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照明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7600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照明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膜层;所述的第一膜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一第二膜层;所述的第二膜层设置在该第一膜层上,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具有一界面,该第二膜层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且该第二膜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多个导光微结构;所述的多个导光微结构设置在该第一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以及多个集光微结构;所述的多个集光微结构设置在该第二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光板具有扩散粒子、导光微结构与集光微结构,可同时发挥光线扩散与增光的光学效果;使用此导光板可发挥多种光学功能,而能够省略光学板件的使用数量。

Light guide plat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ing device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light guide plate,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first layer; the first film has a first refractive index; the second layer; the second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layer, an interface between the first layer and has the second film, a diffusion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the second film, and the second layer has a second refractive index; a plurality of light micro structure; a plurality of guide the optical micro structure is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layer, and is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interface; and a plurality of optical micro structure; multiple sets of the optical micro structure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the second layer, and is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interfa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light guide plate with a diffusing particle, light guide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micro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optical effect of light diffusion and brightening is utilized; the light guiding plate can play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unctions, and the number of optical plates can be omit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该照明装置中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是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所构成。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 不具备发光特性,所以需依赖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随着大尺寸、薄型化的液晶电视的发展 趋势,目前的背光模块大多是采用具有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的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一般而言,在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中,由下而上的光学板件依序是反射板、导光 板、下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与上扩散片等,亦即,通过采用多个光学板件、使得从发 光二极管入射至导光板的光线形成面光源。然而,使用数量较多的光学板件会导致制程成 本过高。再者,光线在通过多个光学板件后会产生衰减现象,也造成面光源的辉度下降、光 线利用效率低落等诸多问题。另外,有研究者在上述导光板的表面喷涂扩散粒子,以使导光板能同时发挥扩散 片的效果,而节省光学板件的设置(即可省略下扩散片)。然而,喷涂扩散粒子的方式需要 进行二次加工步骤,且喷涂于导光板表面的扩散粒子容易因外力碰撞而剥落,反而造成面 光源不均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造上述导光板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导光板的照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膜层;所述的第一膜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一第二 膜层;所述的第二膜层设置在该第一膜层上,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具有一界面,该 第二膜层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且该第二膜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多个导光微结构;所 述的多个导光微结构设置在该第一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以及多个集光微结 构;所述的多个集光微结构设置在该第二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制造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提供一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折射率;提供一第二材料,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该第二材料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以及将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在同一道制程中经由押压成型为一导光板,该第一材 料形成为具有多个导光微结构的一第一膜层,该第二材料形成为具有多个集光微结构的一 第二膜层,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具有一界面,该些导光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一膜层 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该些集光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二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 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以及一光源;所述的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光板具有扩散粒子、导光微结构与集光 微结构,可同时发挥光线扩散与增光的光学效果;使用此导光板可发挥多种光学功能,而能 够省略光学板件的使用数量,能够降低材料成本;采用上述导光板的照明装置具有高光线 利用效率,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上述导光板的制造方法能够在同一道制程中制作导光微 结构与集光微结构,且在导光板内可分布有扩散粒子,制程简单且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制造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能同时发挥良好的光线扩散及增光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具有上述的导光板,而节省光学板件的使用数量,并能 提供均勻且高辉度的面光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制造方法,能在同一道制程中形成导光微结构与集光微 结构,可节省制程成本。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多个导光微结构以 及多个集光微结构。第一膜层具有第一折射率。第二膜层设置于第一膜层上。第一膜层与 第二膜层之间具有一界面。第二膜层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第二膜层具有第二折射率。 导光微结构设置于第一膜层上、且位于远离界面的一侧。集光微结构设置于第二膜层上、且 位于远离界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以及光源。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 光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导光板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第一材料,此第一材料具有第一 折射率。接着,提供第二材料,此第二材料具有第二折射率,第二材料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 子。之后,将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于同一道制程中经由押压成型为一导光板,第一材料形成 为具有多个导光微结构的第一膜层,第二材料形成为具有多个集光微结构的第二膜层,其 中,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具有一界面,导光微结构形成于第一膜层上、且位于远离界面 的一侧。集光微结构形成于第二膜层上、且位于远离界面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的材质相同且为单一膜层, 其中,第二膜层中分布有扩散粒子而使第二膜层具有第二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的材质为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折射率大于该第二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微结构与第一膜层为一体成型,导光微结构 具有与第一膜层相同的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率。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微结构内凹于第一膜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微结构的剖面形状是选自于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波浪形及其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光微结构与第二膜层为一体成型,集光微结构 具有与第二膜层相同的第二折射率,且第二折射率小于第一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光微结构突出于第二膜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光微结构的剖面形状是选自于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波浪形及其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将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于同一道制程中经由押压成 型为导光板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一成型滚压轮,具有多个第一成型微结构,第一成型微结构 对于第一膜层的表面进行押压而形成导光微结构;提供第二成型滚压轮,具有多个第二成 型微结构,第二成型微结构对于第二膜层的表面进行押压而形成集光微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成型微结构突出于第一成型滚压轮的表面, 第二成型微结构内凹于第二成型滚压轮的表面。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1中还绘示了区域A的放大图。请 参照图1,导光板100包括第一膜层110、第二膜层120、多个导光微结构130以及多个集光 微结构140。第一膜层110具有第一折射率nl。第二膜层120设置于第一膜层110上。第 一膜层110与第二膜层120之间具有一界面I。第二膜层120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DP。 第二膜层120具有第二折射率π2。导光微结构130设置于第一膜层110上、且位于远离界 面I的一侧。集光微结构140设置于第二膜层120上、且位于远离界面I的一侧。请再参照图1,第一膜层110与第二膜层120的材质可相同且为单一膜层。由于在 第二膜层120中分布有扩散粒子DP而使第二膜层120具有第二折射率π2,而第一膜层110 未分布有扩散粒子DP而使第一膜层110具有第一折射率nl。也就是说,可经由在单一膜 层中的部分区域中分布扩散粒子DP而形成该第二膜层120,且使第二膜层120与第一膜层 110之间产生该界面I。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使第一膜层110与第二膜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膜层;所述的第一膜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一第二膜层;所述的第二膜层设置在该第一膜层上,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具有一界面,该第二膜层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且该第二膜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多个导光微结构;所述的多个导光微结构设置在该第一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以及多个集光微结构;所述的多个集光微结构设置在该第二膜层上、且位于远离该界面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