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168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技术领域。包括配设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架一端的罗拉轴座上的一动力传动装置、具有牵引罗拉轴的一牵引罗拉和具有辅助罗拉轴的一辅助罗拉,特点是:还包括有一轴位移装置和一用于使所述牵引罗拉相对于辅助罗拉斥开的摆臂装置,轴位移装置与所述牵引罗拉轴相配接并且还与所述动力传动装置传动配合,摆臂装置与牵引罗拉轴相配合,并且还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配合,辅助罗拉轴通过过渡传动装置与所述的轴位移装置传动配合。优点:当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进入起针编织时,能使牵引罗拉在无需依赖于手动操作的前提下自动地相对于辅助罗拉斥开而为起针板提供上升的通道,满足了与起针板的升降相匹配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
技术介绍
在针织横编机特别是电脑针织横编机上通常配置有副罗拉机构和主罗拉机构,副 罗拉机构在针织横编机上的具体位置对应于一对大体上呈八字形分布的针床的正中下方, 并且尽可能地接近于筒口处,也就是说要求其位置尽可能靠近筒口。关于筒口的概念可以 参见CN101225576A的说明书第7页第3段的描述以及该专利申请的图2。主罗拉机构位于 副罗拉机构的下方,由副罗拉机构将编织物处于挟持状态下向下牵引给主罗拉机构,由主 罗拉机构引出。由上述说明可知,副罗拉机构是介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与主罗拉机构之 间的不可或缺的过渡机构,之所以说副罗拉机不可或缺,是因为主罗拉机构由于既受到针 床的限制,又受到自身结构的制约而无法接近至前述的筒口,除非在进入对编织正式编织 之前由废纱线编织出一段废织物,以便由主罗拉机构牵引,然而,如此处置既影响进入正式 编织的效率,又浪费废纱线,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如果由主罗拉机构直接牵引编织物,那 么拉力的均勻性无法保障,即无法在保证理想的适度张力下牵引织物,最终影响编织机构 的正常编织工作,甚至使编织无法进行。副罗拉机构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如除了前 述的 CN101225576A 外,还有 CN100554556C、CN2910975Y、CN1928182A 和 CN2905846Y 等等。主罗拉机构在文献中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也可见诸,尽管专利申请的名称也有 称作副罗拉装置,但其作用机理却是起主罗拉作用,典型的如CN101215756A(针织横编机副 罗拉机构的罗拉连接装置)和CN2905846Y (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等等。更为典型的 如CN201372347Y推荐的电脑横编机主罗拉。前述CN201372347Y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其说明书内容特别是说明书第6页的描 述可知,其是一种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使涨紧轴与卷布辊机构分开或彼此贴靠的,因此,由 于是手动操作,故无法为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备起针板,因为起针板的升降均由电脑控制自 动控制,并且起针板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安装位置位于主罗拉机构的下方,更具体地讲 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下方的机箱中,由起针板升降装置控制其升降,而起针板升降装 置受控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起针板(业界也称起底板)的功用是在编织机构开始 编织时,由起针板升降装置使其(起针板)上升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处进行 起针,起针结束后再由起针板升降装置将其(起针板)下降到初始位置,关于起针板与起针 板升降装置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可详见专利CN2910975Y和CN201155015Y等。然而,如果采用CN201372347Y的结构,那么当起针板上升时,便难以甚至根本无 法通过手动操作而使涨紧辊(专利称涨紧轴)与牵引辊(专利称卷布辊机构)彼此斥开的动 作节奏同起针板的升降要求相匹配。具体表现为倘若手动操作涨紧辊的动作滞后,因涨 紧辊与牵引辊之间的通道未出现(开启),那么毫无疑问会产生由起针板撞击涨紧辊及牵引辊,致使配置在 起针板上的用于起针的织针折弯乃至断裂,失去功用;反之亦然,即,起针板 无法回复到初始状态。因此CN20137234Y推荐的技术方案无法应用于电脑针织横编机。鉴上,有必要对公知的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反 复而有益的尝试,并且经实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 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依赖于手动操作而有助于与起底板上的自动升 降适配而得以体现自动控制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包括配设在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架一端的罗拉轴座上的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连接的 一动力传动装置、具有牵引罗拉轴的一牵引罗拉和具有辅助罗拉轴的一辅助罗拉,特征在 于还包括有一轴位移装置和一用于使所述牵引罗拉相对于辅助罗拉斥开的摆臂装置,轴 