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期灌型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5025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水期灌”型灌溉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灌溉矛盾,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益,该方法采取“集约调水、生理配水、定时供水、制度节水”的灌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抬高了各级渠道水位,自灌保证率提高。二是节约了水量,节省了补水费用。三是用水条件改善,自灌用水面积得到恢复。

Irrigation irrigation method with water collecting peri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atchment irrigation\ irrigation metho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contradiction of irrigation, greatly improved irrigation efficiency, the method adopts \irrigation method for intensive water diversion, water distribution, water supply, physiological timing system of water-sav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firstly, the water level of various channels is raised, and the self irrigation guarantee rate is improved. Two, it saves water and saves water. Three is the improvement of water use conditions, the water area has been resto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区供水调度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集水期灌”型灌溉方法。
技术介绍
多年来,灌区在灌溉用水管理上,上级一直采取按面积分配额定流量,依流量水位确定闸门开度,省厅市局为了控制灌区各闸,不准多用多弓丨,年年派强兵强将到各片各闸, 进行严看死守,这种人海战术的看管,机械式的调配,不仅造成了上下关系紧张,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用水管理成本,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用水管理秩序混乱,沿运涵闸当运河水位高时就压,低时就开,频繁开关,经常造成干渠及其以下各级渠道水位忽上忽下, 不能形成稳定的高水猛灌态势,致使40%以上的村组(约60%的农田)不同程度地在干、 支、斗渠道内架设机泵抢水提灌,灌溉效益低下,灌溉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水期灌”型灌溉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灌溉矛盾,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益。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水期灌”型灌溉方法,该方法采取“集约调水、 生理配水、定时供水、制度节水”的灌溉方法1、集约调水集约调水即是在使用同样水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水权集中、统一管理,水量集中、高水猛灌,灌停结合、分组速灌等调度措施,灌溉同样的面积,并实现高效节水,降低成本,使灌溉效益最大化,灌溉质量最优化。为使灌区用水秩序稳定,灌溉效益提高,实现干、支、斗渠高水猛灌、大流急灌,灌区采取集约调水的做法,即①将上级分配的有限水量,采取打破行政界限,实行水权集中、 水量统管,统一配水。②改革只配水、不调水,平均分摊、均衡引用、细水长流,个个间洞引水的做法,为集中水量、分间停灌、高水速灌。对引水间首实行优化组合,分阶段组成若干组别,实行分组灌溉,错锋用水。③对闸门实行全开或全关式控制,做到灌时全部吊空,实现高水远送;停时一关到底,实现高效用水。在非灌溉期间,实行分级保水。在组别确定时,主要考虑面积大小、地势高低、区位特点等因素。①面积是组别确定的首要因素,分组时要求大体均等,这关系到水量分配供需平衡,渠道水位高抬稳定。② 地势高的与地势低的要分类组合,以便高田用高水,避免高低田混组时,水位抬不高,稳不住。③区位主要特点,一是指运河水位高低有别。用淮水时北段水位高,用江水时南段水位高。二是季节因素。一般是灌区南部地区麦茬与水稻栽插早于北部地区3 5天。三是耕作制度与茬口布局。考虑区位特点,是集约调水中组别划分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小秧用水与大田用水,时间不同,用量不同,直接影响灌溉秩序的稳定与灌溉效益的发挥。自流灌区灌溉用水管理,水位高而稳是第一位的,没有水位,再多的水量也不能自灌上田。因此,集约调水是以渠道水位提高为前提,以改善灌溉质量为目标,通过科学分组、优化调度、强化管理等措施,实现高水猛灌,高效灌溉。坚决做到不放无效水、不放低效水。 