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大培专利>正文

丁苯橡胶污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1930 阅读:9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苯橡胶污水处理工艺,工艺主流程是“气浮+吸附+水解+CBR+过滤”。首先丁苯橡胶污水经气浮系统,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悬浮颗粒物及胶体物质,自流至吸附系统,通过吸附池中的微生物去除污水中的低聚物,然后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污水中大分子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酸化,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改善后的污水自流CBR池,池内设置高强度K3型悬浮填料,填料内表面生长浓度高,活性好,且生物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该微生物强化了系统对难降解COD的去除效果。经CBR系统降解后的污水自流至曝气池继续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后的污泥混合液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自流至过滤系统,最终经过滤后出水COD在45-60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石油化工行业一级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治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丁苯橡胶污水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丁苯橡胶生产工艺可分为乳溶聚合和溶聚两大类。因乳聚工艺开发历史悠久,生 产和加工工艺成熟,应用广泛,目前我国生产丁苯橡胶工艺大多采用乳聚工艺,如齐鲁石化 橡胶厂、兰州石化橡胶厂、福建湄州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橡胶厂等。但其产生的丁苯橡胶污 水的处理普遍不理想,国内丁苯橡胶污水通过传统的“气浮+生化”工艺处理后,出水COD — 般都在1 00mg/l以上,难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石油化工工业一级排 放要求,即COD小于60mg/l,其最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低聚物及新型助剂难以微生物降解 去除。丁苯橡胶污水处理是环保界高度关注的难题,目前研究多集中在深度处理方面, 特别是电絮凝法、臭氧和Fenton氧化法,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电絮凝、臭氧和Fenton 氧化法同样存在处理药剂成本高、操作不方便、产生大量残渣以及大水量情况下不易工业 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操作经济性好的丁苯橡胶污水处理工艺,以解决上 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说明为丁苯橡胶污水首先自流至调节池,调节PH值至6. 5 7. 5后经泵提升至气浮系统的反应混凝槽,在反应混凝槽内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 酰胺PAM,然后自流至涡凹气浮机,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悬浮颗粒物及胶体物质;净化后的污 水经冷却塔冷却至35 45°C,然后自流至吸附系统,吸附池内大量微生物将污水中的颗粒 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吸附后的混合液自流至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 污泥处理系统,经脱水后外运处置,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通过水解 细菌的作用将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分解后的污水 自流至CBR池,池内设置高强度K3型悬浮填料,其填充率为35 45 %,填料内表面生长浓 度高,活性好,且生物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该微生物强化了系统对难降解COD的去除效果; 经CBR系统降解后的污水自流至曝气池继续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后的污泥混合液进 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自流至过滤系统,经过滤后达标排放。所述调节丁苯橡胶污水pH值为6. 5-7. 5,调节水量及水质的水利停留时间HRT为 20 30小时。所述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量是20_50mg/l。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的量是2-10mg/l。所述气浮机为涡凹气浮机。所述吸附沉淀中的吸附满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 S2. 0-7. Og/Ι,泥龄2. 0-4. Od,溶解氧ο. 5-1. Omg/1,水利停留时间HRT 15_40min。所述含磷化合物是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的加入量是5-10mg/l。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水利停留时间HRT为8 12小时。所述CBR系统池内的降解满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1. 0-3. Og/Ι,溶解氧 1. 0-4. Omg/1,水利停留时间HRT8 12小时,容积负荷1. 5-2. 5kgC0D/m3. d。 所述曝气池降解满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2. 0-4. Og/Ι,溶解氧3. 0-4. Omg/1, 水利停留时间HRT 20 30小时。所述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的表面负荷为0. 5-0. 65m3/m2. h。