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720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ATA插头及与之配合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和收容于插头本体的若干第一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插头基部及自插头基部一插头边壁垂直凸伸出的L形舌板,所述L形舌板包括具有插头接触面的主舌板及自主舌板一末端向插头接触面一侧垂直弯折的侧板,第一插头端子具有收容于主舌板并显露于插头接触面上的接触部,所述侧板具有垂直并远离主舌板的外侧面,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插头端子,所述插座连接器则在对应插头连接器第二插头端子的位置设有第二插座端子。如此形成一具更多传输通道的电连接器,同时也可与现有的SATA电连接器兼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更多传 输通道的SATA插头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标准的主 要功能是用作主机板和大量储存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因其具有支持热插拔、传输速 度快、执行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得以不断普及壮大,目前已成为硬盘领域的主流接口。请参阅 我国技术专利公告第201069837Y号所揭示的一种SATA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 两块L形舌板,其中较短的一块L形舌板配置有七根端子,其中相对更突出舌板的三根端子 为接地端子,另外四根两两相邻靠后的端子则为两个差分信号对;长舌板上则用来配置电 源端子。然而,随着资讯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的SATA接口已渐不能完全满 足人们对数据容量和传输带宽的需求。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以克服 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具 有更多传输通道的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同时能够兼容现有的SATA电连 接器。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和收容于插头本体的若 干第一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插头基部及自插头基部一插头边壁垂直凸伸出的L形 舌板,所述L形舌板包括具有插头接触面的主舌板及自主舌板一末端向插头接触面一侧垂 直弯折的侧板,第一插头端子具有收容于主舌板并显露于插头接触面上的接触部,所述侧 板具有垂直并远离主舌板的外侧面,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插头端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插头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本 体和收容于插座本体的若干第一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插座基部及自插座基部一插 座边壁垂直凹陷出的L形对接槽,所述L形对接槽包括具有插座接触面的主对接槽及自主 对接槽一末端向插座接触面一侧垂直凹陷的侧槽,第一插座端子具有收容于插座基部并显 露于插座接触面上的接触部,所述侧槽具有垂直并远离主对接槽的内侧面,内侧面上设置 有两个第二插座端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具有以下优 点所述插头连接器外侧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二插头端子及插座连接器内侧面上设置的两个 第二插座端子,在不影响SATA连接器整体接口规格的基础上,扩展了更多的传输通道,同 时,SATA电连接器的中部属于导电端子相对稀松的区域,如此设计同时也简化了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布和规划,具有较佳的制造性和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SATA插头连接器100,包括插头本体1和收容于插 头本体1的若干第一插头端子3,所述插头本体1包括插头基部11及自插头基部11的一插 头边壁13垂直凸伸出的两个L形舌板15,所述L形舌板15包括具有插头接触面153的主 舌板151及自主舌板151 —末端相对于插头接触面153垂直延伸的侧板155,所述两L形舌 板15的侧板155相邻设置。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述侧板155具有垂直并远离主舌板151的外侧面157, 所述外侧面157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插头端子5,该两个第二插头端子5组合成一个差分信 号对,两L形舌板15的侧板155各收容有两个第二插头端子5。所述设于侧板155外侧面 157的两个第二插头端子5在兼容现有SATA连接器的基础上,扩展了更多的传输通道,同 时,第二插头端子5与最邻近的SATA标配差分信号对(未标示)之间具有绝缘本体1侧板 155和接地端子(未标示)的双重隔离,避免信号干扰,此外,分设于两L形舌板15的侧板 155上的第二插头端子5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距离,并且在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完成电 性对接后为绝缘隔离。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1,所述第一插头端子3为长扁状端子,具有收容于主舌板 151并显露于插头接触面153上的接触部31,所述第二插头端子5为具有保持部53和弹 性接触端51的弹性端子,所述弹性接触端51收容于侧板155并凸伸出侧板155的外侧面 157。弹性的第二插头端子5可以更好地置于短小的侧板155内,同时也简化了对接连接器 (未图示)端子部分的设计,提高电连接器的制造性和配合的稳定性。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第二插头端子5的保持部53和弹性接触端51通过冲压成 型,所述保持部53呈扁平状,且保持部53与弹性接触端51在同一冲压板面上。这样可以 简化第二插头端子5的设计和加工工艺,同时,利用料带厚度作为端子宽度具有比正常端 子很窄的宽度,也方便侧板上的近距离端子槽的模具设计。请参阅图4,下面介绍与上述SATA插头连接器100相配合的SATA插座连接器200, 其包括插座本体2和收容于插座本体2的若干第一插座端子4,所述插座本体2包括插座基 部21及自插座基部21 —插座边壁23垂直凹陷出的两个L形对接槽25,所述L形对接槽 25包括具有插座接触面253的主对接槽251及自主对接槽251 —末端向插座接触面253 — 侧垂直凹陷的侧槽255,两L形对接槽25通过一隔板259分离,两侧槽255设置于隔板259 相对的两侧。所述侧槽255具有垂直并远离主对接槽251的内侧面257,内侧面257上设置有 两个第二插座端子6,该两个第二插座端子6组合成一个差分信号对,所述两L形对接槽25的侧槽255上各收容有两个第二插座端子6。所述设于侧槽255内侧面257的两个第二插 座端子6,与最邻近的SATA标配差分信号对(未标示)之间具有接地端子(未标示),避免 信号干扰,同时,分设于两侧槽255内(即隔板259两侧)的两对第二插座端子6也因隔 板259的绝缘隔离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此外,隔板259内还可进一步设置接地片(未图 示)以更好地隔离此两对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一插座端子4的接触部41为弹性端子,具有收容于插座基部21并显露于 插座接触面253上的接触部41,所述第二插座端子6为具有焊接部63和接触部61的长扁 状端子,所述长扁状接触部61收容于插座基部21并显露于内侧面上257。长扁状接触部 61在配合插头连接器(为图示)的同时,也可以无需设置较深的弹性端子槽即可贴覆于隔 板259上,这在隔板259两侧同时设置有差分信号对时显得更为重要。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第二插座端子6的焊接部63和接触部61之间具有折角,所 述折角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所述焊接部63与接触部61在同一冲压板面上。如此可以针对 长扁状接触部61与插座接触面253垂直的结构,进一步简化第二插座端子6的设计和加工 工艺。综上所述,上述描述的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当然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本 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两个L形对接部上均设有差分信号对,在其他 一些实施例中,差分信号对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于一个L形对接部上,此同样可以实现本 技术的效果。即凡是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 等效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和收容于插头本体的若干第一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插头基部及自插头基部一插头边壁垂直凸伸出的L形舌板,所述L形舌板包括具有插头接触面的主舌板及自主舌板一末端相对于插头接触面垂直延伸的侧板,第一插头端子具有收容于主舌板并显露于插头接触面上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具有垂直并远离主舌板的外侧面,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插头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