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或吹风装置)及室外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3662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装置(或吹风装置)及室外单元。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室外换热器;第一风扇,包括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叶片;第二风扇,包括沿所述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叶片;以及至少一个电机,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沿不同的方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风扇的轴和所述第二风扇的轴排列在相同的直线上,而所述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与所述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轴向高度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的风扇在其运转期间具有改善通风效率以及最小化产生的噪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装置以及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室外单元。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配置为制冷或制热室内空间的电器。这样的空调器包括安装在房 间的室内单元和安装在外部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经由制冷剂管或电线与室内单元连接。 这样,根据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空调器的种类,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可一体形成。为了选择性地运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可以是包括连接到单个室外单元的多个 室内单元的复式空调器,或者是包括连接到多个室外单元的多个室内单元的系统空调器。这样的室外单元包括配置为限定出外观的外壳,且在外壳中设有产生气流的风 扇;设置在外壳中使吸入外壳的空气与外壳中设置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单元换热 器;以及配置为压缩在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中换热的制冷剂的压缩机。在外壳中形成配置为吸入外部空气的入口和配置为在室外换热器换热之后排出 吸入的空气的出口。在出口中可设置格栅,以保护风扇并防止外部杂质被吸入风扇。室外单元根据制冷或制热房间来执行热辐射和吸热,并在热辐射或吸热期间运转 风扇以改善换热效率。基于这些原因,必需得向室外单元供应充足的空气流量。另外,即使室外单元典型地安装在室外,也必须防止严重的噪声。室外单元产生的噪声与风扇的转速成正比,而风扇的转速与风扇的风量成正比。 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噪声也随之增加。基于这些原因,要求保证设在室外单元中的通风装 置的适当的空气流量并降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正反转的风扇的通风装置,在风扇运转期间,所述 风扇能够最小化所产生的噪声,且可改善通风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 通风装置的室外单元。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装置和包括该通风装置的室外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部分地将在以下描述中阐释,部分地通过下述 的验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获得。本 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书面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明的 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这里体现和广义描述地, 室外单元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室外换热器;包括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叶片的第一风扇;包括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叶片的第二风扇;以及配置为使第一 风扇和第二风扇沿不同的方向旋转的至少一个电机,其中第一风扇的轴和第二风扇的轴被 排列在相同的直线上,而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与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 的轴向高度不同。第一风扇排列在室外换热器与第二风扇之间,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轴向高 度大于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轴向高度是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的 一倍或更多,并小于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的四倍。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和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螺旋角大于等于20°并 小于30°。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和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掠角(swe印angle)大于 等于20°并小于60°。第一风扇的第一叶片的数量和第二风扇的第二叶片的数量可分别为2至5个。室外单元还包括配置为驱动第一风扇的第一电机和配置为驱动第二风扇的第二 电机,其中第一电机的轴和第二电机的轴被排列在相同的直线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沿不同的方向排列,以使第一电机的轴和第二电机的轴排列 在相同的直线上。第一电机的转速与第二电机的转速不同。第二电机的转速高于第一电机的转速。第二电机的转速是第一电机的转速的两倍或更多并小于第一电机的转速的三倍。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和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具有不同方向的斜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中,通风装置包括第一风扇,该第一风扇包括沿径向排列的 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为驱动第一风扇的第一电机;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包括沿径向排列 的多个第二叶片;以及配置为驱动第二风扇的第二电机,其中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和 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具有不同方向的斜度,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轴向高度大于 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高度是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高度的一倍或更 多,并小于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高度的四倍。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和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具有大于或等于20°并小 于30°的螺旋角。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和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具有大于或等于20°并小 于60°的掠角。第一风扇的第一叶片的数量和第二风扇的第二叶片的数量可分别为2至5个。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沿彼此相对的方向排列,并且单个电机安装架位于它们之 间,第二电机的转速大于第一电机的转速。第二电机的转速是第一电机的转速的两倍或更多并小于第一电机的转速的三倍。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使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沿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沿不同的方向安装到单个电机支架,以使所述第一电机的轴 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轴排列在相同的直线上。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大体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意性和说明性的,并旨 在提供对所声称的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附图被并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本专利技术的示出实施例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风扇的侧剖视图和俯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风扇的侧剖视图和俯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关于安装到室内单元或通风装置的风扇的噪声和通风 量的实验结果的图表;以及图6是示出噪声根据每个风扇的掠角的改变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应理解,可利用其他的实施例,可进行结构上的、电气上的以及程序上的改变而不背离本发 明的范围。尽可能地,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包括壳体 110以及通风装置,该壳体110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入口 112(未示出)和出口 111,出口中设 有格栅;该通风装置具有设置在入口 112与出口 111之间用以吹风的风扇(未示出)。入 口 112在壳体110的后表面形成,与出口 111相对。通风能力随室内单元的换热容量的变化取决于设置在室外单元的通风装置的容 量。设置在室外单元的风扇的通风能力与风扇的大小成正比。这里,应考虑到室外单元的 大小有限。同样地,必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安装在有限空间的风扇所产生的噪声。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包括壳体110,该壳体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入口 112和 出口 111 ;安装在壳体的室外换热器120 ;具有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叶片的第一风扇210 ; 具有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叶片的第二风扇230 ;以及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配置为使 第一风扇210和第二风扇230沿不同的方向旋转。第一风扇210的轴和第二风扇230的轴 排列在直线方向。第一风扇210的第一叶片212和第二风扇230的第二叶片232具有沿不 同方向的斜度。设置在第一风扇210的第一叶片212的轴向高度与设置在第二风扇230的 第二叶片232的轴向高度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包括第一风扇210和相对于第一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单元,包括:壳体,包括入口和出口;室外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第一风扇,包括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叶片;第二风扇,包括沿所述径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叶片;以及至少一个电机,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沿不同的方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风扇的轴和所述第二风扇的轴排列在相同的直线上,而所述第一风扇的每个第一叶片的轴向高度与所述第二风扇的每个第二叶片的轴向高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正勋文栋洙李晶雨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