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光盘、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2114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光盘、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在具有3层以上记录层的多层光盘中,不削减用户数据区域地确保足够的测试区域,并且恰当地控制各层的激光照射功率来进行记录。使用至少具有第1记录层、和比第1记录层距离光入射面近的第2记录层,在第1记录层中具有由多个小区域构成的第1测试区域,在第2记录层中具有由多个小区域构成的第2测试区域的光盘,预先决定与多个层间的半径位置的相对精度以及光点直径相对应的预定的半径距离L,在第2测试区域中的任意的小区域已进行了测试记录的情况下,把与第2测试区域中的已记录测试区域的半径距离在所述预定的半径距离L的范围内的第1测试区域中的小区域,作为不进行测试记录的小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及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的记录方法。
技术介绍
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现有的多层光盘的截面构造和选择性地对各记录层的信息 进行记录再生的原理。在该现有例中,记录介质共有5个记录层(第1记录层411、第2记 录层412、第3记录层413、第4记录层414、第5记录层415)。使用该5层介质,例如为了 访问第2记录层412上的记录信息,控制物镜30的位置,并使光点32的位置定位于第2记 录层412上。此时,通过物镜聚焦过程中的会聚光31透过半透明的第1记录层411,但在 该第1记录层上,会聚光31的光束直径与第2记录层412上的光点32的直径相比足够大, 因此无法分解半透明的第1记录层411上的记录信息来进行再生。在半透明的第1记录层 411上光束直径较大,因此单位面积的光强度相对减小,不用担心在记录时破坏第1记录层 411的信息。于是,不受第1记录层的影响地实现了比第1记录层更靠里的第2记录层的信 息记录再生。同样地,在对第5记录层415上的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时,控制物镜30的位置并将 光点32的位置定位于第5记录层415上。在此,在设层间间隔为d、设物镜的数值孔径为 NA、设光的波长为λ、设层间透明层的折射率为η时,与记录再生目标层相邻的层的光束直 径成为2X dX (NA/n) / (1-(NA/n)2)1气例如在d为8 μ m、NA为0. 85的情况下,光束直径成 为约ΙΟμπι,与波长λ为400nm时的目标层中的光点32的直径λ/NA = 470nm相比,直径 为20倍以上,面积为400倍以上。在特开平5-101398号公报(专利文献1)详细记载了像 这样不受其它层的影响地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再生的条件。在这样的多层光盘中,当从光入射侧看在距离光入射一侧远的里层(farther layer)上记录信息时,在经过距离光入射一侧近的近层(nearer layer)上的未记录区域 在里层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以及在经过近层上的已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由于近 层的有效的透过率的差异,因此存在到达里层的激光功率不同的问题。使用图5示意性地 表示该问题。图5(a)表示将光点聚焦在第η记录层(第η层)上的情形,图5 (b)表示将 光点聚焦在第η层上时,透过比第η层更近的记录层(第m层)的光束的情形。图中的纵 线表示在第η层上形成的记录轨道。区域431表示未记录任何信息的区域(未记录区域), 区域432表示记录了某种信息的区域(已记录区域)。在蓝光光盘(Blu-rayDisc)的情况 下,轨道间距为0. 32 μ m,根据距第η层的距离,入射到第m层的光扩大到包含大约100条左 右的轨道的范围而透过第m层。在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透过率不同,因此即使在相同 光束透过的情况下,在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透过光量也不同。即第m层的有效透过率 根据第m层中存在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面积的比而变化。针对该问题,在特开2003-10921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通过以近层的未记录 部分和已记录部分的透过率的差在一定值以下的方式构成记录介质,可以与近层的记录状 态无关地,以恒定的记录功率对里层进行记录。