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55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包括一电源供应器壳体、一致冷晶片与一冷侧散热构件。致冷晶片装设于电源供应器壳体上的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具有冷侧与热侧。热侧突出于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内部,冷侧耦接冷侧散热构件,冷侧散热构件突出至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外部,用以促进冷侧的热交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源供应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的电力来源途径一般是由发电厂输送至插座,电源供应器连接至插座上,主要针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变压及滤波等处理流程,最后再提供给各装置。尤其在电脑系统中,其同时供应多数装置运作所须的电源。电源供应器的位置,一般设计是靠近中央处理单元,且电源供应器与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二者间通常不会有交互作用,是为各自独立运作。中央处理单元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通常配备有一散热装置,例如一CPU散热风扇,以降低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元件失效的情形。在上述电源供应器与中央处理单元独立运作的情形下,CPU散热风扇所吸引用来冷却中央处理单元的气流是来自电脑系统内部,然而此吸引气流影响了对于中央处理单元冷却的效果,若此吸引气流的温度越低,在冷却效果上必然越佳。一般电脑系统运作时内部的环境温度由于内部元件会产生热,因而温度比外部环境温度,或称室温为高,也因此仅依靠CPU风扇来对中央处理单元降温的方式有其限制。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电源供应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源供应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只具有电源供应的功能,更有提供冷却效果的功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一般电脑系统配置架构里,加强对于中央处理单元的散热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至少包括:一电源供应器壳体,具有一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一致冷晶片,装设于该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具有一冷侧与一热例,该热侧突出至该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内部;以及一冷侧散热构件散热构件,与该冷侧耦接且突出至该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外部,藉此与电源供应器壳体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壳体外部空气的温度。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更包括一热侧鳍片,耦接于该热侧。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更包括一集热腔体与一第一风扇,该电源供应器壳体更包括一外部开口与一内部开口,该集热腔体具有一第一通道开口以及一第二通道开口,该第一风扇位于该第一通道开口,且邻接该外部开口,该第二通道开口邻接于该内部开口,用以集中该热侧发散之热,并将该热引导至一外部环境。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更包括一锡箔,贴附于该集热腔体的内部。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更包括一温度控制模组,与一风扇电源相连接,该温度控制模组至少包括一温度感测器与一温度调节器,该温度感测器感测一温度资讯,并将该温度资讯传递至该温度调节器,该温度调节器依据该温度资讯调节该风扇电源的一电源供应,以控制该风扇的一转速。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更包括一湿度控制模组,与一致冷晶片电源相连接,该湿度控制模组至少包括一湿度感测器与一湿度调节器,该湿度感测器感测一湿度资讯,并将该湿度资讯传递至该湿度调节器,该湿度调节器依据该湿度资讯调节该致冷晶片电源的一电源供应,以控制该致冷晶片的一输出功率。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中所述的湿度感测器位于该冷-->侧散热构件与该电源供应器壳体所形成的一狭缝中。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中所述的冷侧散热构件具有一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具有一突起。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中所述的冷侧散热构件包括一基座、一连结部与一散热体,该基座耦合于该冷侧,该连结部连接于该基座,该散热体耦合于该连结部。前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中所述的冷侧散热构件一部分包覆于一中央处理单元散热片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包括一电源供应器壳体、一致冷晶片与一冷侧散热构件。致冷晶片装设于电源供应器壳体上的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具有冷侧与热侧。热侧突出于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内部,冷侧耦接冷侧散热构件,冷侧散热构件突出至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外部,用以促进冷侧的热交换。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藉由整合致冷晶片达到了在使用电源供应器时,额外提供冷却系统内部温度的功能,尤其是在现行大部分的电脑架构下,电源供应器装设的位置已属规格化,本技术充分利用了现行规格化的电源供应器配置,使中央处理单元风扇得以吸取经过热交换,因而有较低温度的系统内气流,也因此提升了对中央处理单元的冷却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不只具有电源供应的功能,更有提供冷却效果的功能,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绘示依照本新型的电源供应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B是绘示依照本新型的电源供应器一较佳实施例中一部分组件的平面视图。-->图2A是绘示依照本新型的电源供应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2B是绘示依照本新型的电源供应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湿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绘示应用本新型的电源供应器于一电脑系统的示意图。图4A是绘示依照本新型的电源供应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冷测散热构件的示意图。图4B是绘示第4A图中冷测散热构件另一态样的示意图。100:电源供应器壳体                 100a:第一盖板100b:第二盖板                      102a:第一外部开口102b:第二外部开口                  104: 内部开口106: 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            108: 致冷晶片设置面110: 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电源供应器壳体,具有一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一致冷晶片,装设于该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具有一冷侧与一热侧,该热侧突出至该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内部;以及一冷侧散热构件散热构件,与该冷侧耦接且突出至该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电源供应器壳体,具有一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一致冷晶片,装设于该致冷晶片设置面开口,具有一冷侧与一热侧,该热侧突出至该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内部;以及一冷侧散热构件散热构件,与该冷侧耦接且突出至该电源供应器壳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热侧鳍片,耦接于该热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集热腔体与一第一风扇,该电源供应器壳体更包括一外部开口与一内部开口,该集热腔体具有一第一通道开口以及一第二通道开口,该第一风扇位于该第一通道开口,且邻接该外部开口,该第二通道开口邻接于该内部开口,用以集中该热侧发散之热,并将该热引导至一外部环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锡箔,贴附于该集热腔体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温度控制模组,与一风扇电源相连接,该温度控制模组至少包括一温度感测器与一温度调节器,该温度感测器感测一温度资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君威
申请(专利权)人:侨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