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清源专利>正文

逆洗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9256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逆洗阀,设置有隔板,而隔板一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的隔板排列设置有原水进水孔、废水出水孔、过滤水出水孔,以及连通于滤芯的第一进出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所述的导流板在靠近隔板的侧表面凹设有可在导流板旋动时,改变原水进水孔、废水出水孔、过滤水出水孔、第一进出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连通状态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使逆洗阀凭借切换连通状态改变滤芯中原水流动方向,以使原水对滤芯进行逆洗,让使用者可方便的清洗滤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上使用的逆洗阀,凭借切换连通状态改变滤芯中原水 流动方向,以使原水对滤芯进行逆洗的逆洗阀。
技术介绍
净水器都会使用滤芯对原水进行过滤,然而当滤芯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滤材表面 会附着许多杂质,降低滤芯过滤的功能,因此使用者必须将原水由滤芯的出水口注入滤芯, 再由滤芯的进水口排出,凭借改变原水在滤芯内的流向,来冲刷滤材表面,进而清洗滤材表 面所附着的杂质,但使用者在清洗滤芯时,都须拆卸滤芯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连接的水管 再进行清洗,让使用者非常不便。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切换逆洗阀改变滤芯中原水流动方向,以使 原水对滤芯进行逆洗,让使用者可方便的清洗滤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逆洗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洗阀设置有隔板,而隔板一侧设置有导流板, 其中所述的隔板排列设置有原水进水孔、废水出水孔、过滤水出水孔、以及连接于滤芯 的进水口与出水孔的第一进出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所述的导流板盖合在隔板一侧,且导流板在靠近隔板的侧表面凹设有可在导流板 旋动时,连通原水进水孔与第一进出水孔或原水进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的第一凹槽,而第 一凹槽两侧分别凹设有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连通原水进水孔与第二 进出水孔时,会连通废水出水孔与第一进出水孔,第三凹槽在第一凹槽连通原水进水孔与 第一进出水孔时,会连通过滤水出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其中所述的逆洗阀在导流板远离隔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旋动件,旋动件底面周缘 凸设有复数定位柱,而导流板周缘凹设有复数相对于定位柱的缺槽。其中所述的逆洗阀在导流板远离隔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旋动件,且逆洗阀具有座 体,而座体设置有底座以及上盖,并使隔板、导流板以及旋动件容置于底座以及上盖之间, 且底座具有复数相对于原水进水孔、废水出水孔、过滤水出水孔、第一进出水孔以及第二进 出水孔的透孔,而上盖顶面设置有可使旋动件露出的镂空部。其中所述的旋动件周缘凸设有限位柱,而上盖内侧表面凸设有限制限位柱旋动 角度的限位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切换 连通状态改变滤芯中原水流动方向,以使原水对滤芯进行逆洗,让使用者可方便的清洗滤3-H-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一);图4是本技术局部构件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技术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二);图6是本技术局部剖面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技术在过滤原水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在逆洗时的示意图;图9是滤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隔板;11-原水进水孔;12-废水出水孔;13-过滤水出水孔; 14-第一进出水孔;15-第二进出水孔;16-固定部;2-导流板;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 槽;23-第三凹槽;24-缺槽;3-旋动件;31-定位柱;32-限位柱;4-座体;41-底座;411-透 孔;412-固定槽;42-上盖;421-镂空部;422-限位部;5-滤芯;51-进水口 ;52-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以及图6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逆洗阀设置有隔板1、 导流板2、旋动件3以及座体4,其中所述的隔板1表面排列设置有连通两侧的原水进水孔11、废水出水孔12、过滤水 出水孔13、第一进出水孔14以及第二进出水孔15,而隔板1周缘间隔凸设有固定部16。