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427 阅读:5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中药复方。该复方用红芪、淫羊藿、地龙等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药理研究证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各个组方的局部与全身给药均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全身给药对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还具有促进雪旺氏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功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中药复方。
技术介绍
在现代创伤外科中,周围神经损伤因其致残率高,损伤后修复及再生较为困难。尽管目前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经有了长远的进步,但即使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能及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也往往不能完全再生,造成许多神经伤患者的残废。因此,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 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因子的研究中,报告最早、唯一阐明分子结构的神经细胞调节因子是神经生长因子(NGF)。研究证实了其受体及生物效应途径,观察到其促进神经轴突再生,髓鞘化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同时,研究较为集中的还有神经节苷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分别被证明有不同程度的促神经生长作用。但上述因子疗效不确定,且目前以单因子的研究和应用为主,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是多因子,多因素参与的生理过程(Berger-A,Uierner-R;Rokde-H,shen-E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pertpheral Nerve Injury,the integrated therapyconcept.Unfallcaitrurg.1999102(1)59-68)。周围神经再生所需的微环境应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生物网络,被称之为多因素共济环。因此,补充单一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作用非常有限。国外目前在临床上研究与应用的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管养因子的替代物与诱生剂等进展缓慢,至今没有一种可靠的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 祖国医学的中药复方是多因素复合,相辅相成的药剂。探求与开发中草药中单方与复方制剂,有可能提供更多,比例更接近神经生理需求与生长活性因子的环境,可能在神经再生的过程中的雪旺氏细胞活化、再生轴索生长、变性物质吸收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均起到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传统方剂包括 1.补阳还五汤,该方原载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全方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组成(许济群主编.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0)。具有补气活血通经的功效。 研究人员对补阳还五汤作用机制和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进行了大量的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如认为补阳还五汤有在神经损伤后促进轴浆运输的作用(石关桐等,补阳还五汤对钳夹大鼠坐骨神经轴浆运输的影响.中国骨伤.1996.9(1)3-4。并能够早期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炎性水肿消退(石关桐等,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及血粘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2)4-7)。证实补阳还五汤对神经纤维再生、雪旺氏细胞活跃增殖,髓鞘形成及结构完整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失神经肌肉萎缩有改善作用(赵翠萍、王健智等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形态学实验研究.中医正骨.1993.5(2)6-8)。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方具有强心,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循环的作用,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许青媛,补阳还五汤对动物脑循环与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成药1990,325),还可以促进再生神经中血管的生长,改善血供,促进神经元修复与再生(刘美玉等补阳还五汤对小鼠额叶皮质后神经元胞体形态影响的主要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995.16(2)43)。 2、黄芪桂枝五物汤,该方系张仲景首创,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组成,该方具有益气和营,温阳行痹的功效,是治疗气血阻滞,营卫失和,筋脉失养的血痹症主方。 目前认为神经损伤后,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因神经损伤后造成的神经营养不良性改变多属外伤后气血阻滞,营卫失和,与血痹的病机十分相似,该方可使血脉通,气血充,营卫和,活血强筋(聂小圃周围神经损伤从血痹论治湖北中医杂志.1997.19(6)37)。以该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获痊愈或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隋秀芝中医治愈周围神经损伤5例.山东医药2001.41(16)72;张天健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挠神经损伤98例报告中医正骨1994 6(2)18)。 尽管有上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中药研究,但这些研究及结果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和缺点 1.各种复方的主要成分均为黄芪,说明比较公认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有肯定疗效的中药是黄芪。 2.按中医的理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主要原理是补血补气、活血化淤、生肌通络。并没有具体描述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3.研究手段尚不够科学。虽然研究中涉及组织学、电生理学及神经功能学评价方法,但很多是间接的观察。没有以确有促进神经再生的物质,如NGF(神经生长因子)等作为对照。因此,较难充分证明各中药复方的有效性。 4.以口服剂型为主,且配方中药物种类较多;因为口服剂型是全身用药,用量大、作用范围广,难免有副作用。 红芪(Radix Hedysari)是豆科岩黄芪属植物,与黄芪同科不同属,主产于我国甘肃。目前已知的红芪药理作用主要有1)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促进生长抗衰老;3)强心降压;4)耐缺氧;5)抗菌抗病毒;6)生肌促进伤口愈合。但尚未见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复方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以中药为活性成分的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 本研究与周围神经研究基础相结合,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生理学诸方面考察了红芪及与其配伍的中药复方的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成药开发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验证神经再生的多因素共济环假说。 本专利技术进行了以下研究 1.筛选出对周围神经修复合理有效的复方; 2.研究复方制剂最优的给药方式或途径,包括全身给药,局部给药; 3.在复方对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理论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阐明复方的免疫调节机制。 本专利技术开发的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中药复方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芪6-16份、淫羊藿4-10份、地龙2-6份。 上述原料药的优选配比是红芪8-14份、淫羊藿5-9份、地龙3-5份。 最佳配比是红芪9-13份、淫羊藿6-8份份、地龙3-4份。 上述复方中君药不变,还可以加入其它药物,组合成多种组方,发挥不同程度的功效。 如上述复方中可另加入当归1-6份。 在有红芪、淫羊藿、地龙和当归的复方中,还可以再加川芎1-6份和/或赤芍1-6份; 或者,有红芪、淫羊藿、地龙和当归的复方中,再加红花1-4份和/或桃仁1-4份。 还可以在红芪、淫羊藿、地龙三种基本成份的基础上,不用当归,另加下列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川芎1-6份、红花1-4份、桃仁1-4份、赤芍1-6份。 或者,仅用红芪一味药的提取物。 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的制剂,例如将原料药物进行水煎,或用醇或醇水混合物提取,然后浓缩水煎液或提取液,精制成为中药提取物。将提取物与药物可接受的各种载体、辅剂配伍,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制药方法,制备成各种制剂。 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剂型可以是各种口服剂,如传统的水煎剂、浓缩口服液、粉剂、颗粒剂、胶囊、片剂、冲剂等,也可以制成注射剂,如用于损伤局部注射或腹腔注射等。 从中医理论讲,红芪具有益气活血、托毒生肌之功;从西医理论讲,红芪含红芪多糖,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的含量,提升白球蛋自比值,促进RNA合成,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芪6-16份、淫羊藿4-10份、地龙2-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芪6-16份、淫羊藿4-10份、地龙2-6份。2.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是红芪8-14份、淫羊藿5-9份、地龙3-5份。3.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是红芪9-13份、淫羊藿6-8份份、地龙3-4份。4.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所述原料药还有当归1-6份。5.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中原料药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保国张殿英魏光如党育徐海林张培训赵富强张宏波傅中国任侠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