1)、摇手壳A(2)、螺钉(3)、钢珠(4)、摇手轴A(5)、绕绳轮(6)、伞绳(7)、垫片(8)、齿轮(9)、扭簧(10)、齿爪(11)、摇手轴B(12)、摇手壳B(13)等部件组成,其中摇手结构有内部结构和摇手柄(1)两部分通过螺钉(3)固定结合组成,内部结构有摇手壳A(2)和摇手壳B(13)相互结合成上下直通式筒状结构,位于庭院伞立杆(14)结构内部并与其套接配合,立杆(14)上设有孔眼,摇手柄(1)位于立杆外部一端设有榫头,所述的摇手柄(1)一端榫头穿过立杆(14)上的孔眼与摇手壳A(2)内部的摇手轴A(5)上一头榫槽套接配合,摇手轴A(5)与摇手壳A(2)内壁接触面处为外露钢珠(4)轴承结构,钢珠(4)与摇手壳A(2)上内壁接触,摇手壳A(2)另一头内螺纹槽孔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华刘于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友谊菲诺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