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器结构及冷媒流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7094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蒸发器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围绕换热风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蒸发区域、反复穿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动管路、冷媒进口及冷媒出口,所述冷媒流动管路通过跨接管在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连通,所述冷媒流动管路通过跨接管和一个T形三通将管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二支路连接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部分冷媒流动管路设在一个共同蒸发区域内,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包含有一个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所述的共同蒸发区域设在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比现有的逆流换热蒸发器制冷量提高15%,能效比提高13%。

Evaporator structure and refrigerant flow control method

An evaporator structure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exchanger around the heat exchange fan comprises two or more than two of the evaporation area, repeatedly penetrates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refrigerant flow pipe, a coolant inlet and outlet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flow through the pipeline in the cross over two or more than two of the heat exchange area of connectivity, the refrigerant flow through the pipeline jumper and a T - three through the pipeline into the first branch and the second branch, the first branch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apillary, the second branch connected second part of capillary, the refrigerant flow in the pipeline, the first branch and second branches located in a common evaporation area, in the two or more than two of the heat transfer area contains a surface air volume distribution of 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region, CO evaporation region located in the surface of the air distribution of the maximum Within the heat transfer zon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counter flow heat exchanger,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of the invention is improved by 15%,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is increased by 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间空调器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蒸发器结构及冷媒流量控制 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越来越深入人心,空调器的高耗能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 注。国内空调企业为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一般采用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常见的方法是采用两排或多排蒸发器和冷凝器。然而普通 的两排或多排蒸发器管路布置只是简单的逆流换热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蒸发器内部的 逆向换热时换热效率差的问题,从而导致空调器在工作时,能效比和效能数较低,耗电量较 大,不符合当今社会的节能环保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合风量和流量,优化 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蒸发器结构及其冷媒流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蒸发器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围绕 换热风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蒸发区域、反复穿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动管路、冷媒 进口及冷媒出口,所述冷媒流动管路通过跨接管在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连 通,所述冷媒流动管路通过跨接管和一个T形三通将管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 第一支路连接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二支路连接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部 分冷媒流动管路设在一个共同蒸发区域内,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包含有一 个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所述的共同蒸发区域设在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 内。上述的蒸发器结构,所述换热器围绕换热风扇包括第一副蒸发区域、第二副蒸发 区域和共同蒸发区域,所述T形三通设在共同蒸发区域内,所述第一副蒸发区域和共同蒸 发区域通过跨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副蒸发区域和共同蒸发区域通过跨接管连接。