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腕部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639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态腕部支具,由起分流应力作用的硬质护具和起缓冲应力作用的软质内垫构成;其中硬质护具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护具和固定于前臂的前臂护具;手掌护具与前臂护具之间在腕关节处相邻,两者以软质内垫相连系但在腕关节中立位时互不接触;软质内垫粘合或缝合于硬质护具内表面。

Dynamic wrist brace

A dynamic wrist brace, brace force should be hard and soft cushion shall constitute a force within the mat by the shunt; hard gear comprises a fixed hand palm and forearm forearm brace fixed on the brace; the palm and forearm brace brace at the wrist joint adjacent, both with a soft but in the matter of pad is a neutral wrist position do not contact each other; soft pad bonding or stitching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hard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护器具,尤其是用于预防腕部骨折的动态腕部支具
技术介绍
人体因自身原因或受到未预料的意外干扰而失去平衡将会跌倒,人在跌倒时下意识的 保护动作就是以手撑地阻止跌倒的发生,以获得新的平衡。因此,跌倒最常见的损伤发生于 上肢尤其是腕部。由于年龄增加,本体感觉、前庭、视觉等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老年人成为 跌倒最好发的人群,又由于老年人骨质较疏松,因此老年人腕部骨折的概率也较高。对跌 倒的老年人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调查显示,老年人跌倒后3年内再次跌倒的发生率为女性 24. 9%,男性4% ;在87例由于再跌倒导致的骨折患者中,21例为腕部骨折,占骨折患者总 数的 24. 13%。此外,爱好冰雪运动的中青年也是腕部跌倒性骨折的好发人群。在对2000年至 2008年由溜冰引起的1918例上肢损伤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在所有上肢损伤的 病人中,超过半数的病人(53. 7%)为腕部骨折。对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瑞典拉普兰滑 雪场受伤病人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上肢损伤病人占讨%,而仅有腕部损伤的病人就占 所有受伤病人的35%。除了老年人和冰雪运动者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时因路面湿滑引起的腕部骨折也 不少。在一项冰冻后由于滑倒所致损伤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由于滑倒所致腕部骨折患者 占当时所有骨折患者的19. 4%。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跌倒性腕部骨折在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中、冰雪等体育运 动爱好者中、雨雪冰冻气候下的所有人群中具有广泛的流行病学基础。国外从上世纪60年 代开始对腕部骨折的防护器具进行研究,国内则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现有的腕部支具多为 体育运动的专业防护器具,为保证缓冲效果多将腕关节活动完全或大部分进行了限制,因 此难以应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意外跌倒所致腕部骨折的防护上。目前尚没有适于在日 常生活中使用的既能保持腕部灵活性又能有效减少外力对腕部骨关节冲击力的腕部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要实现腕部支具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目标,惟有将腕部支具设计成腕和 前臂的保护系统之间灵活连接,保持腕部的灵活性,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才能提高腕保 护器使用的依从性,提升使用率,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但减少腕部骨关节所受冲击力的最 好方式是用硬质材料将作用于手部的外力分流至前臂和用软质材料将外力吸收,这就要求 在手部着地瞬间固定于手部的硬质护具要和固定于前臂的硬质护具产生实实在在的对接 和力量传递。如何化解灵活与抗冲击的矛盾,如何兼具腕关节的灵活性和外力的传递与分 流性能,是骨折防护领域尤其是腕部支具研究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腕部支具,由起分流应力作用的硬质护 具和起缓冲应力作用的软质内垫构成;其中硬质护具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护具和固定于 前臂的前臂护具;手掌护具与前臂护具之间在腕关节处相邻,两者以软质内垫相联系但在 腕关节中立位时互不接触;软质内垫以粘合或缝合等方式贴全于硬质护具内表面。