如特开2003-109217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在进行近层(第m层)的光学设计时,希 望在未记录区域和已记录区域中透过率不变化。但是,由于以介质的制造偏差、设计误差为 首的各种因素,通常在未记录区域431和已记录区域432间产生了百分之几到10%左右的 透过率差。另外,例如即便可以使近层的透过率相同,由于反射率不同,因此由于来自近层 的反射光的影响,里层的再生信号品质变化。因此,在实际的介质中,在未记录区域431和已记录区域432间存在少量的透过率 差,如图5所示,在经过近的第m层的未记录区域431在里侧的第η层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与 经过近的第m层的已记录区域432在里侧的第η层上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由于第m层的 有效的透过率的差异,到达第η层的激光功率不同。更确切地说,光点321在里侧的第η层 上聚焦时的、近的第m层的有效的透过率并不是根据近的第m层是未记录还是已记录二值 地进行变化,而是根据近的第m层上的光束322占据的未记录部分和已记录部分的面积的 比,连续地变化。下面表示该现象对记录学习造成的影响的一例。图3分为近侧的Ll层为未记录的 情况、和Ll层为已记录的情况,来表示在2层可写型光盘中,在里侧的LO层上进行记录 再 生时的记录功率和抖动的关系。作为评价再生信号时的信号处理方式,应用在蓝光光盘中 标准化地使用的设限均衡器,作为信号抖动值的大小来表示信号。在该测定中,当近侧的Ll 层的全部区域未记录时,最佳记录功率即抖动达到最小的记录功率为7. lmW,此时的抖动为 6.7%。另一方面,在近侧的Ll层的全部区域已记录时,最佳记录功率为7. 5mW。S卩,Ll层 为已记录时的最佳记录功率,与Ll层为未记录时相比,向高功率一侧偏移了约7%。假如 在Ll层为已记录时使用Ll层为未记录时的最佳记录功率7. ImW来进行记录,则抖动达到 7. 0%,与使用最佳记录功率的情况相比增加了 0. 3%。该结果例如意味着以下内容。在进行针对LO层的记录学习时,假定激光在Ll层上 经过的部分为未记录,使用在该状态下决定的最佳记录功率,在整个LO层上进行记录。于 是,在激光在Ll层上经过的部分为未记录的情况下,可以没有问题地记录,但在此处为已 记录的情况下,在LO层上记录的数据的再生信号的抖动增加。即,有效的记录功率裕度缩 小了。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由于记录功率裕度减小,因此难以使用恒定的记录功 率在全部里层上高可靠性地进行记录。专利文献3 (特开2005-038584号公报)和专利文献4 (特开2004-327038号公 报)是用于避免该问题的现有例子,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中,多层的用于记录学习的 区域互相不重合,始终在近侧的层为未记录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另外,在专利文献5 (特开 2008-192258号公报)中,通过在其它层为记录状态和未记录状态的两种情况下学习记录 功率并取其平均值的方式,避免了记录功率学习的误差问题。但是,在前面所述的用于多个记录层的功率学习的测试区域的半径位置相互不 同地进行设定的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式中,在应用于具有3层以上的多 层记录层的多层光盘时,存在以下问题。在多层光盘中,由于制造上的重合误差,不同层 的轨道互相偏心。另外,由于制造时的基板(substrate)、压模(stamper)的热收缩/扩大,半径自身也有某种程度的误差。在该N层的介质中,当在N处不同的半径位置上配置 测试区域时,考虑该偏心量d、由于热变形等导致的半径误差量△、以及其它层中的点大 小扩大量A,作为余量必须确保(2d+2 Δ+A) X (N-I)的区域。d、Δ、A例如在为蓝光光盘 时的典型值分别为37. 5 μ m、50 μ m、25 μ m左右,因此,例如在4层光盘的情况下需要确保 (2X37. 5+2X50+25) X (4-1) = 600 μ m的半径区域,而且在针对每个层各自确保了 250 μ m 的测试区域的情况下,为进行OPC需要确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个测试区域的多层光盘,其具有3层以上的可擦写型或可写型信息记录层,该多个信息记录层中至少具有第1记录层、和比第1记录层距离光入射面近的第2记录层,在第1记录层中具有由多个小区域构成的第1测试区域,在第2记录层具有由多个小区域构成的第2测试区域,该多层光盘的特征在于,具有特定区域,其用于记录用于判定是否能够使用第一测试区域的各个小区域的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治一渡边康一永井裕西村孝一郎安川贵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