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5734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至少两台安装在底座上的卧式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控制器。进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进水总管,至少两个进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进水总管;出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出水总管,至少两个出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至少两个卧式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出水总管;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均为水平布置,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空间布置合理,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小,有效地减小了占地空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wo times pressurized water supply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wo time pressurized water supply equipment, comprising a base, at least two horizontal water pumps, a water inlet pipe, a water outlet pipe and a controller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water inlet pip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and water inlet duct,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two inlet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at least two sets of horizontal pump, the other end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pipe; a water outlet pipelin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water components and the outlet duct, one end of a water outlet at least two water components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at least two horizontal pump, the other end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and outlet duct; assembly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water inlet manifold and the water outlet pipe are arranged horizontally, and both ends of the water inlet manifold and the outlet duct with a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overall space arrangement, compact structure and small size, thereby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occupation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于市政自来水管网末端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与用户端之间用于二次加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自来水管网末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分为立式设备和卧式设备两种形式。其中卧式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卧式水泵、控制卧式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等,控制器安放于控制柜内,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支架固定于底座上,卧式水泵与市政自来水管网和用户端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传统的自来水管网末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中,卧式水泵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的连接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水泵1的进水口 2通过螺母3连接一弯管4,弯管4与市政自来水管网连接;水泵1的出水口 5直接连接用户端进水管。由于水泵1的出水口 5是沿着 y轴正轴方向的,进水口 2是沿着χ轴负轴方向的,而弯管4的与市政自来水管网连接的部分是沿着1轴负轴方向的,这样就使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整体结构比较分散,从而体积大, 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多台水泵同时使用时,空间布局不合理,体积大的缺陷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整体结构分散、体积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至少两台卧式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每台所述卧式水泵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进水总管,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水总管;所述出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出水总管,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出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水总管;所述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所述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均为水平布置,所述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进水组件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的弯管、连接于所述弯管顶端部的挠性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挠性接头的进水阀。所述出水组件包括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卧式水泵的出水口的单向阀、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单向阀的出水阀。所述连接法兰是圆形法兰或者椭圆形法兰。所述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两端的连接结构为法兰或螺纹。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还包括多根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上,顶端连接在所述进水总管或者出水总管上。3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内,控制柜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卧式水泵之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架固定座,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槽形支座,所述支架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槽形支座内。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所述卧式水泵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50_450mm。其中,位于所述底座上外侧的所述卧式水泵的外侧距离所述底座边缘的距离为 15-50mmo所述进水总管的端部凸出连接于进水总管该端部的进水组件的中心线,且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进水阀的手柄的长度;所述出水总管的端部伸出连接于出水总管该端部的出水组件的中心线,且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水阀的手柄的长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技术中,进水管路中的进水组件与出水管路中的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且进水管路中的进水总管与出水管路中的出水总管均为水平布置,整体空间布置合理,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小,有效地减小了占地空间。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从前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安装有三个卧式水泵的情况;图4是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从后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安装有三个卧式水泵的情况;图5是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中进水总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架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二实施例从后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安装有两个卧式水泵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0、 安装在底座10上的三台卧式水泵11以及用于控制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每台卧式水泵11具有进水口 111和出水口 112。在卧式水泵11与市政自来水管网末端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之间连接有进水管路,在卧式水泵11与用户端之间连接有出水管路。这样, 市政自来水管网供应的水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中储存的水经卧式水泵11 二次加压后便可输送给用户使用。进水管路包括一端分别连通于三台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 111的三个进水组件和连通三个进水组件另一端部的进水总管12。进水总管12包括直管以及与直管一体的用于连接进水组件的连接管121和用于安装压力开关的安装部。进水总管1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法兰22,用于与市政自来水管网的管路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管路连接。进水组件包括底端连接于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 111的弯管14、连接于弯管14顶端部的挠性接头15以及连接于挠性接头15的进水阀16,如球阀等。其中弯管14底端与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 111 连接,其顶端向上弯向竖直方向,这样使得与其连接的其他进水组件均布置在竖直方向上。 挠性接头15为市售的标准件。挠性接头15由两段卡箍本体和密封圈组成,是为大直径压力管道系统提供稳固连接而设计的。其独特的楔形键增大了管端的允许线性延伸量,便于初始装配对位。挠性接头15在管道连接处允许有限的直线和偏斜角管道运动,即允许有一定量的装配工差,用于管道系统热胀冷缩、振动吸收、地震及其它要求挠性的应用场合。挠性接头15具有良好的内部密封功能。因此,本技术中,挠性接头15的引入,不但能够确保进水组件密封连接可靠,而且拆装非常方便。进水总管12的端部凸出连接于进水总管 12该端部的进水组件,且凸出该进水组件中心线的距离大于安装于进水组件上的进水阀 16的手柄161的长度,在打开或者关闭进水阀16时,用于防止手柄161与安装于进水总管 12端部的法兰22发生干涉。出水管路包括一端部分别连通于三台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 112的三个出水组件和连通该三个出水组件另一端部的出水总管13。出水总管13的结构与进水总管12相同,其上安装有压力开关、压力传感器等以及隔膜罐24,出水总管13的两端部法兰23,用于与用户端连接。出水组件包括通过圆形法兰19连接于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 112的单向阀17、 通过圆形法兰19连接于单向阀17顶端部的出水阀18,如球阀等。出水总管13的端部凸出连接于出水总管13该端部的出水组件,且凸出该出水组件中心线的距离大于安装于该出水组件上的出水阀18的手柄181的长度,在打开或者关闭出水阀18时,以防止手柄181与安装于出水总管13端部的法兰23发生干涉。卧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10)、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每台所述卧式水泵(11)具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进水总管(12),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111),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水总管(12);所述出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出水总管(13),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出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112),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水总管(13);所述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所述进水总管(12)和出水总管(13)均为水平布置,所述进水总管(12)和出水总管(13)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欢喜
申请(专利权)人: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