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坤专利>正文

一次性捕蝇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5541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捕蝇瓶,由瓶体、带饵胶棒和诱蝇口组成,在瓶体内的底部粘有带饵胶棒,在瓶体上开有诱蝇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诱捕苍蝇,并将其与外部隔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isposable bottle f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sposable catching bottle, comprising a bottle body, with bait glue sticks and flies, with baited sticky glue stick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body, a bottle opening in fli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can effectively trap flies and isolate the flies from the exteri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生防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捕蝇瓶
技术介绍
苍蝇因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传播而危害人类,苍蝇的体表多毛,足部抓垫能分泌黏液,喜欢在人或畜的粪尿、痰、呕吐物以及尸体等处爬行觅食,极容易附着大量的病原体, 如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肝炎杆菌、脊髓灰质炎病菌、甲肝病菌乙肝病菌,以及蛔虫卵等;又常在人体、食物、餐饮具上停留,停落时有搓足和刷身的习性,附着在它身上的病原体很快就污染食物和餐饮具。苍蝇吃东西时,先吐出嗉囊液,将食物溶解才能吸入,而且边吃、边吐、边拉;这样也就把原来吃进消化液中的病原体一起吐了出来,污染它吃过的食物,人再去吃这些食物和使用污染的餐饮具就会得病。霍乱、痢疾的流行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与苍蝇传播直接相关。目前市场上的捕蝇用具如带饵胶带,在捕蝇后无法避免苍蝇再次与外界接触,虽然将苍蝇控制住,它对环境的污染隐患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地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一次性捕蝇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瓶体、带饵胶棒和诱蝇口组成,在瓶体内的底部粘有带饵胶棒,在瓶体上开有诱蝇口。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诱捕苍蝇,并将其与外部隔1 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1、瓶体,2、带饵胶棒,3、诱蝇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捕蝇瓶,由瓶体、带饵胶棒和诱蝇口组成,在瓶体内的底部粘有带饵胶棒,在瓶体上开有诱蝇口。本技术取材方便,瓶体采用日常使用的塑料饮料瓶即可,使用时,将一次性捕蝇瓶放需要灭蝇的地方,通过诱饵的味道将苍蝇吸引进瓶体内,苍蝇落在胶棒上就会粘在上面,待其沾满苍蝇后,可将诱蝇口密封,进行焚烧或掩埋处理,避免了捕蝇后苍蝇再与外界接触。权利要求1. 一种一次性捕蝇瓶,由瓶体、带饵胶棒和诱蝇口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瓶体内的底部粘有带饵胶棒,在瓶体上开有诱蝇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捕蝇瓶,由瓶体、带饵胶棒和诱蝇口组成,在瓶体内的底部粘有带饵胶棒,在瓶体上开有诱蝇口。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诱捕苍蝇,并将其与外部隔离。文档编号A01M1/14GK201938256SQ201120039568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专利技术者刘坤 申请人:刘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捕蝇瓶,由瓶体、带饵胶棒和诱蝇口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瓶体内的底部粘有带饵胶棒,在瓶体上开有诱蝇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