在集约调水过程中,遵循以下条件(1)水位要满足灌溉要求,保证自灌上田,达到高水猛灌。即h 田+Σ iL+0. 2 局=H水深+H底=H 闹下 (1)H 水深=2mQ/b(m+2)(2)(2)供水的一组渠道,其用水量应与上级分配的流量(沿运闸首可引总量)相平衡,即Σ Q用=EQ 引(3)Q用=Eq支+Eq损(4)式中字母意义h田一田面高程(米);H闹下一闸下水位(米);L一渠道长度(米);b—渠底宽度(米);i一渠道水位比降;m—坡道边坡;H局一建筑物等局部水头损头(米);Qgl—同一组别内沿运闸洞引水量(米7秒);0. 2—田块灌水时水头(米); Qffl—被供水的渠道用水量(米7秒);H水深一闸下水深(米);q支一干渠内部分水口流量(米7秒);H底一干渠底高程(米);q损一渠道水量损失(米7秒)。在运行过程中,采取先关后开、先抬后用、先高后低、先上游后下游等管理措施,确保水位稳定,灌溉有序。2、生理配水灌区农作物灌溉主要是水稻,水稻用水管理是灌区灌溉科学化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此,灌区根据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与生理需水特点进行配水。在宏观上分为三大期段配水,在微观上按作物生育期设计灌溉水层的上下限幅度,控制灌水量。即①5月25日至6月25日为栽插用水期,这一阶段,区域性用水高度集中、耗水量大,但田间行水速度快。灌区采取按栽插计划以及小秧活棵用水要求,每组采取灌60小时停36小时。②6月沈日 8月21日为返青分孽段,灌区水稻栽插一般在6月22日结束,返青至分蘖期间用水量较泡田栽插期相对减少,但行水速度也相对由快渐慢,灌区对每组则采取灌60小时停 60小时。7月底前后开始烤田,期间作物根系要深扎,需水量大大减少,灌溉水层一般控制在30 -400mm,此后灌区除了治虫期,田面需要建立水层外,其他均采取间隙控灌法。③从 8月22日起至黄熟水层变幅一般控制在30 -300mm范围内,这期间水稻棵间行水速度最慢,必须要高水位,长历时灌溉才行。因此,对每组则采取灌72小时停72小时,拉长灌水与停水历时,以取得灌溉效果,保证灌溉质量。3、定时供水为使集约调水、生理配水的优化调度方案付诸实施,不仅是灌区管理机构中的一班人必须要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千家万户来配合、支持执行,做到共同遵守。为此,灌区将三期不同的灌溉制度按水系分别设计成供水时刻表,告知千家万户,让广大的农户知道那一天有水,什么时间开闸,什么时间关闸,供水历时多长,供水顺序安排情况,等等,切实做到使广大农户用水期早知道,通过上门发送、墙上张贴、会议部署、广播宣传、配员执行等手段,把定时供水方案落到实处,以保证农灌不打乱仗,保证农户农活有序安排,保证灌溉秩序稳定。4、制度节水制度节水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节水型的灌水制度,依据生理配水方案,科学设计灌溉水层;二是依据调水方案,制定各级渠道供水管理制度,包括间门开关时间(供水历时)、管理要求、执行纪律、奖罚条款。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水制度和纪律严密的管理执行制度,推行技术性节水措施和管理性节水措施,是实现灌区节水灌溉的根本保证。 (1)超先预灌,湿渠润田。一般提前一周左右,使三级渠道储水润田,将地下水埋深提高至田面以下30cm左右,提高农田土壤含水率(一般使其控制在30%以上),以不影响耕耘为限。(2)定额泡田,薄水栽插。一般每亩泡田用水量控制在80 100m3,栽插时田面水层控制在20mm以内。有的则基本无水层,如抛秧、套种等。(3)浅水活棵,适时烤田。返青期间田面水层一般为20 30mm之间,有利于活棵分蘖,栽插一个月后,开始烤田,烤田历时视苗情长势而定,一般为一周左右。烤田期水层一般控制在田面以下400mm以上。(4)灌停结合,浅灌深降。供灌一次水,停灌几天水。详见集水期灌制度表,水层控制一般上限田面以上30mm以内,下限为田面以下30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抬高了各级渠道水位,自灌保证率提高。节省了灌溉成本,解放了群众因灌溉放水而缠制的劳力,出现了文明用水,过去争水、抢水、偷水的现象不见了。二是节约了水量,节省了补水费用。首先,避免了无效供水或低效供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其次,容易实现“大流急灌、高水猛灌”,促进干渠水位稳定,灌区补水站无需再因水量不足、水位不稳而滥开机补水;其三,灌停结合,广大农户节水保水意识增强,农田保水措施跟上,人为流失现象减少。三是用水条件改善,自灌用水面积得到恢复。水量集中,高水远送,使得自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水期灌”型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取“集约调水、生理配水、定时供水、制度节水”的灌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集约调水①将上级分配的有限水量,采取打破行政界限,实行水权集中、水量统管,统一配水;②改革只配水、不调水,平均分摊、均衡引用、细水长流,个个闸洞引水的做法,为集中水量、分闸停灌、高水速灌。对引水闸首实行优化组合,分阶段组成若干组别,实行分组灌溉,错锋用水;③对闸门实行全开或全关式控制,做到灌时全部吊空,实现高水远送;停时一关到底,实现高效用水。在非灌溉期间,实行分级保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越王之义顾宏戴桂忠李敏李维定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水务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