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205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以及对电路板进行散热的风扇组件,风扇组件相对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的风扇组件产生的风倾斜作用于电路板,并在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后由一个方向流出,提高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已知的计算机机箱内的电源组成结构主要有两种。如图1所示,电源10包括壳体11,电路板12与风扇组件13。电路板12设置于壳体11内,并用于承载电源10工作所需的电子元件121。壳体11的一侧具有一出风口14。风扇组件13垂直电路板12表面设置,风扇组件13所产生的风沿方向D1平行作用于电路板12。风扇主体131所产生的风在对电路板12上的电子元件121进行散热后变为热风,由出风口14处沿方向D4流出。专利号为ZL200420082974.0的技术专利便公开了类似的实施例。但由于风扇组件13所产生的风由电路板12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在流到远离风扇组件13的一侧时对电子元件121的散热效果并不好。如图2所示,电源20包括壳体21,电路板22与风扇组件23。电路板22设置于壳体21内,并用于承载电源20工作所需的电子元件221。壳体21的一侧具有一出风口24。风扇组件23与电路板22在壳体21内相对设置。风扇组件23产生的风沿方向D2垂直作用于电路板22。然而,风扇组件23产生的风在对电路板22上的电子元件221进行冷却后,却不能全部在出风口24沿方向D4流出,而是还会有一部分产生强烈的回风,十分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计算机电源散热更加有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电源。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以及对电路板进行散热的风扇组件,其中,风扇组件相对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壳体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电路板设置在底壁上,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风扇组件设置于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入风口。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二侧壁相对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第二侧壁相对电路板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与风扇组件相对电路板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倾斜角度为30-60度。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风扇组件包括风扇主体与风扇框体,风扇主体容置于风扇框体内,风扇框体固定于第二侧壁,由此来实现风扇组件相对电路板的表面的倾斜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的表面上的电子元件以及对电路板进行散热的风扇组件,其中,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相对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壳体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入风口,电路板设置在底壁上,风扇组件设置于第二侧壁。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二侧壁相对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风扇组件包括风扇主体与风扇框体,风扇主体容置于风扇框体内,风扇框体固定于第二侧壁,由此实现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相对电路板的表面的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风扇主体绕其中心位置的转轴转动,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的风扇组件产生的风倾斜作用于电路板,并在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后由一个方向流出,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计算机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计算机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计算机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电源30包括一壳体31,设置在壳体31内部的电路板32以及用于对其进行散热的风扇组件33。电路板32的表面上设置有计算机电源30工作所需的电子元件321。如图3所示,壳体31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电路板32设置在底壁上,出风口34设置在第一侧壁上,入风口35设置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3相对电路板32的表面倾斜设置,由此使得风扇组件33的出风方向D3相对电路板32的表面倾斜设置。具体来说,风扇组件33设置于第二侧壁上,而第二侧壁相对电路板32倾斜设置,并且第二侧壁相对电路板32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与风扇组件33相对电路板32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即风扇组件33与设置其的壳体31的第二侧壁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3包括风扇主体331与风扇框体332,风扇主体331容置于风扇框体332内,风扇框体332固定于第二侧壁。风扇主体331绕其中心位置的转轴A旋转,转轴A的延伸方向与风扇组件33的出风方向D3平行,皆相对电路板32的电子元件安装表面倾斜。由此,来实现风扇组件33及其出风方向相对电路板32的电子元件安装表面的倾斜设置。一般来说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最佳。如图3所示,计算机电源30工作的时候,电路板32与风扇组件33同时工作。然而由于风扇组件33的倾斜设置,风扇组件33吹出的风为沿方向D3流动,然后倾斜作用于电路板32。由于风是朝出风口34的方向倾斜作用于电路板32,因此冷风对电路板32进行散热后,被加热的风沿方向D4由出风口34直接流出,不会在电源30的内部进行循环,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通过上述结构,风扇组件产生的风倾斜作用于电路板,并在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后由一个方向流出,提高散热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技术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以及对所述电路板进行散热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相对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以及对所述电路板进行散热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相对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倾斜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3.如权利要其2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入风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表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风扇组件相对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30-60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主体与风扇框体,所述风扇主体容置于所述风扇框体内,所述风扇框体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由此来实现所述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傲星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