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万法专利>正文

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889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本体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密封圈、第二轴用导向环和轴用限位键,所述第一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轴用限位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轴用导向环间距增大,加长了各套筒举升过程中的支撑距离,避免因此而出现划缸漏油现象,大大提高了前置缸的机械性能;而且内套本体内孔与下一节的非硬性接触面积加大,避免了拉缸缺陷,延长了前置缸的使用寿命,改进以后导向部位加工沟槽数量减少,节约成本,提高加工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卸汽车举升用的前置缸。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国内各大油缸厂生产的前置缸,其密封结构为主密封为进口聚 氨酯密封件,副密封为“0”型密封圈加挡圈6,导向部位需加工六道沟槽,不仅加工工时高, 效率低,而且“0”型密封圈6根本起不到密封作用。因主密封性很好,“0”型密封圈6导致 断油,造成干摩擦和强烈的磨损,没有油环保护密封圈,所以很快就被磨坏,即起不到密封 作用,又增加了加工难度与成本。两道导向环导向部分的距离只有64mm,导向长度太短,不 利用支撑,因此会导致产品很快损坏,造成漏油、划缸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内套加工效率、降低成本和 提高前置缸的使用寿命的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 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本体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密封圈、第二轴用 导向环和轴用限位键,所述第一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靠近所 述轴用限位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为“Y”型密封圈,所述“Y”型密封圈的开口 向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 本体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密封圈、第二轴用导向环和轴用限位键, 所述第一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轴用限位键;本实用 新型轴用导向环间距增大,加长了各套筒举升过程中的支撑距离,避免因此而出现划缸漏 油现象,大大提高了前置缸的机械性能;而且内套本体内孔与下一节的非硬性接触面积加 大,避免了拉缸缺陷,延长了前置缸的使用寿命,改进以后导向部位加工沟槽数量减少,节 约成本,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内套本体;2-第一轴用导向环;3- “Y”型密封圈;4-第二轴用导向环; 5_轴用限位键;6- “0”型密封圈加挡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 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型式同样落于本 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2所示,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状内套本体1,所述内套本体1的一端 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2、密封圈、第二轴用导向环4和轴用限位键5,所述第 一轴用导向2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4靠近所述轴用限位键5。所述密封圈为“Y”型密封圈3,所述“Y”型密封圈3的开口向内。改进后,去掉了所述内套本体1的“0”型密封圈加挡圈6,把第一轴用导向环2和 第二轴用导向环4间距加大,加长了各套筒举升过程中的支撑距离,更加稳定,对“Y”型密 封圈3的压迫减小,加长了导向部位,所述轴用限位键5的偏用减小,导致所述轴用限位键 5与内孔的接触机率减小,就不会因此而出现划缸漏油现象,大大提高了油缸的机械性能与 作用寿命。去掉“0”型密封圈加挡圈后,减少了成本,每件可减少10元左右,按一年生产前置 缸10000台,每台前置缸有4件套,全年可节约密封件40万元,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效 益非浅;内套的加工效率也显著提高,改前导向部位需加工六道槽,改后只需加工五道槽, 由原先的班产30件增长到50件;改进之后,内套内孔与下一节的非硬性接触面积加大,避 免了拉缸缺陷,从而提高了前置缸的使用寿命,前置缸因划缸导致漏油的故障率由以前的 0. 5%降低到0. 1%。权利要求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本体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密封圈、第二轴用导向环和轴用限位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轴用限位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Y”型密 封圈,所述“Y”型密封圈的开口向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本体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密封圈、第二轴用导向环和轴用限位键,所述第一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轴用限位键;本技术轴用导向环间距增大,加长了各套筒举升过程中的支撑距离,避免因此而出现划缸漏油现象,大大提高了前置缸的机械性能;而且内套本体内孔与下一节的非硬性接触面积加大,避免了拉缸缺陷,延长了前置缸的使用寿命,改进以后导向部位加工沟槽数量减少,节约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文档编号F16J10/00GK201696606SQ20102017540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王万法 申请人:王万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前置缸内套结构,包括管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本体的一端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第一轴用导向环、密封圈、第二轴用导向环和轴用限位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轴用导向环靠近所述轴用限位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法
申请(专利权)人:王万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