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7204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之一端伸入该第二架体内;至少一高度调整机构,包含一卡合件及一调整按钮,其中该卡合件与该调整按钮连接,且该调整按钮枢接于该第二架体上;其中,该卡合件在该高度调整机构处于一锁定状态时与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相卡合,且该高度调整机构可借由操作该调整按钮切换为释锁状态,使该卡合件脱离与该第一架体的卡合,从而允许该第一架体相对于该第二架体的线性位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婴儿承载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人父母者皆知晓规律的摆动能对婴幼儿产生相当大的抚慰作用,在婴幼儿睡眠 前、哭闹时,多以此法稳定婴幼儿情绪。因此,市面上出现婴儿秋千、婴儿摇椅、摇篮等座椅 商品皆可提供类似的功能,以供父母选择使用。就婴儿秋千来说,目前大多使用的结构包括有一支撑架、一座椅、及将座椅组接至 支撑架的摆臂。虽然此传统的结构可调整座椅相对于支撑架的倾斜角度,但却无法调整座 椅到地面的高度或是支撑架的高度,使的这样的婴儿秋千往往只有一种使用的尺寸,无法 在高度不同的情形下使用。再者,由于这样的婴儿秋千在折叠后支撑架的长度并没有改变,使得在组装运送 时,需要耗费较多的包装材料,造成成本的增加,而在消费者使用时,也因为收合后的高度 和体积仍大,降低消费者携带使用的意愿,使该婴儿秋千仅能于定点使用。有鉴于此,本技术为一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可调整座椅高度的婴儿秋千, 使得婴儿秋千不只有一种使用模式,并且能增加运送和携带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透过一调整机构 的设计提供调整座椅高度的便利功能,从而允许更多元化的使用模式。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该婴儿承载装置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有至少 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之一端伸入该第二架体内;至少一高度调整机构,包 含一卡合件及一调整按钮,其中该卡合件与该调整按钮连接,且该调整按钮枢接于该第二 架体上;其中,该卡合件在该高度调整机构处于一锁定状态时与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相 卡合,且该高度调整机构可借由操作该调整按钮切换为释锁状态,使该卡合件脱离与该第 一架体的卡合,从而允许该第一架体相对于该第二架体的线性位移。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度调整机构包含一固定件、 及一弹簧件,该固定件固定于该第二架体上且该第一架体穿设于该固定件内,该调整按钮 枢接于该固定件,该弹簧件之一端固定于该固定件而该弹簧件之另一端则抵接于该调整按 钮,该卡合件固定于该调整按钮,当该高度调整机构由该锁定状态转换为该释锁状态时,该 调整按钮将相对于该固定件枢转,进而压缩该弹簧件以及带动该卡合件位移。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一个套筒,该套筒 具有一个套筒内侧壁,该套筒内侧壁设有一固定凸点,该第二架体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凸 点卡合于该固定孔中。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具有一个套筒外侧壁,该套筒外侧壁上延伸有一凸台,而该凸台之一侧更凹设有一按钮容置槽,该调整按钮容设于 该按钮容置槽中且枢接于该按钮容置槽。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设有一卡合件穿孔,该 卡合件穿孔由该按钮容置槽中延伸至该套筒内侧壁,该卡合件穿设于该卡合件穿孔。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按钮包含有一按钮壳体 及枢接突起,该按钮壳体之一侧设有一凹槽,该枢接突起凸设于该按钮壳体的外侧,该凸台 设有一对枢接孔,该枢接突起分别枢接于该对枢接孔。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按钮包含一销钉,借由该 销钉将该卡合件之一端锁定于该按钮壳体之凹槽中,该弹簧件之一端抵接于该凹槽。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体及该第二架体分别 设有一第一卡合孔及一第二卡合孔,该固定孔之位置低于该第二卡合孔,当该高度调整机 构处于该锁定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及该第二卡合孔,当该高度调整机构 处于该释锁状态时,该卡合件仅卡合于该第二卡合孔。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状态时,该卡合件朝向该 第一架体的该第一卡合孔下缘端为一斜面,使该第一架体向上移动时,该第一卡合孔缘能 接触该斜面并将该卡合件朝该第二架体推,致使该卡合件能置于该第一架体外而仅卡合于 该第二卡合孔。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容置槽内设有一弹簧卡 合肋,该弹簧件之一端固定于该弹簧卡合肋上。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体的一端固定有一个 内塞,该内塞包含一内塞筒体,而内塞筒体具有一筒体外侧壁,该筒体外侧壁向外延伸有一 环状的限位凸缘,该内塞筒体伸入于该第一架体内,该限位凸缘位于该第一架体外且位于 该第二架体内。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筒体外侧壁凸设有至少一内 塞卡合凸块,该第一架体设有至少一内塞卡合孔,该内塞卡合凸块卡合于该内塞卡合孔。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架体伸入于该第二架 体内的长度到达该预定长度时,该限位凸缘抵接于该固定件之固定凸点。所述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婴儿承载装置为秋千。附图说明图1为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的婴儿承载装置在高度调整后的示意图。图3为绘示座椅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绘示座椅组件处于收折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高度调整机构的分解图。图6为绘示高度调整机构的剖视图。图7为绘示高度调整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视图。图8为绘示降低支撑架高度后的高度调整机构的剖视图。婴儿承载装置1005支撑架102座椅组件104摆臂106高度调整机构108第一架体110第二架体112后侧座椅管114前侧座椅管115座椅侧耦合件116固定槽 116A座椅管卡合槽116B突肋116C固定铁线117操作机构118操作部118A牵引件118B座椅卡合组件119卡合套筒119A复位弹簧119B卡合凸119C侧耦合件122卡合件124斜面124A固定件126调整按钮128弹簧件130套筒 132套筒内侧壁132A套筒外侧壁132B固定凸点133固定孔134第一"^合孔136、137第二卡合孔138凸台 140按钮容置槽142卡合件穿孔144按钮壳体146按压部146A枢接突起148销钉ΙδΟ凹槽 152枢接孔154弹簧卡合肋156内塞 158内塞筒体160筒体外侧壁160Α内塞卡合凸块162内塞卡合孔164限位凸缘166挡止插销16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100的示意 图,图2为绘示图1的婴儿承载装置100在调整高度后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婴儿承 载装置100为一婴儿秋千,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此,亦可为婴儿安全座椅或婴儿推车等。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婴儿承载装置100包括一支撑架102、一座椅组件104、及摆臂106。 该支撑架102包含有数个第一架体110及数个第二架体112,其中,第一架体110及第二架 体112可由管体组成,且第二架体112可具有U字形状。各第一架体110与第二架体112 乃透过高度调整机构108相互组接在一起,且使用者可借由操作高度调整机构108来调整 支撑架102整体的高度以及座椅组件104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且座椅组件104透过各摆臂 106组接于该支撑架102。图3为绘示座椅组件104的示意图。图4为绘示座椅组件104处于收折状态的示 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座椅组件104包含有一 U形的后侧座椅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高度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之一端伸入该第二架体内;  至少一高度调整机构,包含一卡合件及一调整按钮,其中该卡合件与该调整按钮连接,且该调整按钮枢接于该第二架体上;  其中,该卡合件在该高度调整机构处于一锁定状态时与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相卡合,且该高度调整机构能够借由操作该调整按钮切换为释锁状态,使该卡合件脱离与该第一架体的卡合,从而允许该第一架体相对于该第二架体的线性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征文张绍悦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