位移装置与所述牵引罗拉轴相配接并且还与所述动力传动装置传动配合,摆臂装置与牵引 罗拉轴相配合,并且还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配合,所述的辅助罗拉轴通过过渡传动装置与 所述的轴位移装置传动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和主动 齿轮,电机与减速机配接,并且由减速机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的罗拉轴座上,主动齿轮固定 在减速机的减速机末级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的轴位移装置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配合,所述 的摆臂装置同样与主动齿轮传动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位移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凸缘盘、齿 轮和位于第一、第二凸缘盘之间的过渡盘,第一凸缘盘朝向所述牵引罗拉轴的一侧的中央 与牵引罗拉轴固定,而第一凸缘盘朝向过渡盘的一侧与过渡盘滑动配合,第二凸缘盘朝向 所述动力传动装置的一侧的中央延伸有一凸缘盘轴,而第二凸缘盘朝向过渡盘的一侧与过 渡盘滑动配合,所述的凸缘盘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罗拉轴座上,并且探出罗拉轴座,齿轮 固定在凸缘盘轴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传动配合,所述的过渡传动装置与齿轮传 动配合,其中,所述的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并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 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渡盘面对所述的第一凸缘盘的一侧 开设有一第一滑动槽,而过渡盘朝向第二凸缘盘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凸 缘盘朝向过渡盘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与第一滑动槽相滑配,所述的第二 凸缘盘朝向过渡盘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与第二滑动槽相滑配。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滑动槽彼此形成十字形的 位置关系。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摆臂装置包括摆臂、拉簧、摆臂齿轮 和信号采集器,摆臂具有第一、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一第一单向 轴承,该第一单向轴承套置在所述的牵引罗拉轴上,第二连接座上延伸有一支承轴,该支承 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第三连接座上配置有一第二单向轴承和一摆臂轴,摆臂轴的 一端与第二单向轴承相配合,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罗拉轴座上,并且还探出罗拉轴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摆臂的末梢,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摆臂齿轮固定在摆臂轴上,并且 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传动配合,信号采集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与摆臂相对应,该信号采 集器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一第一支承板的一 端,而第一支承板的另一端空套在所述的牵引罗拉轴上,并且在第一支承板的近中部开设 有一支承轴孔,所述的支承轴伸展到支承轴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摆臂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信号采集 器的部位延接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与信号采集器相配合,在所述机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 述的限位块的上部固定有一限位座,在限位座上配有一调整螺钉,该调整螺钉与限位块相 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采集器为微动开关、行程开 关、位置接近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罗拉轴朝向所述过渡传动装 置的一端的端面上构成有一第一配接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包括配设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架(1)一端的罗拉轴座(13)上的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连接的一动力传动装置(2)、具有牵引罗拉轴(31)的一牵引罗拉(3)和具有辅助罗拉轴(41)的一辅助罗拉(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轴位移装置(5)和一用于使所述牵引罗拉(3)相对于辅助罗拉(4)斥开的摆臂装置(6),轴位移装置(5)与所述牵引罗拉轴(31)相配接并且还与所述动力传动装置(2)传动配合,摆臂装置(6)与牵引罗拉轴(31)相配合,并且还与动力传动装置(2)传动配合,所述的辅助罗拉轴(41)通过过渡传动装置(7)与所述的轴位移装置(5)传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