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鳅制成的防治肝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7150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泥鳅分离出防治肝炎的有效天然成分多糖、糖蛋白和多肽类物质,用以制备防治肝炎的新药物。泥鳅具有补脾益气、护肝除黄、清热解毒、消痞散结的药用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充分开发泥鳅资源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利用泥鳅制成化学组成明确、护肝作用确切、剂量和剂型稳定、防治效果显著的新的防治肝炎的天然生化药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采用现代生化技术从泥鳅中分离出防治肝炎的有效天然成分,用以制备防治肝炎的药物。泥鳅(Misgurus angillicaudatus Cantor)系鳅科动物,肉或全体入药,其主要功效为补脾益气、护肝除黄、清热解毒、消痞散结。记载于《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等文献中。民间验方用泥鳅治疗痈肿、痢疾、阳痿等症,也有用泥鳅散或泥鳅汤治疗传染性肝炎。据《中药大辞典》所介绍的方法是将泥鳅烘干后,研制成末,每次10克,每日三次,用以治疗传染性肝炎。该法的缺点是需要现制现食,食用不方便。至今尚未见到有关明确指出泥鳅中治疗肝炎的活性成分的报道。而且也还没有利用泥鳅为原料制成的护肝养肝功能食品或中成药的产品面市。我国是世界上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感染各种肝炎病毒的患者数以亿计。本专利技术为了充分开发泥鳅资源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利用泥鳅制成化学组成明确、护肝作用确切、剂量和剂型稳定、防治效果显著的新的防治肝炎的天然生化药物和护肝功能食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将鲜活泥鳅用蒸馏水浸养4~96小时,然后超声处理;也可以将泥鳅用绞肉机绞碎,加水匀浆或加0.1~10%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链丝菌蛋白酶E、蛋白酶V8或蛋白酶K等),控制pH=1~8.5,于10~50℃下温育5~48小时,过滤。将滤液按下述步骤处理①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5~1/20后,加1~8倍体积的沉淀剂(如,无水乙醇、丙酮等),在温度为-4~5℃,转速为4000~10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5~30分钟,倾出上清液。②将沉淀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洗涤2~8次,每次再分出上清液。③合并①②步骤的乙醇(或丙酮)上清液备用。④沉淀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用萃取剂氯仿-正丁醇(1∶4)萃取除去游离蛋白质,将水相对流水透析1~4天。将透析后透析袋内的溶液经冷冻干燥得白色絮状粉末。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分析,鉴定该物质为多糖,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其分子量为1,000~150,000。⑤将步骤②合并的乙醇(或丙酮)上清液蒸发至干,用蒸馏水溶解后,经凝胶过滤和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多糖、糖蛋白和多肽类物质。经动物实验证明所分离出来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护肝作用。将这些物质按0.01克~10克的每剂含量,制成各种剂型的药物,如加蒸馏水、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制成口服液或注射液,或加淀粉(赋形剂)10~50%;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0~15%;苯甲酸钠(防腐剂)0~1%制成冲剂、片剂、膏剂、散剂、丸剂或胶囊。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1泥鳅匀浆及泥鳅黏液的护肝作用1.1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取雄性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均分6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S)、泥鳅匀浆组(LS)、泥鳅黏液组(LM)、联苯双酯组(DDB)和龙胆泻肝丸组(L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于第6天末次给药2小时后,称体重,按10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0.2%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使之中毒。净食16小时后,断头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脏称重,检测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计算单位体重的肝重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1)表明四氯化碳能使小鼠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中的LPO含量显著升高,并使肝脏肿大。而泥鳅匀浆和泥鳅黏液都可明显抑制四氯化碳升高的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活性、肝组织中的LPO含量和肝肿。表1药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n=8,x±SD)组别 剂量 血清ALT 血清AST AST/ALT 肝MDA 肝重/体重/mg·kg-1×d /U·L-1 /U·L-1 /nmol·g-1/g·kg-1正常对照 - 188±47 286±38 1.52 25.8±3.7 35.2±5.1NS+CCl4150×6 896±33## 579±87## 0.65 40.6±4.5## 47.2±1.8##LS+CCl4150×6 439±97**358±94**0.82 35.2±4.1**43.2±3.3**LM+CCl4150×6 533±48*446±60*0.84 36.5±5.0**45.1±3.9*DDB+CCl4 150×6 276±23**288±26**1.04 39.7±3.5 40.6±6.5**LD+CCl4150×6 457±79**401±67**0.88 29.6±3.1**41.8±3.4**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与组比较*P<0.05,**P<0.011.2对硫代乙酰胺(TA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小鼠分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及连续天数均与1.2相同。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于第6天末次给药后2小时,先称体重,再按80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0.2%硫代乙酰胺溶液使之中毒。净食16小时后,断头取血测定血清ALT和AST,取肝脏称重,检测LPO含量,计算单位体重的肝重和肝组织中MDA含量。结果(表2)说明硫代乙酰胺能使小鼠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中的LPO含量显著升高,并使肝脏肿大。而泥鳅匀浆和泥鳅黏液及其提取物都可明显抑制硫代乙酰胺升高的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活性、肝组织中的LPO含量和肝肿。表2药物对硫代乙酰胺致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n=8,x±SD)组别 剂量 血清ALT 血清AST AST/ALT 肝MDA 肝重/体重/mg·kg-1×d /U·L-1 /U·L-1 /nmol·g-1/g·kg-1正常对照 - 188±47 286±38 1.52 25.8±3.7 35.2±5.1NS+TAA 150×6 937±22##693±78## 0.74 41.6±2.8## 50.8±2.5##LS+TAA 150×6 541±26**436±92**0.81 32.6±4.0**45.9±4.3*LM+TAA 150×6 638±14*528±18*0.8334.3±3.5**45.6±3.2*DDB+TAA150×6 306±13**297±25**0.97 40.2±3.6 45.8±2.5*LD+TAA 150×6 460±49**421±68**0.92 30.8±3.2**43.7±4.5**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与组比较*P<0.05,**P<0.01四氯化碳和硫代乙酰胺致肝损伤是目前研究保肝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常用的病理模型。大剂量攻击可引起严重的肝细胞损害,导致能量代谢障碍,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转氨酶因巨大的浓度梯度而释放入血液中。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是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本工作观察到泥鳅匀浆和泥鳅黏液都能显著抑制这两种模型物所引起的小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同时还观察到两种模型物都能引起小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和肝肿胀,泥鳅匀浆和泥鳅黏液能显著抑制这些指标的升高。可见,泥鳅及其黏液对实验性肝损伤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2泥鳅多糖的护肝作用2.1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泥鳅多糖高剂量(HPS)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防治肝炎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鲜活泥鳅用蒸馏水浸养4~96小时,然后超声处理,过滤;将滤液按下述步骤处理:①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5~1/20后,加1~8倍体积的沉淀剂无水乙醇,在温度为-4~5℃,转速为4000~10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5~30分钟,倾出上清液;②将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2~8次,每次再分出上清液;③合并①②步骤的乙醇上清液备用;④沉淀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用萃取剂1∶4氯仿-正丁醇萃取除去游离蛋白质,将水相对流水透析1~4天;将透析后透析袋内的溶液经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絮状粉末;⑤将步骤②合并的乙醇上清液蒸发至干,用蒸馏水溶解后,经凝胶过滤和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多糖、糖蛋白和多肽类物质;将这些物质按0.01克~10克的每剂含量,加以辅料制成防治肝炎防治肝炎的药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勋徐辉碧钦传光陈泽宪董先智韩定宪赵文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