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0411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内贯穿设有多数收容槽,多数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分别具有容设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延伸臂,且于所述延伸臂的两侧自所述基部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一连料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收容槽,并于其末端设有一勾部;所述连料部分别同所述收容槽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侧壁干涉固定,用以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所述勾部进入并位于所述收容槽下方的底部,用以限制所述端子向上移动,如此,使得所述端子的定位良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提高其装配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化,电脑主机板上的元件也越来越精密化,这样 就使得元件之一用于固定芯片模组的电连接器也朝着精密化的趋势发展,以便于所述芯片 模块同电路板之间进行良好的电性导通。电连接器的精密化发展势必其组合的零件如绝缘本体和其内的端子都朝着精密 化发展,而精密化发展一般是在零件体积变小的情况下,结构变得简单,但又不影响电性导 通的目的,即要全方面的兼顾。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内 贯穿设有多数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侧壁具有一凸块,所述凸块同一所述内侧壁形成一 定位空间,多数端子分别对应固设于多数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端子分别具有一基部,所 述基部位于所述定位空间内以限制所述端子水平方向的位移,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延 伸臂,并于所述延伸臂的一侧旁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出一料带连接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 伸有一焊接部,此外,所述收容槽底部靠近所述焊接部处还设有一限位部,用以定位所述焊 接部使得所述端子竖直方向的位移受限。虽然上述电连接器能达到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目的,但却存在以下 诸多的缺失1.所述端子在水平方向上仅仅是依靠所述基部位于所述定位空间内对其进行定 位,在竖直方向上仅仅是依靠所述限位部对其进行定位,由于所述端子需要经常被压接,所 以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2.所述端子只设置一所述料带连接部,这样其在制程上,如冲压、弯折等工序时所 述端子容易扭曲变形,即对所述端子不能进行良好的定位,来使得制程更稳定。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端子设置双料带结构使得其装配稳定 性更强,以及端子制程更稳定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内贯穿设有多数收容槽;多数端子,每一所 述端子分别具有容设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延伸臂,且于所 述延伸臂的两侧自所述基部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一连料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 接部,所述焊接部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收容槽,并于其末端设有一勾部;所述连料部分别同 所述收容槽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侧壁干涉固定,用以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所述勾部进 入并位于所述收容槽下方的底部,用以限制所述端子向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由于所述端子的所述基部向上延伸设有所述二连料部与所述收容槽的所述第一内侧壁干涉配合定位,使得其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 动,所述焊接部上的所述勾部限制所述端子向上移动,如此,使得所述端子的定位良好。 此外,所述基部分别向上且自所述延伸臂两侧延伸有所述连料部,这样所述端子 在制程中定位较良好,如冲压、弯折等工序时所述端子不容易扭曲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端子 制程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端子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端子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沿A-A线的剖视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端子连接料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 收容槽113 限位部114 接触部123 第三连接部1243 勾部1261绝缘本体11 第一内侧壁1131 端子12 连料部124 料带125 锡球13上表面111 第二内侧壁1132 基部121 第一连接部1241 分隔槽1251下表面112 凸块1133 延伸臂122 第二连接部1242 焊接部1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1,容设于所述绝缘 本体11内的多数端子12,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1底部并同多数所述端子12分别对应接 触的多数锡球13。请参照图1至图2,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111和一下表面112,其 内包括排设有贯穿所述上表面111和所述下表面112的多数收容槽113,所述收容槽113内 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侧壁1131,以及同所述第一内侧壁1131相邻接的一第二内侧壁 1132,于所述二第一内侧壁1131分别朝相对方向延伸有一凸块1133,所述凸块1133上端连 接所述上表面111,下端连接所述下表面112,此外,于所述下表面112的所述收容槽113的 底部边缘处设有一限位部114,所述限位部114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壁1132相对侧的下方。请参照图3至图4,以及图8,每一所述端子12分别具有成平板状的一基部121,自 所述基部121向上且向前延伸有一延伸臂122,所述延伸臂122的末端设有一接触部123, 于所述延伸臂122的两侧自所述基部121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一连料部124,所述连料部124 同所述延伸臂122的连接处为刺破形成,所述连料部124同所述基部121位于同一平面,且同一排所述端子12的所述连料部124的上方连接同一料带125,同一排相邻所述二端子12 上方所述料带125的中间处设有一分隔槽1251,自所述基部121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 126,并于其末端向后设有一勾部1261。所述连料部124进一步包括依序由窄朝宽设置的一第一连接部1241、一第二连接 部1242和一第三连接部1243,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41、所述第二连接部1242和所述第三 连接部1243同所述基部121共面,所述第一连接部1241连接所述基部121和所述第二连 接部1242,所述第三连接部124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42和所述料带125,所述第一连接 部1241、所述第二连接部1242和所述第三连接部1243靠近所述延伸臂122的一侧共面,所 述第三连接部1243远离所述延伸臂122的一侧为渐宽设置。请参照图1和图7,多数所述锡球13对应进入所述收容槽113的底部,并位于所述 焊接部126的一侧且二者相接触。请参照图5至图7,首先,将多数所述端子12由上至下对应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1 的多数所述收容槽113内,所述基部121和所述连料部124位于所述凸块1133和所述第二 内侧壁1132之间,用以限制所述端子12前后方向的移动,所述连料部124的所述第一连接 部12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42远离所述延伸臂122的一侧均未与所述收容槽113的所述 第一内侧壁1131接触,所述第三连接部1243远离所述延伸臂122的一侧同所述第一内侧 壁1131相干涉接触并固定,用以限制所述端子12向下移动,所述连料部124的所述第三连 接部1243末端部分向上延伸出所述收容槽113,所述延伸臂122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1 的所述上表面111,所述焊接部126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收容槽113,所述勾部1261勾设于 所述限位部114下方,用以限制所述端子12向上移动,其次,将多数所述锡球13由下至上 对应进入所述收容槽113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焊接部126的一侧,且所述锡球13同所述焊 接部1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内贯穿设有多数收容槽;多数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分别具有容设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延伸臂,且于所述延伸臂的两侧自所述基部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一连料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收容槽,并于其末端设有一勾部;所述连料部分别与所述收容槽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侧壁干涉固定,用以限制所述端子向下移动,所述勾部进入并位于所述收容槽下方的底部,用以限制所述端子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尚儒霍柱东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