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海平专利>正文

一种高渗烧伤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11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渗烧伤制剂,其特征是: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组成:    氯化钠  9.0-100克    利多卡因(盐酸盐或碳酸盐)  0.1-2.5克    甘油  0-300毫升    蒸馏水  加至1000毫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体表损伤创面的外用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烧伤创面的具有高渗、表面麻醉和水溶性的高渗烧伤制剂
技术介绍
传统烧伤治疗学的经典创面处理方法是暴露(干痂)疗法和去痂植皮手术,即先使创面暴露于干热空气中形成干痂,然后对难以自行(痂下)愈合的创面再行切(削)痂植皮手术。传统疗法的实质是将烧伤变为创伤,然后再治创伤的疗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注重调动机体自身的再生与修复机能;暴露干痂违背了烧伤治疗应尽快封闭创面的根本原则,且不符合创面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生理需求,反而使之干燥脱水,继发干枯坏死,加重损伤层面,同时也不利于创面的引流;而去痂植皮手术创伤较大,特别是早期切痂因坏死组织的界限很难确定,必然会对残存的具有再生与修复机能的皮肤组织造成损害;因此,传统疗法创面的感染率较高,创面愈合相对较慢,愈合后畸形的发生率也较高。传统疗法对创面疼痛没有创面用药,仅是肌肉注射或静脉内应用镇静、镇痛剂,因此疗效欠佳,再加以上述原因,所以患者的痛苦较大。传统疗法也用油性药膏,也用湿敷、浸浴等湿性治疗,但因没能注意解决创面的浸渍问题,所以疗效都不尽如人意,常只作为干痂或包扎等疗法的补充手段。1979年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的徐荣祥教授创立了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因其所使用的湿润烧伤膏是以油性物质为介质的,故称其为“油性湿法治疗”。其方法和原理是将与正常皮肤透气性相近似的油性中药药膏涂于创面,使创面被置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其渗出液不会被空气迅速蒸发,从而形成“生理湿润环境”,此环境具有无损伤性液化排除坏死组织、“主动引流”抗感染和“调控”创面生理性修复等作用。湿润烧伤膏还具有良好的缓解创面疼痛的作用。油性湿法治疗体现了湿法治疗在烧伤治疗理念上的根本变革——注重调动机体自身的再生与修复机能,因此在解决前述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还存在着—些不完善的地方1、不够简捷。从治疗方法和原理上可以得知,油性湿法治疗的湿润,是一种“间接的湿润”,因此在保护和挽救已遭受损伤的组织方面尚不够充分。2、在解决湿法治疗的关键问题——创面浸渍问题上不彻底。因此,持续应用湿润烧伤膏,仍易出现浸渍反应,加重创面损伤,甚至导致感染,通过加强创面换药虽可部分解决问题,但油性药膏本身透气性较差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创面的浸渍问题,反而使操作显得较为麻烦,其使用价值也因此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应用仅限于一些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强势单位。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烧伤创面治疗提供一种能够消肿止痛的水溶性制剂,以解决上述医疗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以高渗氯化钠溶液为基质,加入表面麻醉剂共同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制剂,根据情况还可加入甘油,各组分的比例为氯化钠9.0-100克利多卡因(盐酸盐或碳酸盐) 0.1-2.5克甘油 0-300毫升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本专利技术制剂为外用制剂,制剂中各组分的主要功能为氯化钠用作高渗制剂的基本溶质。甘 油用作保湿剂,可减少制剂的水分蒸发;用作防腐剂,大于30%的浓度可用于外用制剂的防腐;用作增稠剂,可增加制剂的粘稠度;用作润肤剂,可保护创面并缓解高渗氯化钠的刺激性;用作营养剂,甘油具有营养创面促进上皮形成等作用。利多卡因用作表面麻醉剂。蒸馏水用作溶剂。本专利技术制剂亦属于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但与上述油性湿法治疗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制剂的疗法是以水和盐为基质的高渗湿浸加以表面麻醉的疗法,即水性湿法治疗,简而言之,就是把“尽快封闭创面”提高到治疗烧伤的根本原则来认识,用水溶液无疑是最简单迅速的,但水溶液可以引发创面的浸渍反应,这可用高渗来克服,而高渗对机体的刺激性则可用表面麻醉来解决。