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8459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压开关,涉及电子技术。包括按压片、弹性按压子、动接触片、两静接触片及本体,两静接触片分别与相应的开关五金片连接或整体成型为一体并包塑于本体;在本体的上表面开制一圆形深沉孔,其中一静接触片的端部呈圆苞形露出于圆形深沉孔的圆心部位,并在该圆苞形表面开制导尘槽;另一静接触片的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并露出于圆形深沉孔的边缘部位;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静接触片3/4以上的弧段为与动接触片接触的接触位;动接触片上冲制至少6个接触凸点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静接触片接触,接触舌片的中心位置开制中心通孔。有益效果是:产品接触的可靠性提高;易装配;适用于无线通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及音响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尤指适用于无线通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 健身设备、汽车及音响等产品的按压开关
技术介绍
按压开关靠按压作动来实现信号的通和断。其一般包括两静接触片、动接触片及 作为按压件的按压子及按压片,按压片直接按压按压子,按压子按压动接触片,使动接触片 将两静接触片接通,开关便接通信号。停止按压,按压子不再按压动接触片,两静接触片回 复到原先的断开状态。现有技术的按压开关,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其一,动接触片与静接触片接触的面小,一般小于静接触片圆环表面的1/2,因而接触可靠性差。其二,动接触片与静接触片采用面接触配合方式,使接触可靠性也受到限制,不利 于提高接触可靠性。其三,静接触片、动接触片及按压子容易积淀灰尘,影响接触可靠性,并影响按压 及滑动的顺畅程度。总之,现有技术的按压开关的电气特性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推出一种按压开关。其动接触片与静 接触片接触可靠性提高,按压片及按压子滑动摩擦力小,滑动顺畅,便于装配等。为此,本技术一种按压开关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构造本技术一种按压开关,包括按压片、弹性按压子、动接触片、彼此分开的 两静接触片及本体,两所述静接触片分别与相应的开关五金片连接或整体成型为一体并包 塑于本体,同时,开关五金片的端部伸出本体便于与电路部件连接;在本体的上表面开制一圆形深沉孔,其中一所述静接触片的端部呈圆苞形露出于 所述圆形深沉孔的圆心部位,并在该圆苞形表面开制导尘槽;另一所述静接触片的端部呈 开口的圆环形并露出于所述圆形深沉孔的边缘部位,将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 包围;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的开口的弧段长度不足整个圆环的1/4, 即该圆环的3/4以上的弧段为与动接触片接触的接触位;动接触片包括整体成型为一体的接触圆环与接触舌片,接触舌片位于接触圆环的 中心位置;所述接触圆环的外直径与所述圆形深沉孔的直径匹配,使动接触片设置于所述 圆形深沉孔中并使所述接触圆环贴合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在所述 接触圆环上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接触的那一面冲制至少6个接触 凸点能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接触;所述接触舌片位于端部呈圆苞形 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的上方与之相对,所述接触舌片的中心位置开制中心通孔,使所述接 触舌片受按压时形成与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的多点接触;3弹性按压子设置于圆形深沉孔并贴合于动接触片的上表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按压片包括架体和可上下滑动的滑动片,架体与滑动片构成整体的盒盖状;按压 片的架体安装于本体,且盖于弹性按压子,使滑动片在受按压时能按压弹性按压子。弹性按压子为底部大顶端小的凸台状的压缩弹性体,其底部的外直径与动接触片 的接触圆环外直径匹配,顶端部受按压片的滑动片的按压能往下触及动接触片的接触舌 片,使接触舌片向下偏移接触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使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弹性按压子用硅胶、橡胶或金属制作。。本体与按压片的架体通过分别设于四个角的转向角进行配合,并用卡扣紧固。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其一,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 述静接触片的开口的弧段长度不足整个圆环的1/4,即该圆环的3/4以上的弧段为与动接 触片接触的接触位,比现有技术的小于静接触片圆环表面的1/2提高了许多,动接触片与 静接触片接触面增大,使产品接触的可靠性提高。其二,在动接触片的所述接触圆环上与端 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接触的那一面冲制至少6个接触凸点能与端部呈 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接触,同时,所述接触舌片的中心位置开制中心通孔,使 所述接触舌片受按压时形成与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的多点接触,又使动接触 片与静接触片接触的可靠性提高。其三,在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的表面开制 防尘槽,将灰尘掉入槽中,有利于保持动接触片及静接触片的干净,也利于提高动接触片与 静接触片接触的可靠性。