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仔鱼捕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513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仔鱼捕捞器,包括前网兜、网架,所述的前网兜的后侧设有一个导鱼口,该导鱼口与一个网箱相连通,该网箱包括漂浮材料的网箱架和网片,所述的网架为由上横杆、下横杆以及左右立杆构成的环形结构,且该网箱架设于前网兜的开口端。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放入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仔鱼死亡率低,操作方便,仔鱼逃逸率低,单网捕捞量高的移动式仔鱼捕捞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ovable fish larva fis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rtable fish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larvae, net, net, the rear side of the front net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hole, the guide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a cage, the cage cage includes frame and mesh floating material, the gri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cross bars, and the left and right vertical rod ring structure, and the cage installed on the open end of the bag before. The utility model is put into the water as a whol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 movable fish larva fishing device with low mortality, convenient operation, low escape rate and high net c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鱼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的池塘仔鱼捕捞器。
技术介绍
人工繁殖的鱼苗一般都在孵化后3 4天下池塘进行培育,直至养成夏花或冬片鱼种。刚下塘的仔鱼因未长出鳞片、游泳能力差,在下塘的10天左右内如用网具捕捞,在起网时,会由于仔鱼粘在网片上离开水体而造成死亡。应用传统技术,一般需池塘培育15天、 鱼苗长成2cm左右时才可用网具捕捞。鳜鱼、翘嘴红舶、_鱼等肉食性鱼类养殖的兴起,急需大量Icm左右的活仔鱼作为饲料鱼。因此,研制捕捞池塘中规格Icm左右仔鱼的器具与技术成为急待解决的难题。公开号为CN2011389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捞鱼网,旨在提供一种能避免鱼受伤的捞鱼网。所述捞鱼网包括握杆和鱼网框,鱼网框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透水的鱼网层,下层为不透水的塑料层。采用本技术的捞鱼网在捞到鱼后脱离水面时,下层不透水的塑料层中会存有一定量的积水,可供所捞的鱼在其中自由呼吸和游动,并避免细的鱼网线对鱼身表面的伤害,尤其适用于对金鱼换水等场合。这种捞鱼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于活仔鱼的捕捞,但其用于池塘捕捞活仔鱼时,其单网的捕捞量非常小,而且仔鱼的逃逸率会非常高,一方面进一步造成单网的捕捞量减小,另一方面由于仔鱼先进网,再逃逸,会造成仔鱼的损伤,会造成大量仔鱼损失的问题。公开号为C拟877观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逃捞鱼网,包括一个固定鱼网框和一个转动鱼网框,固定鱼网框和转动鱼网框分别为半个鱼网框,固定鱼网框和转动鱼网框上共同装有一个鱼网;固定鱼网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转轴座,转动鱼网框的前端为一转轴;转轴安装在转轴座内;固定鱼网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套筒,转动鱼网框的后端连接一转动杆,转动杆装在套筒内, 转动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该技术使用时,逆时针旋转转动手柄,使转动鱼网框逆时针转动与固定鱼网框扣合,使鱼被网住后不能跃出逃脱。但是这种结构的每网到少量的鱼就需要转动鱼网框,并将其拿出水面,并倒出鱼。而且该技术方案也使得每次网上的鱼都需要将其带离水,对于仔鱼来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仔鱼的死亡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仔鱼死亡率高,操作麻烦,仔鱼逃逸率高,单网捕捞量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仔鱼死亡率低,操作方便,仔鱼逃逸率低,单网捕捞量高的移动式仔鱼捕捞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移动式仔鱼捕捞器,包括前网兜、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网兜的后侧设有一个导鱼口,该导鱼口与一个网箱相连通,该网箱包括漂浮材料的网箱架和网片,所述的网架为由上横杆、下横杆以及左右立杆构成的环形结构,且该网箱架设于前网兜的开口端。