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157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多数通孔的一座体;多数端子分别具有一基部固设于所述通孔,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对夹持臂延伸出所述通孔;一滑动板滑动地盖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滑动板对应各所述端子具有多数槽孔,供每一所述端子的一对所述夹持臂向上通过一所述槽孔,所述槽孔设有相对的两推抵面,两所述推抵面至少部分进入一对所述夹持臂之间,并自所述夹持臂逐渐相互远离;一驱动盖,滑动地扣设于所述座体上且相对所述座体形成上下位移,并控制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座体滑动位移;当所述滑动板滑动时,两所述推抵面恰同时撑张所述槽孔内的一对所述夹持臂,从而保证良好测试结果的电连接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夹接测试集成电路及其锡球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常,一集成电路于制作完成后,一般会进行相关的测试以确保其功能及质量,测 试的相关内容主要有测试接脚是否良好、输入阻抗状况、电源消耗情形、基本逻辑及电压位 准等各种不同功能目的。于是,业界出现了一种专门用于测试集成电路的电连接器,请见中国大陆专利号 为CN200420002957. 1所示的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用插座,请参照该专利中的附图4、附图8和 附图10,插座用以供一集成电路90测试用,所述集成电路90底部设有多数锡球91,所述电 连接器包括一基座10,固设于所述基座10内的多数端子44,于所述基座10的上方组合一 按压框套60,在所述基座10与所述按压框套60之间设有一滑动板20,所述滑动板20可相 对于所述基座10横向移动,所述基座10中排设有多数插孔111,每一所述端子44分别具有 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一端向上设有一活动爪47和一固定爪46,所述基部固设于所述插孔 111内,所述滑动板20对应多数所述插孔111贯穿设有多数通孔23,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 固定爪46至少部分向上进入并穿出所述通孔23。所述插座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扣勾70,所述扣勾70固设于所述基座10内,藉所述 按压套框60于下压过程中带动所述滑动板20及所述端子44的所述活动爪47往右移动, 同时打开两所述扣勾70,供待所述集成电路90放置于所述滑动板20上,随即释放所述按 压套框60,使所述端子44的所述活动爪47回移夹住待测所述集成电路90底面的所述锡 球91于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之间,同时所述扣勾70往内夹定待测所述集成电 路90的顶面。虽然上述插座一般情况下能够勉强达到测试所述集成电路的目的,但却也存在以 下的缺失1.由于所述端子44只有所述活动爪47移动,另一所述固定爪46为不动设置,一 般所述锡球91进入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之间时,所述锡球91与所述固定爪46 之间需保持一定的间距,才便于所述锡球91装入,且一般一个所述插座需要供多数所述集 成电路90进行多次测试用,这样长期下来所述活动爪47难免会出现变形、疲乏或者是操作 不当等情况,使得所述活动爪47往右移动后再回复至原位时,回复不到位,从而使得所述 端子44的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对所述锡球91的夹持力不够,严重的,还会导致 所述活动爪47对所述锡球91的推抵力不够,从而使得所述活动爪47无法往左带使所述锡 球91与所述固定爪46接触,造成单边接触,或者即使所述锡球91有与所述固定爪46接触, 但所述固定爪46对所述锡球91的夹持力微乎其微,从而导致所述集成电路90测试结果不 准确或无法进行测试。2.当所述集成电路90放置于所述基座10上时,有时会存在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所述滑动板20还没有回复到原位,所述扣勾70便将所述集成电路90压 得无法位移,即,所述活动爪47朝所述锡球91方向推抵时,所述活动爪47会与所述锡球91 存在着一斜向的力而带使所述锡球91部分侧向向上退出,同时,所述活动爪47也还未带使 所述锡球91与所述固定爪46接触,所述集成电路90便被压定了,从而使得所述集成电路 90无法与所述插座顺利的进行电性导通,进而达到测试的目的。3.当所述锡球91进入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之间时,由于所述端子44 只有所述活动爪47张开,而所述固定爪46不动,这样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之间 的开口较小,所述锡球91在装入时也会存在与所述端子44刮伤或者难以装入的现象。4.当所述集成电路90放置于所述基座20上时具有一第一位置,故所述锡球91于 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之间也具有相对的一所述第一位置,由于所述活动爪47需 要对所述锡球91进行一定的推抵才会使得所述锡球91与所述固定爪46之间接触,故当完 全组装定位后,所述锡球91于所述活动爪47和所述固定爪46之间则具有相对的一第二位 置,由此可以看出,在所述集成电路90放入至完全定位测试的过程中,所述锡球91存在二 个位置,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这样所述锡球91与所述端子44之间受力不均勻 和磨擦增大,以及在移动过程中还会出现定位不精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增强端子 的夹持接触力,从而保证良好测试结果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其内具有多数通孔;多数端子,所述端子 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固设于所述通孔,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对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延 伸出所述通孔;一滑动板,滑动地盖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滑动板对应各所述端子具有多数 槽孔,供对应的每一所述端子的一对所述夹持臂向上通过一所述槽孔,所述槽孔设有相对 的两推抵面,两所述推抵面至少部分进入一对所述夹持臂之间,并自所述夹持臂逐渐相互 远离;一驱动盖,滑动地扣设于所述座体上且相对所述座体形成上下位移,并控制所述滑动 板相对所述座体滑动位移;藉此,当所述滑动板滑动时,两所述推抵面恰同时撑张所述槽孔 内的一对所述夹持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组装好后,可供一集成电路进行测试用,所 述集成电路的底部设有多数锡球,当所述集成电路装置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锡球进入一 对所述夹持臂之间,由于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两所述推抵面,且两所述推抵面分别且同时推 抵一对所述夹持臂,使得一对所述夹持臂分别张开,使得开口增大便于让所述锡球能够顺 利的装入。此外,由于一对所述夹持臂均张开,当所述锡球进入一对所述夹持臂之间时,一对 所述夹持臂均对所述锡球产生夹持力,从而使得所述锡球与一对所述夹持臂之间保持有良 好的接触力,避免出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端子只有一个为可动臂而引发的端子疲乏和单边 接触等不良后果,也就保证了所述集成电路测试的顺利进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当所述集成电路放置于所述基座上时,即使有时会存在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所述滑动板还没有回复到原位,所述集成电路便被压得无法位移,一对所述夹 持臂也会自动朝所述锡球回复至原位,对所述锡球进行夹持,从而保证所述集成电路与所 述电连接器顺利的进行电性导通,进而达到测试的目的。再者,当所述集成电路由放置于所述座体上至完全组装定位的过程中,由于一对 所述夹持臂是同时张开,当所述锡球进入一对所述夹持臂之间时,一对所述夹持臂又同时 一起朝所述锡球的方向靠拢,故所述锡球在测试过程中,始终都是位于一个位置,这样所述 锡球受力比较均勻和与所述端子之间的磨擦较小,且如此定位较精准。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皆能有进 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合俯视图;图4为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示图;图5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装入芯片模块的组合立体图;图8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其内具有多数通孔;  多数端子,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固设于所述通孔,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对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延伸出所述通孔;  一滑动板,滑动地盖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滑动板对应各所述端子具有多数槽孔,供对应的每一所述端子的一对所述夹持臂向上通过一所述槽孔,所述槽孔设有相对的两推抵面,两所述推抵面至少部分进入一对所述夹持臂之间,并自所述夹持臂逐渐相互远离;  一驱动盖,滑动地扣设于所述座体上且相对所述座体形成上下位移,并控制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座体滑动位移;  藉此,当所述滑动板滑动时,两所述推抵面恰同时撑张所述槽孔内的一对所述夹持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友华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