其四,本体与按压片的架体通过分别设于四个角的转向角进行配 合,可以减少配合的摩擦力,使按压开关时手感的舒适度提高。其五,在本体的上表面开制 一圆形深沉孔,能在加工装配时起导向作用,动接触片呈圆环状便于安装于圆形深沉孔中, 无须辨别方位,弹性按压子也被导向设置于圆形深沉孔内,此设计从多方面提高了易装配 性。其六,用途广,适用于无线通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健身设备、汽车及音响寸j 口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示意图。图中1、按压片;11、架体;12、滑动片;2、弹性按压子;3、动接触片;31、接触圆 环;32、接触舌片;33、接触凸点;34、中心通孔;4、静接触片;41、导尘槽;5、开关五金片;6、 本体;61、圆形深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按压开关,包括按压片1、弹性按压子2、动接触片3、 彼此分开的两静接触片4及本体6,两所述静接触片4分别与相应的开关五金片5连接或 整体成型为一体并包塑于本体6,同时,开关五金片5的端部伸出本体6便于与电路部件连 接;在本体6的上表面开制一圆形深沉孔61,其中一所述静接触片4的端部呈圆苞形 露出于所述圆形深沉孔61的圆心部位,并在该圆苞形表面开制导尘槽41 ;另一所述静接触片4的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并露出于所述圆形深沉孔61的边缘部位,将端部呈圆苞形露出 的所述静接触片4包围;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的开口的弧段长度不 足整个圆环的1/4,即该圆环的3/4以上的弧段为与动接触片3接触的接触位;动接触片3包括整体成型为一体的接触圆环31与接触舌片32,接触舌片32位于 接触圆环31的中心位置;所述接触圆环31的外直径与所述圆形深沉孔61的直径匹配,使 动接触片3设置于所述圆形深沉孔61中并使所述接触圆环31贴合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 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 ;在所述接触圆环31上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 4接触的那一面冲制至少6个接触凸点33能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 接触;所述接触舌片32位于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的上方与之相对,所述接 触舌片32的中心位置开制中心通孔34,使所述接触舌片32受按压时形成与端部呈圆苞形 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的多点接触;弹性按压子2设置于圆形深沉孔61并贴合于动接触片3的上表面;按压片1包括架体11和可上下滑动的滑动片12,架体11与滑动片12构成整体的 盒盖状;按压片1的架体11安装于本体6,且盖于弹性按压子2,使滑动片12在受按压时能 按压弹性按压子2。弹性按压子2为底部大顶端小的凸台状的压缩弹性体,其底部的外直径与动接触 片3的接触圆环外直径匹配,顶端部受按压片1的滑动片12的按压能往下触及动接触片3 的接触舌片32,使接触舌片32向下偏移接触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使开关 处于接通状态。弹性按压子2用硅胶、橡胶或金属制作。本体6与按压片1的架体11通过分别设于四个角的转向角进行配合,并用卡扣紧固。所述导尘槽41至少一条。静接触片4及动接触片3为金属片,且接触舌片32具有弹性。操作开关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压开关,包括:按压片(1)、弹性按压子(2)、动接触片(3)、彼此分开的两静接触片(4)及本体(6),两所述静接触片(4)分别与相应的开关五金片(5)连接或整体成型为一体并包塑于本体(6),同时,开关五金片(5)的端部伸出本体(6)便于与电路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本体(6)的上表面开制一圆形深沉孔(61),其中一所述静接触片(4)的端部呈圆苞形露出于所述圆形深沉孔(61)的圆心部位,并在该圆苞形表面开制导尘槽(41);另一所述静接触片(4)的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并露出于所述圆形深沉孔(61)的边缘部位,将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包围;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的开口的弧段长度不足整个圆环的1/4,即该圆环的3/4以上的弧段为与动接触片(3)接触的接触位;动接触片(3)包括整体成型为一体的接触圆环(31)与接触舌片(32),接触舌片(32)位于接触圆环(31)的中心位置;所述接触圆环(31)的外直径与所述圆形深沉孔(61)的直径匹配,使动接触片(3)设置于所述圆形深沉孔(61)中并使所述接触圆环(31)贴合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在所述接触圆环(31)上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接触的那一面冲制至少6个接触凸点(33)能与端部呈开口的圆环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接触;所述接触舌片(32)位于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的上方与之相对,所述接触舌片(32)的中心位置开制中心通孔(34),使所述接触舌片(32)受按压时形成与端部呈圆苞形露出的所述静接触片(4)的多点接触;弹性按压子(2)设置于圆形深沉孔(61)并贴合于动接触片(3)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锡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