上述的蒸发器结构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换热器结构及蒸发器风道结构计算各换热区域的风量值;2)在较大风量的换热区域内相应设计比其它换热区域更长的冷媒流动管路;3)根据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在的换热器区域,计算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 路的风量值;4)选择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以使得在所述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总风 量较大的支路其冷媒流量也较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蒸发器的流程结构及方法,结合风量分布和流量分布下的逆流换 热,是对现有的逆流换热技术的优化,与现有的逆流换热技术相比,制冷量提高15%,能效比提高13 %,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节省电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蒸发器的在制冷时冷媒流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结构的风量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于每个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与风量成正比,风量越大的换热单元,换热效果也 越好。由于换热器表面风量分布是不同的,如果把换热器划分成若干个换热单元,则每个换 热单元的换热能力是不同的。每个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与风量成正比,风量越大的换热单 元,换热效果也越好。另外,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与冷媒的流量也成正比,单位时间内的冷 媒流量越大,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也就越好。所以,在流程布置优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风 量分布的差异和合理利用风量分布的差异。使冷媒在每个换热单元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充 分发挥每个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本专利技术将蒸发器分为三个蒸发区域,每个区域根据风量、冷媒流动管路的长短 (也可以理解为U管的数量多少)来调整冷媒在管路内的流量,具体如下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蒸发器主要包括冷媒进口 1、T形三通管2、跨管 3、第二冷媒出口 4、第二毛细管5、第一毛细管6、第一冷媒出口 7、冷媒流动管路8组成。如图1所示,第一毛细管6和第二毛细管5分别连接蒸发器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 路的出口,冷媒进入蒸发器后兵分两路,从两支路的冷媒流动管路8中流动,经过第一毛细 管6和第二毛细管5后汇总出来。冷媒通过蒸发器的冷媒进口 1进入,通过跨接管3和T 形三通2,分成两支路,进行换热,分别从两个支路的冷媒出口(第二冷媒出口 4和第一冷媒 出口 7)中流出。其中,由T形三通2出来向下流向第一副蒸发区域11的支路为第一支路, 由T形三通2出来,向水平方向流向第二副蒸发区域9的支路为第二支路,图中冷媒流动管 路8上的箭头表示冷媒流动管路8中冷媒的流动方向。在冷媒流动过程中,冷媒的温度随 流程下降。冷媒流动管路8由多个U形管构成,多次穿插在换热器内,参见图2和图3,从表 示冷媒流向的箭头方向所示,当冷媒从共同蒸发区域10内的T形三通2出来后,在第一副 蒸发区域11、第二副蒸发区域9均是先沿迎风面的U管流动,再沿背风面的U管流动,从而 保证冷媒和空气之间流动为逆流换热,提高冷媒和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见图2,在共同蒸发区域10内,冷媒先在一段U管内蒸发,再由T形三通2分成第 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最后冷媒从两冷媒出口中出来分别流经第一毛细管6和第二毛细管 5,再汇总到制冷主回路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副蒸发区域11、第二副蒸发区域9、共同蒸发区域10内风量 分布是不均勻的,其中,共同蒸发区域10占总风量约55%,第一副蒸发区域11占总风量约 25%,第二副蒸发区域9占总风量约20%。因为风量在蒸发器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勻,所以在 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换热能力和所需要的冷媒流量是不同的,从而需要由第一毛细管6和 第二毛细管5调节两支路的冷媒流量分配。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之间的冷媒流量分配由支4路所在的换热器的表面风量分布和U管的数量来决定。在风量分布越大的区域,U管设置 的数量就越多,冷媒的流量就越大,换热量就越大。 通过采用上述的蒸发器的流程结构和方法,制冷量提高15%,能效比提高13%。权利要求1.一种蒸发器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围绕换热风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蒸 发区域、反复穿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动管路(8)、冷媒进口(1)及第一冷媒出口(7)、第 二冷媒出口 ,所述冷媒流动管路(8)通过跨接管C3)在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 域内连通,所述冷媒流动管路通过跨接管C3)和一个T形三通管( 将管路分为第一支路 和第二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第一毛细管(6),所述第二支路连接第二毛细 管(5),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部分冷媒流动管路设在一个共同蒸发区域(10)内,在 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包含有一个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所述的共同 蒸发区域(10)设在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围绕换热风扇包括第 一副蒸发区域(11)、第二副蒸发区域(9)和共同蒸发区域(10),所述T形三通管( 设在 共同蒸发区域(10)内,所述第一副蒸发区域(11)和共同蒸发区域(10)通过跨接管(3)连 接,所述第二副蒸发区域(9)和共同蒸发区域(10)通过跨接管C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结构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换热器结构及蒸发器风道结构计算各换热区域的风量值;2)在较大风量的换热区域内相应设计比其它换热区域更长的冷媒流动管路(8);3)根据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在的换热器区域,计算通过第一支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器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围绕换热风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蒸发区域、反复穿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动管路(8)、冷媒进口(1)及第一冷媒出口(7)、第二冷媒出口(4),所述冷媒流动管路(8)通过跨接管(3)在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连通,所述冷媒流动管路通过跨接管(3)和一个T形三通管(2)将管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第一毛细管(6),所述第二支路连接第二毛细管(5),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部分冷媒流动管路设在一个共同蒸发区域(10)内,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区域内包含有一个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所述的共同蒸发区域(10)设在表面风量分布最大的换热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招伟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