K3型悬浮填料,也称为移动床生物膜载体K3(Moving Bed Biofilm carrier type K3)是瑞典威立雅水务技术公司(Anoxkaldnes)生产的商品,移动床生物膜载体K3可 应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厂,亦称为卡能士CBR 生物膜工艺填料;它由2个同心管构成,内部 为隔离壁,外表面呈波纹状;分区形成“蜂巢”状,最里圈为圆形。中间层由内管和中间环之 间的6个隔离壁形成6个腔,外层由中间管和外部波纹环形成12个间隔间,也包含12个等 距的短棱。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专有和特定数量的抗氧化剂和表面活性改性剂 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附着性。本专利技术利用移动床生物膜载体K3,其核心是比表面积大(受保面积500m2/m3),生 物浓度高达I0g/1以上,使来水的水质波动得以充分的分散,并迅速被消减,从而提高了系 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污泥龄长可达30-50d,微生物菌群丰富,可最有效去除污水中污染 物的种类,特别是水中聚合单体、二聚物及低聚物等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吸附技术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体内,存在着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组成的 生物聚合物,这些生物聚合物是带有电荷的电介质,由这种微生物形成的生物絮凝体,都 具有生物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凝聚沉淀作用,在其与污水中呈悬浮状和胶状的低聚物接触 后,能够使后者失稳、凝聚、并被吸附在活性污泥表面。活性污泥具有很大的表面积,能够与 混合液广泛接触,在较短的时间内(15-40min),吸附污水中大量的悬浮和胶体状态的低聚 物,然后通过排泥的方式将低聚物排出生化系统,污水中的低聚物大幅度下降,提高后续生 物处理系统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气浮+吸附+水解+CBR+过滤”处理工艺,解决丁苯橡胶污水处理难以达 标的问题。其工艺经济性好,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在45-60mg/l ;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中石油化工行业一级排放要求。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图2本专利技术丁苯橡胶污水的进水出水比较效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1、丁苯橡胶污水首先自流至调节池,调节池配备酸碱投加系统,主要作用是调节 污水水质及水量;调节池配备投加酸、碱系统各一套,通过向投内投加酸、碱调节污水PH值 至6. 5 7. 5之间,均衡水质,有效停留时间HRT = 24h。2、均质后的 污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气浮系统中的反应混凝槽,在反应混凝槽内投 加PAC(聚合氯化铝,投加量20-50mg/l)和PAM(聚丙烯酰胺,投加量2_10mg/l),然后流入 涡凹气浮机,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及胶体物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采用两级串连涡凹气浮, 主要作用去除丁苯橡胶污水中的悬浮胶体物,减少后续处理负荷,COD去除率30%。3、净化后的污水经提升泵提升至冷却塔,在冷却塔的作用下,使污水的水温控制 在40度左右,自流至吸附系统;它包括吸附池及沉淀池;吸附池中大量微生物,将污水中的 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吸附后的混合液自流至沉淀池,污泥部分回流至吸 附池,部分剩余污泥外排至污泥处理系统;主要作用是依靠池内的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悬 浮和胶体状态的低聚物。控制MLSS 2. 0-7. Og/Ι,泥龄2. 0-4. 0d,溶解氧0. 5-1. Oma/1, HRT 15-40min, COD 去除率 30%。4、沉淀后的上清液自流至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配有投加磷系统一套,向池内 投加磷酸二氢钾5-10mg/l。废水通过水解池内的水解细菌将截留下来的颗粒物质水解为溶 解性物质,同时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 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采用升流式水解污泥床,HRT控制在10h。5、分解后的污水自流CBR系统,池内设置K3型悬浮填料,其填充率为40% ;填料 内表面作为那些生长缓慢的降解难降解COD的微生物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苯橡胶污水处理工艺,丁苯橡胶污水首先自流至调节池,调节pH值至6.5~7.5后经泵提升至气浮系统的反应混凝槽,在反应混凝槽内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然后自流至涡凹气浮机,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悬浮颗粒物及胶体物质;净化后的污水经冷却塔冷却至35~45℃,然后自流至吸附系统,吸附池内大量微生物将污水中的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吸附后的混合液自流至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经脱水后外运处置,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通过水解细菌的作用将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分解后的污水自流至CBR池,池内设置高强度K3型悬浮填料,其填充率为35~45%,填料内表面生长浓度高,活性好,且生物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该微生物强化了系统对难降解COD的去除效果;经CBR系统降解后的污水自流至曝气池继续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后的污泥混合液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自流至过滤系统,经过滤后达标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大培王洪科黄宗华
申请(专利权)人:陆大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