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D炉屏蔽小炉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481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D炉屏蔽小炉盖,包括有外壳(1)及保温层(2),其特征是在外壳(1)和保温层(2)之间设置绝热层(3),外壳(1)内表面上设有长度不等的固定钢筋(4),固定钢筋(4)深入到绝热层(3)和保温层(2),使外壳(1)、绝热层(3)、保温层(2)接触紧密并加固,该炉盖下沿周圈外壳为规则排列的环形水冷管路(5),管路的进水端(6)、出水端(7)分布在同侧并伸出炉盖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下部周圈外壳也过早变形损坏,小炉盖寿命低问题,水冷下沿内径略大于钢包上沿外径,浇注或打结工作层后,显著提高小炉盖寿命,同时也不至造成钢液温降明显增加;另外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铁冶金
,涉及一种VD真空脱气炉用屏蔽小炉盖。
技术介绍
VD真空脱气炉罐盖一般是由密封大炉盖和中心屏蔽小炉盖组成,中心屏蔽小炉盖的主要作用是屏蔽真空脱气过程钢水的高温辐射和防止钢渣直接溅出,保护大炉盖,减轻高温对大炉盖及其配置设备的损坏,确保证真空脱气精炼过程顺行。同时,屏蔽炉内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和避免在VD炉真空脱气过程中造成钢液温降过大的作用。VD炉屏蔽小炉盖主要有耐材和水冷两种。耐材质屏蔽小炉盖是由炉盖外壳及内部打结或浇注的保温层耐材内衬两部分构成,保温效果好于水冷小炉盖。在真空脱气过程中,中心屏蔽小炉盖受高温气流的冲刷、喷溅的高温炉渣以及气体的化学侵蚀以及搅拌引起的机械振动作用,外部钢壳在高温下易变形,导致内部耐材脱落,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低。且更换中心屏蔽小炉盖的难度大,时间长,使VD炉停工时间长,降低其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耐材质VD炉屏蔽小炉盖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耐材质VD炉屏蔽小炉盖。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VD炉屏蔽小炉盖包括有外壳及保温层,在外壳和保温层之间设置绝热层,外壳内表面上设有长度不等的固定钢筋,固定钢筋深入到绝热层和保温层,使外壳、绝热层、保温层接触紧密并加固,该炉盖下沿周圈外壳为规则排列的环形水冷管路。管路的进、出端分布在同侧,伸出炉盖外,外接进、出水管,通水冷却时,形成闭路循环。为了增加外壳的稳定性,在外壳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水冷下沿内径略大于钢包上沿外径。下沿水冷部分内部不设绝热层,仅浇注或打结工作层。VD屏蔽小炉盖下沿周圈外壳为规则排列的环形水冷管路设水冷管路,通水冷却,解决了下部周圈外壳也过早变形损坏,小炉盖寿命低问题。水冷下沿内径略大于钢包上沿外径,浇注或打结保温层后,显著提高小炉盖寿命,同时也不至造成钢液温降明显增加;另外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本技术的剖面图。图中,1、外壳,2、保温层,;3、绝热层,4、固定钢筋,5、水冷管路,6、进水端,7、出水端,8、加强筋,9、管路固定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该VD炉屏蔽小炉盖包括有外壳1及保温层2,在外壳1和保温层2之间设置绝热层3,外壳1内表面上设有长度不等的固定钢筋4,固定钢筋4深入到绝热层3和保温层2,使外壳1、绝热层3、保温层2接触紧密并加固,该炉盖下沿周圈外壳为规则排列的环形水冷管路5。管路的进水端6、出水端7分布在同侧,伸出炉盖外,外接进、出水管。通水冷却时,形成闭路循环。为了增加外壳1的稳定性,在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8。水冷管路5的内表面焊接50~150mm的管路固定钢筋9。采用浇注或打结术制作保温层2。绝热层3材质为导热系数小的耐火纤维,厚度为10~30mm。使用时冷却水经进水端6流入环形水冷管路5,经出水端7流出,实现对屏蔽小炉盖的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D炉屏蔽小炉盖,包括有外壳(1)及保温层(2),其特征是在外壳(1)和保温层(2)之间设置绝热层(3),外壳(1)内表面上设有长度不等的固定钢筋(4),固定钢筋(4)深入到绝热层(3)和保温层(2),使外壳(1)、绝热层(3)、保温层(2)接触紧密并加固,该炉盖下沿周圈外壳为规则排列的环形水冷管路(5),管路的进水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喜秦东李法兴王保峰贾俊文马传庆王超慕长征张君平毛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