硬质护具的横截面均呈“U”形,手掌护具包裹手掌尺侧半,前臂护具包裹前臂下段 尺侧半。其中所述手掌护具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近端边缘处各有一条与近端边缘平行的 向外突起的阻挡嵴;前臂护具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远端边缘处各具有一条与远端边缘平 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挡嵴,两个护具掌、背面的阻挡嵴的长度和高度相近,位置相对应,形成 两对可相互抵触并能维持抵触状态使作用于手部的应力有足够时间向前臂分流传递的稳定装置。所述前臂护具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单体结构,也可是包括前臂护板和前臂挡板两部 分的分体结构;所述前臂护板横截面也呈“U”形,包裹前臂下段尺侧半;所述前臂挡板为与 前臂护板远端部分外表面形状相贴服的一块” U”形硬质板材,且在所述前臂挡板与手掌护 具相对应的远端边缘处设有阻挡嵴;所述前臂挡板可活动地固定于前臂护板上,通过调 节前臂挡板在前臂护板上的位置来调节前臂护具的阻挡嵴与手掌护具的阻挡嵴在腕关节 处的间距和横向对应关系;所述前臂挡板上的阻挡嵴可设于前臂挡板的外表面,也可设于 前臂挡板的内表面。前臂挡板与前臂护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前臂护板外表面设置粘扣的毛面,在 前臂挡板内表面设置粘扣的刺面,再将其粘合在所述前臂护板的粘扣毛面上,即可形成一 个完整的前臂护具,将前臂挡板通过粘扣粘合在前臂护板上的不同位置,可调节前臂护具 的阻挡嵴与手掌护具的阻挡嵴在腕关节处的间距和横向对应关系;前臂挡板与前臂护板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在前臂挡板掌、背侧两端面偏近端的内表 面各设置一个柱状凸起,直径以2-3mm左右为宜,高度与前臂护板厚度相等或高出l-2mm; 另在前臂护板远端掌、背面与前臂挡板的柱状凸起相对应处设置若干呈矩阵排列的小孔, 孔径以能使柱状凸起较轻松嵌入为宜,相邻小孔横向和纵向间距一致,以既能增加调节范 围,又能保证孔壁强度的2-3mm为宜,将前臂挡板置于前臂护板远端表面并将两端面的柱 状凸起嵌入小孔内,即可形成完整的前臂护具。前臂挡板的柱状凸起通过选择不同的小孔 嵌入,可调节前臂护具的阻挡嵴与手掌护具的阻挡嵴在腕关节处的间距和横向对应关系。所述阻挡嵴与硬质护具边缘的外表面或前臂挡板边缘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 个锐性夹角,形似鱼口状,阻挡嵴的高度略大于硬质护具的厚度。所述阻挡嵴可用钢、铝合金等金属片或用硬质塑料、树脂材料等制成,其与硬质护 具可整体注塑成型,也可是以焊接、铆接、粘接、缝接或其它连接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方式连接。所述阻挡嵴和其相对应的硬质护具或前臂挡板边缘制成波浪状或锯齿状。其中所述硬质护具由较薄的、有一定韧性和硬度的塑料板材如PE等制成。其中所述软质内垫可选用发泡海绵、凝胶、气囊等柔软而有弹性的材料或弹性织 物如EVA制成,弹性织物可为一层或多层。软质内垫可以是覆盖整个动态腕部支具内表面的一个整块,也可是分别覆盖前臂 护具和手掌护具内表面的两块。如软质内垫为两块,则在前臂护具与手掌护具间必须另设 一条维持两个硬质护具连接的有一定弹性的连接带。硬质护具上设有使其与所包裹的肢体紧密接触固定的紧固装置,最简单的解决方 案是用柔性紧固材料跨越肢体尚未被包裹部分固定于硬质护具的两侧。所述柔性紧固材料可以是无弹性的,但最好是有一定的弹性,以提高固定的舒适性和更好地维持肢体运动过 程中的固定性。所述柔性紧固材料的材质可为松紧带、EVA织物或其它有弹性的棉、纺织品 或橡胶制品。硬质护具上设有使其与所包裹的肢体紧密接触固定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 括柔性紧固材料,该紧固材料跨越肢体尚未被包裹部分固定于硬质护具的两侧;所述柔性 紧固材料可以是分别与前臂护具和手掌护具纵径等长的整体,也可分成若干条并列但不一 定平行的较窄固定带;所述紧固装置一端固定于硬质护具上,固定方式可为粘接、缝接、铆 接等,另一端为可调节固定长度的固定端,该固定端与硬质护具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扣连 接,也可是各种类型的搭扣或锁扣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手掌护具可以直接分流并吸收手部着地时受到的外力冲击,降低手部软组织损伤和 腕、掌骨骨折脱位的风险。2)相对分体式的设计将腕部支具设计成腕和前臂的保护系统之间灵活连接,保持 腕部的灵活性,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如此提高了腕保持器使用的依从性,提升使 用率,从而发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腕部支具,由起分流应力作用的硬质护具和起缓冲应力作用的软质内垫构成;其中硬质护具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护具和固定于前臂的前臂护具;手掌护具与前臂护具之间在腕关节处相邻,两者以软质内垫相联系但在腕关节中立位时互不接触;软质内垫连接于硬质护具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谢平周立义沈录峰何剑颖肖强袁中平吴小辉王锦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