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光学器件和光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5626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光学器件和光学设备。一种光学器件,包括:光学器件主体;第一透明电极膜,沉积在光入射侧;第二透明电极膜,形成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膜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膜彼此隔开相对;以及第一铁电膜,至少沉积在第一透明电极膜和第二透明电极膜之间,其中,第一铁电膜响应于通过第一透明电极膜和第二透明电极膜施加的驱动电压而振动。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device

An optical device and an optical device are disclosed. An optical device includes: an optical device body; a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deposited on the light incident side; seco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forming the seco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so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spac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the first ferroelectric film, among them, at least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deposition and second the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ferroelectric film and vibration response voltage driven by the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a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film applied sec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除尘能力的光学器件以及使用该光学器件的光学设备。
技术介绍
许多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digital camera)被配置为使用可更换透镜,因此当用另外一个透镜更换当前的附属透镜时,半镀银镜(half-silvered mirror)或者其它结合在数码相机内的光学器件暴露在空气中。因此空气中的灰尘和其它污物粘附到半镀银镜表面。粘附到半镀银镜表面的灰尘和其它污物在图像中形成阴影,并且因此不利地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为了应对该问题,已提出以下技术沿光学器件的外围设置压电器件,将AC电压施加到压电器件以使其振动。因此光学器件振动并且清除其上的灰尘和其它污物(例如, 参见JP-A-2003-319222,图5及其它附图)。
技术实现思路
图 15 示出 JP-A-2003-319222 (对应于 JP-A-2003-319222 中的图 5)中描述的具有防尘能力的光学器件的构造。JP-A-2003-319222 (防尘过滤器121)中描述的防尘能力依靠(沿光学器件的外围设置的)压电器件122,如图15所示。当沿光学器件的外围设置压电器件122时,防尘过滤器121的外形尺寸相应地增加,因此光学器件自身的外形尺寸(特别是外围尺寸)由于压电器件122而不利地增加。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光学器件,能够清除灰尘和其它污物,而不增加光学器件的外形尺寸(特别是外围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学器件包括光学器件主体;第一透明电极膜,沉积在光的入射侧;第二透明电极膜,被形成为与第一透明电极膜互相面对;以及第一铁电膜 (ferroelectric film),至少沉积在第透明电极膜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膜之间,并且第一铁电膜响应于通过第一透明电极膜和第二透明电极膜施加的驱动电压而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包括光学器件主体;第一透明电极膜, 沉积在的入射侧;第二透明电极膜,被形成为与第一透明电极膜互相面对;第一铁电膜,至少沉积在第透明电极膜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膜之间,并且第一铁电膜响应于通过第一透明电极膜和第二透明电极膜施加的驱动电压而振动;以及产生驱动电压的电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光学器件中形成铁电膜,在铁电膜的两侧都设置透明电极膜,并且将所得到的结构层压到光学器件主体上,允许光学器件振动而不增加其外形尺寸(特别是外围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清除灰尘和其它污物而不增加光学器件的外形尺寸 (特别是外围尺寸)。因此,使用该光学器件的光学设备不具有增大的外形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半镀银镜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构造的方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镀银镜的构造的截面图;图3A和:3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镀银镜是如何布线的,图3A为半镀银镜的俯视图,图3B为半镀银镜的截面图;图4A和4B为现有技术的半镀银镜的俯视图和截面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镀银镜的变形例1的截面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镀银镜的变形例2的截面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镀银镜的变形例3的截面图;图8示出防尘处理前和防尘处理后,粘附在图7所示的半镀银镜的表面上的灰/K土 ;图9为表示施加的电压频率和除尘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0为半镀银镜的俯视图,并且示出在防尘处理后的其表面;图1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构造截面图;图1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反射镜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3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器件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4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学滤光器的构造的截面图;以及图15描述现有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模式。将按照以下项目的顺序进行描述1.第一实施方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是半镀银镜(half-silveredmirror)的情况)2.第二实施方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是透镜的情况)3.第三实施方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是反射镜的情况)4.第四实施方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是偏振器件的情况)5.第五实施方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是光学滤光器的情况)<1.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是半镀银镜,半镀银镜用于(作为光学设备的)成像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考虑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作为成像装置,但是当然不限于此。在以下的描述中,清除灰尘和其它污物称为“除尘”。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半镀银镜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构造的方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给出单透镜反光数码相机作为成像装置的实例,但是当然不限于此。该实施方式当然适用于其它成像装置。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0包括由成像透镜1、半镀银镜2、成像器件3、五棱镜4、取景器(finder) 5形成的观察光学系统(viewing opticalsystem)。成像装置10进一步包括4电源6、控制器7、操作单元8以及电源开关9。半镀银镜2具有内置压电器件,并且半镀银镜2本身由于(当电源6将驱动电压施加到其上时)压电器件(由铁电材料制成)振动而振动。电源6产生施加到半镀银镜2中的压电器件上的驱动电压,以便半镀银镜2振动。控制器7接收输入信号,并且产生用于控制电源6以产生驱动电压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7例如由微型计算机(MPU 微型处理单元)或任何其它适当的算术运算控制单元 (arithmetic operation control unit)形成。可选地,上述控制信号可以根据例如记录在 ROM(只读存储器)中或(结合在微型计算机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程序而产生。操作单元8,包括成像装置10外壳上的各种按钮和按键、层压至成像装置10的显示屏的触摸面板以及其它组件,产生输入信号并经由接口(未示出)将其传输至控制器7。电源开关9接通和关闭(向成像装置10中的组件供电的)电路(未示出)。图1仅概略地示出了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必要部分。为此,光学系统的图被简化,并且省略了信号处理块和成像器件3的其它下游组件。在如此形成的成像装置10中,当拍摄被摄物的图像时,光透过成像透镜1入射到半镀银镜2上。作为半透明镜的半镀银镜2这样分割入射光,即,透过成像透镜1的部分光被反射,并通过五棱镜4被引导向取景器5,而剩余的光被引导向成像器件3。结果,半镀银镜2反射出去的光始终允许摄影用户(photographing user)观察被摄物。此外,因为剩余被分割的光始终入射在成像器件3上,所以半镀银镜2起到固定镜的作用,并且与当快门接通时不向摄影用户提供图像的可移动镜不同,其通过取景器5始终向摄影用户提供图像。 因为不需要用于移动可移动组件的时间,因此使用半镀银镜2有利地使得可以进行例如连续的图像拍摄。期望自动执行除尘的时刻为电源开关9接通时。在这种情况下,每当开启成像装置10时,清除粘附在半镀银镜2上的灰尘,并且可用已清洁的半镀银镜2来拍摄图像。因此产生了高质量的图像。可选地,通过操作操作单元8以选择在菜单屏幕中显示的除尘开始图标,或者通过按下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上的除尘开始按钮,用户可手动除尘。图2为示出半镀银镜2的构造的截面图。在该实例中,半镀银镜2通过堆叠铁电膜11 (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器件,包括:光学器件主体;第一透明电极膜,沉积在光入射侧;第二透明电极膜,形成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膜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膜彼此隔开相对;以及第一铁电膜,至少沉积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膜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膜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铁电膜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膜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膜施加的驱动电压而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舆石亮大岛宜浩小野彰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