将本技术整体放入水中。由于网箱架为漂浮材料(该漂浮材料为木材或其它可以浮于水面的轻质材料),所以其在加上网片的重量后还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在使用时,带动前网兜,使得前网兜的开口端朝向运动方向,并拉动网箱向前移动,当仔鱼进入到前网兜后,由于整个捕捞器还在向前移动,大量的仔鱼会在网兜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网箱中,由于前网兜只通过一个导鱼口与网箱相连通,捕捞器的移动速度快于仔鱼的游速,所以,仔鱼在进入到网箱后,再从网箱游出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因此,在网箱装满之前,可以不断的通过移动该捕捞器而进行捕捞,这使得其单网的捕捞量较大。当网箱中集满仔鱼后,先将前网兜拉出水面,将网兜中的仔鱼驱集在网箱内,再用一个可以盛水的器皿连水带仔鱼一起捕出,由于仔鱼在被捕捞的过程中不离开水,极大地降低了仔鱼的死亡率。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网兜为锥形结构,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力纲,该力纲的前端与网架相连,后端与网箱相连。这种结构使得前网兜对仔鱼的导向性更好,使得大量的进入到前网兜的仔鱼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网箱中。上下两侧的力纲使得前网兜在拉动网箱的过程中,更为可靠,不会对前网兜的网片造成损伤。作为优选,所述的导鱼口设于网箱的中部,该导鱼口与网箱的上下左右各边的间距为10-35CM。由于鱼具有沿网活动的习性,导鱼口与上下左右各边的间距小于IOCM时,进入到网箱内的仔鱼,在沿上下左右各侧的网片游动时,很容易从导鱼口一侧游出,会使得仔鱼的逃逸率增加,当间距大于IOCM时,仔鱼沿网片游出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网兜的左右立杆上分别设有一个翼网。在使用时,操作者分别拉着两侧的翼网带动捕捞器向前运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小两翼网之间的夹角,达到增加或减小单网的捕捞范围。作为优选,所述的翼网分别与一个手杆相连。可能通过两人握住该手杆进行操作, 使用非常方便。作为本技术的另一方案,所述的上横杆设有一个手杆,该手杆与上横杆相垂直,并与所述的网架处于同一平面。该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实现了单人操作,其是目前的抄网的一种改进方案,在现有的前网兜后侧加了一个网箱,使得其操作方便,仔鱼逃逸率低,单网捕捞量高,是对抄网的一个重大改进。作为优选,所述的导鱼口的上侧与一个用于遮挡导鱼口的挡鱼网片相连,该档鱼网片的左侧、右侧及下侧均宽出导鱼口 2-5CM,挡鱼网片设于网箱的内侧。在网箱前进过程中,该挡鱼片在水流作用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呈漂浮状态,使得导鱼口正常打开,当网箱停止前进时,挡鱼网片下垂,使得其可以关闭导鱼口,网箱内的仔鱼无法逃逸。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仔鱼的死亡率高,操作麻烦,仔鱼逃逸率高,单网捕捞量低等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仔鱼死亡率低,操作方便,仔鱼逃逸率低,单网捕捞量高的移动式仔鱼捕捞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挡鱼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移动式仔鱼捕捞器,包括前网兜1、 网架,所述的网架为由上横杆6、下横杆9以及左右立杆4构成的环形结构,且该网架设于前网兜1的开口端。前网兜1为锥形结构,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力纲10,该力纲10的前端与网架相连,后端与一个网箱2相连,该网箱2包括由木板制成的网箱架和由网布缝制而成的网箱。所述的前网兜1的左右立杆4上分别设有一个翼网3,各翼网3上分别设有一个手杆5。后侧设有一个导鱼口 7,该导鱼口 7与网箱2相连通,导鱼口 7设于网箱2的中部, 导鱼口 7的上侧与一个用于遮挡导鱼口的挡鱼网片8相连,该档鱼网片8的左侧、右侧及下侧均宽出导鱼口 3CM,挡鱼网片设于网箱2的内侧,该导鱼口 7与网箱2的上下各边的间距为15CM,与左右各边的间距为25CM。本技术在使用时,操作者分别通过手杆拉着两侧的翼网带动捕捞器向前运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小两翼网之间的夹角,达到增加或减小单网的捕捞范围。带动前网兜,使得前网兜的开口端朝向运动方向,并拉动网箱向前移动,当仔鱼进入到前网兜后,由于整个捕捞器还在像前移动,大量的仔鱼会在网兜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网箱中,由于前网兜只通过一个导鱼口与网箱相连通,所以,仔鱼在进入到网箱后,再从网箱游出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因此在网箱装满之前,可以不断的通过移动该捕捞器进移而进行捕捞,这使得其单网的捕捞量较大。同时,由于仔鱼的逃逸率较低,使得对其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移动式仔鱼捕捞器,包括前网兜(1)、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网兜(1)的后侧设有一个导鱼口(7),该导鱼口(7)与一个网箱(2)相连通,该网箱(2)包括漂浮材料的网箱架和网片,所述的网架为由上横杆(6)、下横杆(9)以及左右立杆(4)构成的环形结构,且该网箱架设于前网兜(1)的开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宓国强练青平胡廷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