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52460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种植方法。将自然状态的滨海盐荒地划分为深沟、台地和浅沟;在台地和浅沟上铺设柔性防水隔离层两道;挖沟机在深沟位置挖土置于台地防水隔离层上;台地四周修田埂,平整田埂内土地;台地淡水灌溉洗盐,或蓄积夏季自然降水洗盐;台地生土熟化培肥,覆盖地膜,种植农作物。该方法治理的滨海盐土,洗盐后土壤含盐量可以快速降低到0.2%以下,采用生土熟化培肥后,可种植棉花、蔬菜、葡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结合地膜覆盖和配方施肥等栽培措施,当季作物产量能够达到中产水平。

Salt barrier platform planting method for coastal salt barren la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alt barrier platform planting method for coastal salt barren land. The natural state of the coastal salt wasteland into deep and shallow gully and terrace; laying flexible waterproof layer two on the platform and the shallow groove; trenching machine in the deep position in digging waterproof layer on the platform; the platform built around the ridge, flat ridge of land; freshwater irrigation salt accumulation platform, or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salt soil fertility; platform ripening, mulching and planting crops.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oastal saline soil after leaching, soil salt content can be reduced to below 0.2%, the soil fertility after ripening, planting cotton, vegetables, grapes, wheat and corn and other crops, combined with plastic film mulching and fertilization, cultivation measures, when crop yield can reach the middle le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渍土的工程改良方法,尤其涉及。属生态农业

技术介绍
我国盐碱化土壤分布十分广泛,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国土壤普查数据》资料统计,我国共有滨海盐土面积3172万亩,其中,非耕型滨海盐土面积2580万亩,占滨海盐土面积的81. 34%。这些滨海盐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长约3000km的海岸线沿海地带,包括山东、江苏、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市)。随着黄河河口的进一步向东推进,滨海盐土的面积还在逐渐增加。滨海盐荒地农业种植利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因素一是土壤通体含盐量高,Im 土体水溶性盐分总量往往大于0. 5 %,不经过排盐改良,农作物不能立地生长。二是地下水矿化度大且埋深较浅,地下水多为咸水,不能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埋深一般在 2m以上。三是滨海盐荒地一般分布在海拔高程7m以下的滨海平原和滩涂,海拔高度低,地势平缓,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水平停滞状态。四是淡水资源缺乏, 外来地表水不能满足需求,同时自然降雨过于集中,一年中7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夏季,使春、秋季干旱缺水。这些因素成为滨海盐荒地农业开发利用的巨大障碍。改良盐碱化土壤的途径主要有工程改良、生物改良、农艺改良和化学改良等措施。 工程措施是目前盐碱化土壤改良最为成功的措施,利用沟灌沟排、井灌沟排、井灌井排,结合农作物种植已经成功改良了黄淮海平原地区大面积的内陆盐碱土。在改良滨海盐土的现有技术中,CN1251735(99123842. 7)公开了一种浅潜水滨海盐土地区地下暗管排水技术,该技术采用地下水平暗管埋深在离地表0. 6-1. 5米处,间距为6-10米,地下或地面构筑由检查井和集水井构成的提排泻水管路。该技术用于农田开发由于地下暗管密度大,开发成本高,目前主要用于滨海盐土地区的城市绿化。CN101045237AQ00710101476.4)公开了一种通过池塘下挖3. Om以上,挖土筑田,抬高田面2. Om以上,同时设有灌排水沟,台田进行农作物种植,池塘进行水产养殖的盐碱地改造利用方式。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台田高度与池水深度不能相互兼顾,经常出现池水少了达不到养殖标准,池水多了盐分随水上爬到台田上部,危害作物生长。目前为止,针对滨海盐荒地的有效改良方法较少,大面积的滨海盐土仍然处于荒地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地区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种植方法。术语说明滨海盐土 是以地质过程中产生的海相盐渍淤泥或海陆双相结构的沉积物为母质,在海水和海潮的作用下经过积盐过程发育而成的土壤。滨海盐土一般分布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地下咸水运动趋向平缓,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水平停滞状态。