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吸风双引射增速作用的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764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油烟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风双引射增速作用的吸油烟机,具有机箱和集烟罩,机箱内设有蜗壳,蜗壳内设有叶轮和电机,蜗壳顶部的油烟出口上连接有出风罩,集烟罩上设有油烟入口,蜗壳上设有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起始端至所述前进风口具有第一油烟通道,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起始端至所述后进风口具有第二油烟通道,且该两油烟通道的口径均沿自始至终方向呈变小之势。由于油烟通道的口径自始至终逐渐变小,故有利于加速气流上升,加速油烟被吸走,改善吸油烟效果,特别适合于家庭厨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油烟机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吸风双引射增速作用的吸 油烟机。
技术介绍
吸油烟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电器,其不但能提高做饭时厨房的舒适 度,而且能防止油烟污染厨房内的其他物品。目前的吸油烟机通常包括集烟罩、机体、机体 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内部设有风机,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油烟通道,通过风机的作 用,将机体内的气体排出的同时形成负压从而将外部的油烟吸入机体内,实现吸油烟的目 的。现有的油烟通道的截面面积没有一定的规律,这样随着油烟的上升,油烟流动速度会在 油烟通道内出现快慢变化,特别是可能出现后段速度慢于前段速度的情形,从而使风压、风 阻等参数出现不利于油烟的吸进和排出的变化,故现有油烟机排油烟效果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利用不可压缩流体 的连续性原理来调整油烟通道内的油烟流动速度从而改善吸油烟效果的具有吸风双引射 增速作用的吸油烟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吸风双引射增速作用的吸油烟机,具有机箱和集烟罩,机箱内设有蜗 壳,蜗壳内设有叶轮和电机,蜗壳顶部的油烟出口上连接有出风罩,集烟罩上设有油烟入 口,蜗壳上设有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起始端至所述前进 风口具有第一油烟通道,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起始端至所述后进风口具有第二油烟通道, 且该两油烟通道的口径均沿自始至终方向呈变小之势。参见图3,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式可知=AlXCln = A2XC2n = AXCn =C (常数)由上式可知,在不可以压缩流体流动的管路和通风机中,各截面的容积流量保持 不变,则流动速度与其横截面成反比,当横截面积由大到小变化时,气体的流动速度也会随 之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油烟通道利用这一原理,将油烟通道的口径设计成沿自始至终方向呈变 小之之势,从而使向上升的油烟加速上升,使吸油烟的效果得以加强。所述蜗壳的前盖板的下边缘与蜗壳的后盖板的下边缘之间连接有向下凸出的且 遮住了蜗壳的中间壳体的曲面形导风板,所述的第一油烟通道和第二油烟通道在所述导风 板下方共用一油烟通道,自该导风板处则开始分隔成前面的第一油烟通道和后面的第二油 烟通道。在此处,导风板不但起到分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引流、降噪等作用,使气流更为平 稳。曲面形导风板的具体结构及设置情况可以参考但不限于申请人所拥有的在先中国专利 ZL200710069947. 8。所述机箱内还设有一风机盖板,该风机盖板位于蜗壳前盖板前方,其下部分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前进风口下沿处即开始朝后倾斜从而使该段油烟通道的口径自下往上逐 步缩小,其目的在于使气体加速进入蜗壳内部。为使气流流态更佳,还可以在所述风机盖板的上部固定一朝所述前进风口方向延 伸的稳流板,该稳流板沿所述叶轮的径向设置且其下端与所述叶轮的中心齐平或高于所述 叶轮的中心。由于蜗壳中的叶轮高速旋转,使得蜗壳的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位置的气流变 得非常不稳定,故在前进风口处增加一个稳流板,这样使得该处的气流变得稳定,从而不干 涉油烟机气体进入蜗壳。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叶轮内且位于所述后进风口一侧,并且该电机的后端不凸出 所述蜗壳的后盖板。