其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直接湿润或完全意义上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因此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创面,并充分地调动机体自身的再生与修机能,使不能直接缝合的体表损伤创面,以较短的时间、较高的质量、最大限度地“自然愈合”。其操作方法是用加入表面麻醉剂的高渗氯化钠溶液清创后,即持续湿敷或浸泡创面,定期换药,直到皮肤损伤创面痊愈。本专利技术制剂系水性湿法治疗烧伤创面用药,其作用特点和原理为1、利用水封的严密性,能够及时方便地在清创的同时,即行封闭和保护创面。2、利用水的良好导热性和比热容大的特性,能够吸收大量热能,有效地缓冲热力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3、利用水的湿润性,可以避免创面组织继发干枯坏死,并减少创面水分的蒸发。湿润也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和无损伤性水化排除坏死组织,同时还有利于创面上皮组织的再生与修复。4、利用氯化钠的强渗透压活性来实现高渗,可以有效地对创面组织进行保护,减轻瘀滞区组织的进行性损害。5、利用高渗氯化钠溶液较为稳定的渗透张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创面的浸渍问题。其渗透吸水、透析析毒等作用,有利于创面的充分引流和消炎消肿。6、为表面麻醉的使用提供了方便,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创面疼痛,并可稳定病人的情绪。7、具有改善创面微循环和全身体循环的作用。8、具有较好的创面抑菌作用,有助于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9、可以充分地调动机体自身的再生与修复机能,使创面尽快地自然愈合,减轻病人的治疗痛苦。10、具有促进全皮层损伤创面上皮化愈合即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作用。11、毒、副作用少。12、此外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和价格便宜等特点。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几个观点阐述 1、只有高渗才是烧伤创面用药的正确选择烧伤创面治疗,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尽快封闭创面,而应用水溶性制剂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水溶性制剂的使用是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制约的,在所有特定条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制剂的渗透压。用低渗的显然不可取,因为低渗制剂必然会造成创面的浸渍。但传统疗法“湿敷所用药液通常为等渗盐水”,为什么也疗效欠佳呢?我们知道,许多研究已证实烧伤组织内的渗透压可明显增高。因此,对于烧伤创面来讲,等渗制剂也相对是低渗的,所以长时间持续应用必然也会引起创面的浸渍反应,诱发或加重创面感染,这就是传统疗法陷入“感染应用湿敷,可湿敷又有利于感染”这种自相矛盾窘境的原因,故等渗制剂也不适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唯有高渗才是烧伤创面用药的正确选择,因为高渗是克服创面浸渍的客观要求。本专利技术制剂运用高渗溶液可以渗透吸水的原理,把保持创面的湿润和避免创面的浸渍,这一对立的矛盾高度地统一了起来,因此不受创面浸渍问题的困扰,较好地解决了创面的保护和引流问题,从而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2、选择氯化钠作为高渗制剂基本溶质的理由因为氯化钠属于渗透压活性强的溶质,有很强的吸湿(吸水)性。除氯化钠外,其它许多物质,如碳水化合物类的葡萄糖、蔗糖等;醇类的甘露醇及其同分异构体(山利醇、异山利醇)、甘油等;和水溶性基质类的软膏聚乙二醇等;及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等;和其它一些盐类;甚至许多植物的提取物等;所形成的高渗包括叠加高渗的水溶性制剂,也都具有强吸水性,虽然也可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但氯化钠与其它物质相比更有其突出的优点。作为一种电解质,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渗透张力比较稳定。而碳水化合物则有可能被创面释放的生物酶所分解。氯化钠又是体内含量最大的电解质,机体组织对它的耐受性较强,也就是说氯化钠对机体的刺激性远较其它物质(如硫酸镁或氯化钾)为小,因此其向机体的扩散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海平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季海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