随着地表蒸发, 咸水垂直运动,水去盐存,大量盐分积聚于土体中。同时海洋不断补给土壤和地下水盐分, 引起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强。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成品为布状, 一般宽度为4-6米,长度为50-100米。土工布具有优秀的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防护作用,具有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的特点。复合土工膜是以塑料薄膜作为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的土工防渗材料,是将两种材质结合或者连接在一起使用有隔离防渗作用的复合材质的土工膜。用无纺土工布、编织土工布或者机织土工布与聚乙烯复合,用热复合法或者聚乙烯PE膜直接淋膜都可以称为复合土工膜。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阻盐式台地种植方法通过人为抬高滨海盐土的地面海拔高度,防水隔离层的设置阻断了地下咸水的上行通道,使台地土壤一旦脱盐后几十年内不再返盐。加上台地长度方向一侧有深2. 1-3. Om的深沟,宽度方向一侧有深0. 6-1. Om的浅沟,灌排渠道畅通, 开发前期便于台地土壤脱盐,雨季解除了渍涝的威胁,旱季可以利用浅沟引蓄淡水进行台地灌溉,从而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使滨海盐荒地成为可持续种植利用的土地。专利技术详述,步骤如下(1)将自然状态的滨海盐荒地划分为深沟、台地和浅沟,台地为长方形,长边两侧是深沟,短边两侧是浅沟,尺寸如下台地宽度为40-60m,长度为200_300m ;深沟宽度为10-30m,长度与台地长度相同,深度为2. 1-3. Om,深沟内坡度 45-60°,每2条深沟之间的间距为台地宽度,深沟长度方向相同;浅沟深度为0.6-1. 0m,浅沟内坡度45-60°,浅沟两端或一端与深沟相通,方向垂直于深沟长度方向;(2)在台地和浅沟上铺设防水隔离层;(3)在深沟位置挖土并将土置于台地防水隔离层上;以台地防水隔离层以上土体高度0. 6-1. Om所需要的土方量为准,挖土形成确定深度的深沟;(4)在每个台地上四周修田埂,并平整田埂内土地;(5)台地用淡水灌溉洗盐2-3次,每次灌水100-150立方/亩,或采用夏季自然降水洗盐;(6)台地生土熟化培肥,覆盖地膜,种植农作物。优选的,步骤(1)中根据自然状态盐荒地面积大小,依据以上划分标准,深沟、台地和浅沟可以有多条(见附图1)。步骤O)中所述的防水隔离层是上层土工布和下层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或者2 层复合土工膜。其中,上层为土工布层,拼接处重叠5-lOcm;下层为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或复合土工膜层,成中间略高四周低的弧形,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或复合土工膜搭接处重叠 10-20cm。步骤中所述的田埂高40-50厘米,宽60-70厘米。步骤(5)中所述的夏季自然降水洗盐为蓄积夏季自然降雨于台地田埂内洗盐,每年夏季降3次大雨即可使台地明显脱盐。步骤(6)中所述的生土熟化培肥,采用每亩施用畜禽粪便2000公斤,农作物秸秆机械切断后还田500-1000公斤,作物专用肥40-60公斤,均勻撒于台地地表后,机械翻耕 20-30cm,之后覆盖地膜,然后种植农作物。本专利技术通过台地洗盐,使台地的土壤含盐量由重度降至轻度以下,盐分不再限制作物生长。铺设防水隔离层,可阻断地下咸水随毛细管的上升通道,解除台地次生盐渍化的威胁。土体盐分经洗盐后浓缩于深沟内,通过排泻可移出台地,用于发展制盐业。该方法治理的滨海盐土,洗盐后土壤含盐量可以快速降低到0. 2%以下,采用生土熟化培肥后,可种植棉花、蔬菜、葡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结合地膜覆盖和配方施肥等栽培措施,当季作物产量能够达到中产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平面示意图;图2是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深沟与台地剖面图;图3是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浅沟与台地剖面图;其中,1、深沟,2、台地,3、浅沟,4、田埂,5、聚氯乙烯防水卷材,6、土工布,7、防水隔离层上的土层,8、原始土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中未详加说明的均按本领域现有技术。实施例1 采用本专利技术在滨海盐荒地阻盐式台地种植棉花在山东省利津县毛坨村50亩滨海盐荒地试验区,未处理前这片盐荒地的自然植被是稀稀落落、零星分布的黄须菜、碱蓬和柽柳等,大部分为没有任何植被覆盖的光板地。海拔高度在3- !之间,地下水埋深最浅时只有0. 65m,地下水矿化度最高26. 40g/l, O-IOOcm 土体含盐量为 0. 5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种植方法,步骤如下:(1)将自然状态的滨海盐荒地划分为深沟、台地和浅沟,台地为长方形,长边两侧是深沟,短边两侧是浅沟,尺寸如下:台地宽度为40-60m,长度为200-300m;深沟宽度为10-30m,长度与台地长度相同,深度在2.1-3.0m之间,具体深度以台地防水隔离层以上土体所需要的土方量为准,深沟内坡度45-60°,每2条深沟之间的间距为台地宽度;浅沟深度为0.6-1.0m,浅沟内坡度45-60°,两端或一端与深沟相通,方向垂直于深沟长度方向;(2)在台地和浅沟上铺设防水隔离层;(3)在深沟位挖土并将土置于台地防水隔离层上;以台地防水隔离层以上土体高度0.6-1.0m所需要的土方量为准,挖土形成确定深度的深沟;(4)在每个台地上四周修田埂,并平整田埂内土地;(5)台地用淡水灌溉洗盐2-3次,每次灌水100-150立方/亩,或采用雨季自然降水洗盐;(6)台地生土熟化培肥,覆盖地膜,种植农作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霞刘兆辉李志禄王学君孙泽强郑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