以往的吸油烟机中电机都是要凸出蜗壳的,这样使使得后侧的气流不 易进入蜗壳,本专利技术把电机藏于叶轮里面,使其不凸出蜗壳,从而使得气流快速进入蜗壳。为了保证蜗壳前后侧两面都能顺畅的进风,必须合理分配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 的大小,所述前进风口与所述后进风口的面积比以在1 1 13 1之间为宜,优选为 105 35。所述出风罩的口径自下往上逐渐缩小,其作用在于使气体加速进入油烟管道。所述叶轮具有前圈和后圈,所述前圈和后圈之间固定有叶片,前圈和后圈之间还 设置有中盘,中盘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的轮盘,中盘外沿开设有与所述叶片 相对应的叶片插槽,所述叶片穿过中盘的叶片插槽并与中盘固定在一起。相比于现有双向 进风叶轮,本专利技术仅使用一个中盘,成本更低,叶片穿过中盘固定的方式不但结构简单,相 比现有技术加工更方便,而且效率更高。所述叶片通过所述叶片插槽的变形而使所述叶片卡死在所述叶片插槽内,从而实 现所述叶片与所述中盘的固定。至于变形的实现方式,优选为通过滚压使中盘外圈径向受 力而实现。叶片插入中盘的叶片插槽,此时是两者之间是有间隙的,之后通过滚压使中盘外 圈径向受力,使其间隙变小,从而固定叶片。这样的铆接方式可靠,叶轮的同心度也得到了 保证,而且这样的铆接方式适合于批量生产,效率高,同时节省了很多成本。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还包括所述中盘呈盆状且朝所述后圈方向开口,其包括外圈用于连接所述叶片的外沿和 底部用于安装所述轮盘的底面,底面的中心开有能让所述轮盘的中心部件穿过的通孔。盆 状结构的中盘一方面便于给电机留出适当的安装空间,在叶轮安装到电机上时,使电机藏 在叶轮里面,这样使得下侧气流更顺畅的进入叶轮,实现叶轮真正的上下两面进风,另一方 面可起到隔断前后进风并对气流进行引导的作用,从而使气流更加平稳。作为优选,所述前圈与所述外沿之间叶片的长度跟所述后圈与所述外沿之间叶片 的长度之比为96 30 1 1,优选为80 46。作为优选,上述前圈和后圈之间的距离与前圈的直径之比为1 1 1 3,优选 为1 2,也就是说叶轮的长径比为1 1 1 3,优选为1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油烟通道的口径自始至终逐渐变小,有利于 加速气流上升,加速油烟被吸走,改善吸油烟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作用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叶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图4中叶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图4中叶轮另一方向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图4中叶轮的中盘和叶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具有吸风双引射增速作 用的吸油烟机,具有机箱1和集烟罩2,机箱1内设有蜗壳3,蜗壳3内设有叶轮4和电机5, 蜗壳3顶部的油烟出口上连接有出风罩6,出风罩6的口径可以是上下口径相同,也可以是 自下往上逐渐缩小,但本实施例中为自下往上逐渐缩小。集烟罩2上设有油烟入口,蜗壳3 上设有前进风口 7和后进风口 8,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201起始端至所述前进风口 7具有第 一油烟通道9,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201起始端至所述后进风口 8具有第二油烟通道10,且 该两油烟通道的口径均沿自始至终方向呈变小之势。所述前进风口 7与所述后进风口 8的 面积比为105 35。所述蜗壳的前盖板301的下边缘与蜗壳的后盖板302的下边缘之间连接有向下凸 出的且遮住了蜗壳的中间壳体303的曲面形导风板304,所述的第一油烟通道9和第二油烟 通道10在所述导风板304下方共用一油烟通道,自该导风板304处则开始分隔成前面的第 一油烟通道9和后面的第二油烟通道10。所述机箱1内还设有一风机盖板11,该风机盖板11位于蜗壳前盖板301前方,其 下部分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前进风口 7下沿处即开始朝后倾斜从而使该段油烟通道的口 径自下往上逐步缩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吸风双引射增速作用的吸油烟机,具有机箱和集烟罩,机箱内设有蜗壳,蜗壳内设有叶轮和电机,蜗壳顶部的油烟出口上连接有出风罩,集烟罩上设有油烟入口,蜗壳上设有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起始端至所述前进风口具有第一油烟通道,自所述集烟罩集烟区起始端至所述后进风口具有第二油烟通道,且该两油烟通道的口径均沿自始至终方向呈变小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一龙李斌胡荣伟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