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清源专利>正文

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06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包括: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至少一硅胶框,设于该左盖板另侧;一混合装置,设于该硅胶框另侧且封合于该左盖板;一右盖板,设于该混合装置另侧,其下段设有一氢气出口且具有至少一透孔;一阴极板,设于该右盖板一侧;一隔膜,位于该阴极板一侧且设于该右盖板一侧;一阳极板,设于该隔膜一侧;一右硅胶框,设于该右盖板一侧;一盖板,设于该右硅胶框及该右盖板一侧;该左盖板一侧下段设有一左入口;该右盖板上段另侧设有一右入口;借此,依使用需求变化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或氢水或氢气与水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合槽结构的
,具体是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电极槽,为了增加产生的氢气量,只能靠着增加电极面积来解决。但由此又会造成如下问题:1、电力供应增加;2、电极槽体积庞大,从而携带不便;3、电极槽内部结构无法有效保障水在流动时增加与电极接触的时间,也就无法提供水与电极产生撞击混合以达到加速融合的目的;4、提供阴极板产生氢气的水流无法改变路径且产生的氢气量也有限;5、电极槽无法根据需要的不同,产生不同量的氢气、氢水或水与氢气的混合物,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以上皆为业者及消费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利用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混合装置,左盖板设有出入口及与阳极板相通的第一氧水口及第二氧水口,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右盖板,并于右盖板一侧设有隔膜,隔膜与右盖板间设有阴极板,隔膜一侧设有阳极板,透过右硅胶框及盖板将隔膜封合于右盖板一侧,右盖板设有相通阳极板且具有透孔的氢气出口,氢气出口并连接至混合装置与左盖板间,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左盖板一侧设有左入口。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右盖板设有右入口。本技术的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透过左盖板的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进出水到达阳极板产生氧水,再由第二氧水口或第一氧水口流出,部分水会透过隔膜到达阴极板产生氢气,再经氢气出口及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水经右盖板的右入口与阴极板作用产生氢水,并经氢气出口到达混合装置,再由左盖板的出入口流出;或透过左盖板的左入口送水与阴极板产生的氢气利用混合装置混合并由出入口流出。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有效升简化其结构,并依使用需求变化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或氢水或氢气与水的混合。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作为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电极槽,靠着增加电极面积来解决,其产生电力供应及与电极槽体积庞大与携带不便外,该电极槽内部结构无法提供水在流动时能增加与电极接触时间,无法提供水与电极产生撞击混合以达到加速融合,提供阴极板产生氢气的水流无法改变路径且产生氢量有限,该电极槽无法依使用需要产生氢气或氢水或水与氢气混合作变化,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包括: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中央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至少一硅胶框,设于所述左盖板另一侧周围;一混合装置,设于所述硅胶框一侧并透过所述硅胶框封合于所述左盖板一侧,所述混合装置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形成弯折通路并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隔板,所述混合装置上段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并对应所述左盖板的所述第一氧水口及所述第二氧水口,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一右盖板,设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且相对应盖合于所述左盖板,所述右盖板下段设有延伸至所述混合装置及所述左盖板间的一氢气出口,所述氢气出口设有与所述右盖板一侧相通的至少一透孔;一阴极板,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一隔膜,位于所述阴极板一侧且固定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隔膜并将所述阴极板包覆并封合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内部;一阳极板,设于所述隔膜一侧;一右硅胶框,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并将所述隔膜周围封合于所述右盖板;一盖板,设于所述右硅胶框及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盖板邻接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所述盖板设有多个穿透孔并相通于所述混合装置的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进一步地,所述左盖板一侧下段设有一左入口。进一步地,所述右盖板上段另一侧设有一右入口。进一步地,所述右盖板上段另一侧设有一右入口。进一步地,所述左盖板另一侧设有呈不规则排列的左隔板。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装置的所述多个隔板下端设有提供产生扰流的多个凸肋。进一步地,所述右盖板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右隔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利用所述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混合装置,所述左盖板设有该出入口及与该阳极板相通的该第一氧水口及该第二氧水口,该左盖板另一侧设有该右盖板,并于该右盖板一侧设有该隔膜,该隔膜与该右盖板间设有该阴极板,该隔膜一侧设有该阳极板,透过该右硅胶框及该盖板将该隔膜封合于该右盖板一侧,该右盖板设有相通该阳极板且具有该透孔的该氢气出口,该氢气出口并连接至该混合装置与该左盖板间;该左盖板一侧设有该左入口;该右盖板设有该右入口;进而达成,透过该左盖板之该第一氧水口或该第二氧水口进出水到达该阳极板产生氧水再由该第二氧水口或该第一氧水口流出,该部分水会透过该隔膜到达该阴极板产生氢气,再经该氢气出口及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水经该右盖板的该右入口与该阴极板作用产生氢水,并经该氢气出口到达该混合装置,再由该左盖板的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该左盖板的该左入口送水与该阴极板产生的氢气利用该混合装置混合并由该出入口流出;这样的设计有效升简化了其结构,并根据使用需求变化该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组合剖面图一;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组合剖面图二;图5是图1的左盖板设有左入口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的组合剖视图;图7是图1右盖板设有右入口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的组合剖面图;图9是图1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及氢气的实施例图;图10是图5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及氢气并透过左入口供水与氢气混合的实施例图;图11是图7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并透过右入口供水产生氢水的实施例图;图12是图1的左盖板设有左入口及右盖板均设有右入口的立体分解图。图中:1:左盖板10:左隔板11:左入口12:出入口13:第一氧水口14:第二氧水口15:硅胶框16:混合装置161:隔板162:凸肋163:第一穿孔1631:第一流道164:第二穿孔1641:第二流道17:阳极板18:隔膜19:阴极板2:右盖板20:右隔板200:右硅胶框21:右入口22:氢气出口221:透孔3:盖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中央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n至少一硅胶框,设于所述左盖板另一侧周围;/n一混合装置,设于所述硅胶框一侧并透过所述硅胶框封合于所述左盖板一侧,所述混合装置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形成弯折通路并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隔板,所述混合装置上段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并对应所述左盖板的所述第一氧水口及所述第二氧水口,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n一右盖板,设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且相对应盖合于所述左盖板,所述右盖板下段设有延伸至所述混合装置及所述左盖板间的一氢气出口,所述氢气出口设有与所述右盖板一侧相通的至少一透孔;/n一阴极板,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n一隔膜,位于所述阴极板一侧且固定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隔膜并将所述阴极板包覆并封合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内部;/n一阳极板,设于所述隔膜一侧;/n一右硅胶框,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并将所述隔膜周围封合于所述右盖板;/n一盖板,设于所述右硅胶框及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盖板邻接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所述盖板设有多个穿透孔并相通于所述混合装置的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15 TW 1092044051.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中央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
至少一硅胶框,设于所述左盖板另一侧周围;
一混合装置,设于所述硅胶框一侧并透过所述硅胶框封合于所述左盖板一侧,所述混合装置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形成弯折通路并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隔板,所述混合装置上段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并对应所述左盖板的所述第一氧水口及所述第二氧水口,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
一右盖板,设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且相对应盖合于所述左盖板,所述右盖板下段设有延伸至所述混合装置及所述左盖板间的一氢气出口,所述氢气出口设有与所述右盖板一侧相通的至少一透孔;
一阴极板,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
一隔膜,位于所述阴极板一侧且固定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隔膜并将所述阴极板包覆并封合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内部;
一阳极板,设于所述隔膜一侧;
一右硅胶框,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并将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清源
申请(专利权)人:叶清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