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贝母炮制工艺及其胶囊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8256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彭泽贝母炮制工艺及其胶囊的制作方法,彭泽贝母鲜药材经热风循环或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方法制得标准药材,用药材经粉碎后加乙醇回流或渗漉提取,药渣再经水蒸煮,合并二种液体进行浓缩,喷雾干燥,再加适量辅料制成胶囊剂。该药为贝母类药材的一个新品种,有效力成份含量高,疗效显著,极具开发应用推广价值,具清肺化痰,止渴、散洁功能,生产、携带、使用方便,广泛适用于现代中药企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该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新药种彭泽贝母干燥鳞茎的药物及其中成药胶囊剂的制作工艺
,尤其涉及彭泽贝母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彭泽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Fritillaria monantha Migo)在江西的新分布,为贝母类药材的一个新品种,在产地作为川贝母使用,其药用部位为干燥鳞茎,在《江西中药》(1959年版)中有记载。常野生于海拔200~800m山地,以江西北部的彭泽、湖口、都昌、九江、瑞昌、修水等县为分布中心,以彭泽县产量大,习称“彭泽贝母”、“江西贝母”、“赣贝”。彭泽贝母的原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75cm,粗壮。鳞茎卵球形,直径0.7~2.5cm,外鳞叶2~(3)枚,肥厚。叶7~18枚,3~5枚轮生、对生或散在,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9~12cm,宽0.5~2cm。花1~4朵,顶生,俯垂,外面淡紫色、淡黄色或黄白色,略具紫色斑点,内面具紫红色方格班点或网纹,叶状苞片3~5枚,先端卷曲;花梗长2~4.5cm;外3枚花被片近矩圆形,长4~4.5cm,宽1.5~1.7cm,先端渐狭,内3枚花被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5.2cm,宽2.2~2.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彭泽贝母炮制工艺及其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彭泽贝母药材炮制是采用鲜彭泽贝母子经60-70℃热风循环/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方法制得外观,内在有效成份均强于传统方法的药材干品。(2)处方药彭泽贝母粉碎成10-40目的粗粉,最佳是粉碎成20目的粗粉。(3)将处方量彭泽贝母粗粉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加热回流提取条件为:以60%~95%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2~3次,每次1~4小时,加溶剂量第一次为药量的4~16倍量,第二、三次为药量的4~10倍量;最佳为:以95%乙醇为溶剂,加溶剂量为药量的6~8倍量,加热回流2次,每次2小时。(4)药渣加水煎煮,水煎煮条件为:煎煮2~3次,第一次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宁罗永明余日跃褚小兰朱卫丰范崔生曹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