所述的导流板2—侧表面凹设有第一凹槽21,而第一凹槽21两侧分别凹设有第二 凹槽22与第三凹槽23,且在第一凹槽21另一侧表面周缘凹设有复数缺槽24。所述的旋动件3底面周缘凸设有相对于缺槽24的复数定位柱31,且旋动件3周缘 凸设有限位柱32。所述的座体4设置有底座41以及上盖42,而底座41底面设置有复数相对于原水 进水孔11、废水出水孔12、过滤水出水孔13、第一进出水孔14以及第二进出水孔15的复数 透孔411,且底座41的内壁凹设有相对于固定部16的固定槽412,而上盖42顶面设置有镂 空部421,且上盖42内侧表面凸设有限制旋动角度的两个限位部422。凭借上述结构,当本技术在组装时,是先将隔板1置入底座41内,并让隔板1 的固定部16嵌入底座41的固定槽412内形成定位,使原水进水孔11、废水出水孔12、过滤 水出水孔13、第一进出水孔14以及第二进出水孔15正对于透孔411,然后将导流板2置于 隔板1表面,让导流板2所设置的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与第三凹槽23靠近隔板1表 面,再将旋动件3置于导流板2表面,并使旋动件3的定位柱31嵌入导流板2所设置的缺 槽24内形成定位,再将上盖42盖合在底座41上,使隔板1、导流板2以及旋动件3容置于 底座41以及上盖42之间,并使旋动件3的限位柱32位于上盖42内侧表面的两个限位部 422之间,让旋动件3顶面由镂空部421露出。请参阅图5至图7以及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技术逆洗阀在使用时,将隔板1的第一进出水孔14经由透孔411连通至滤芯5的进水口 51,而隔板1的第二 进出水孔15经由透孔411连通至滤芯5的出水孔52,当使用者正常使用滤芯5来过滤原水 时,使用者经由镂空部421旋动旋动件3,使旋动件3旋动一定角度后,旋动件3的限位柱 32抵持在上盖42内侧表面其中的一限位部422形成定位后,由于旋动件3的定位柱31嵌 入导流板2所设置的缺槽24内,因此当旋动件3旋动时,也会带动导流板2旋动,所以当旋 动件3的限位柱32抵持在其中的一限位部422形成定位后,导流板2的第一凹槽21会连 通原水进水孔11与第一进出水孔14,而第三凹槽23会连通过滤水出水孔13与第二进出水 孔15,此时当原水由原水进水孔11进入第一凹槽21后,会由第一进出水孔14流经至滤芯 5的进水口 51,而原水经由滤芯5过滤后,会由滤芯5的出水孔52排出,进而经由第二进出 水孔15流入第三凹槽23,再由过滤水出水孔13流出,让使用者可由过滤水出水孔13得到 经过滤的原水。请参阅图5、图6、图8以及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得知,当滤芯5过滤原水一段 时间后,其滤材上为会附着许多杂质,此时使用者为经由镂空部421旋动旋动件3,使旋动 件3的限位柱32由原本抵持的限位部422移动至另一限位部422,并抵持形成定位,且旋 动件3会带动导流板2旋动,使导流板2的第一凹槽21连通原水进水孔11与第二进出水 孔15,而第二凹槽22会连通废水出水孔12与第一进出水孔14,此时当原水由原水进水孔 11进入第一凹槽21后,会由第二进出水孔15流经至滤芯5的出水孔52,让原水经由反向 流动冲刷滤芯5的滤材,使滤材表面所附着的杂质随原水由进水口 51排出,进而经由第一 进出水孔14流入第二凹槽22,再由废水出水孔12流出,以达到逆洗滤芯5的目的。因此,本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其关键技术乃在于,本技术 为利用切换逆洗阀的旋动件3,使导流板2的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23改变原 水进水孔11、废水出水孔12、过滤水出水孔13、第一进出水孔14以及第二进出水孔15的连 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洗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洗阀设置有隔板,而隔板一侧设置有导流板,其中:所述的隔板排列设置有原水进水孔、废水出水孔、过滤水出水孔、以及连接于滤芯的进水口与出水孔的第一进出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所述的导流板盖合在隔板一侧,且导流板在靠近隔板的侧表面凹设有可在导流板旋动时,连通原水进水孔与第一进出水孔或原水进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的第一凹槽,而第一凹槽两侧分别凹设有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连通原水进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时,会连通废水出水孔与第一进出水孔,第三凹槽在第一凹槽连通原水进水孔与第一进出水孔时,会连通过滤水出水孔与第二进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清源
申请(专利权)人:叶清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