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273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至少包含有:手持部以及触控部,该触控部设于该手持部末端,该触控部设有一软性材质本体以及包覆于该本体外的包覆层,使用者可握持该手持部,藉由该触控部与该触控面板(例如应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接触时,产生电容的变化,而操控该触控面板,并利用软性材质的触控部本体,可与该触控面板紧密贴合,以防止因使用者按压力量过大而造成压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触控结构,尤指一种可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触控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一般而言,触控技术依其感应原理分为 电阻式(Resistive)、电容式(Capacitive)、音波式(Surface Acoustic Wave)、光学式 (Optics)及电磁式(Ele-ctromagnetic)等五种,其中,电阻式触控面板利用按压的方式, 使上、下导电膜接触,而操控该电阻式触控面板 ’另,电容式触控面板以手指轻轻触碰的方 式,使手指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间产生电容的变化,而操控该电容式触控面板,意即电容式 触控面板在操控时的灵敏度相较于电阻式触控面板,占有相当的优势。再者,该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于一般电阻式触控面板更具有防尘、防火、防刮、高 分辨率、高穿透率、低反射、高对比、耐久性佳、支持多点触控及手势操作(Gesture)等优 点,故为众多厂商积极开发运用的标的。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91的使用者,以其一手指92的指腹操控 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的虚拟键盘93,然而,操作过程中,由于该手指92遮蔽了使用者部分 的视线,且该手指92的指腹面积大,容易触碰到其它范围,导致非预期的动作,而经常有误 触的情况发生,其中,又以大手指的使用者产生误触的状况最为严重。再者,该手指92的指甲94并非导体,故该指甲94无法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间 产生适当的电容,而触控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于是,留有长指甲的使用者便产生难以操作 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的窘境。另外,一般人手指容易沾染脏污,尤其,天气炎热时,难免汗流浃背,当然,手汗问 题油然而生,故经常以该手指92触碰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往往衍生污渍残留在该电容式 触控面板91的弊端,而导致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难以维持洁净。缘是,目前以该手指92操控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的技术,仍存在许多亟待突破的 问题点,故如何在经常维持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的洁净下,有效地产生适当的电容量,且 迅速而准确地操控该电容式触控面板91 ;或者,如何开发出一种可应用于各种触控面板, 且可与该触控面板紧密贴合,以防止触控面板造成压损的触控结构,乃为本技术亟欲 突破的关键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尤指一种可用于触控面板 的触控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其至少包含有供使 用者握持的手持部;以及触控部,该触控部设于该手持部末端,该触控部设有一软性材质本 体以及包覆于该本体外的包覆层。其中,该手持部末端进一步设有一枢接件,该枢接件与该触控部连接。该枢接件为一球状接头,而该触控部则相对形成有弧状接合面。该手持部设有相互套接且可相对径向位移的内、外套管。该触控结构为笔状结构,而该手持部为笔杆。该触控结构为指环结构,而该手持部为弹性套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触控结构至少包含有手持部以及触控 部,该触控部设于该手持部末端,该触控部设有一软性材质本体以及包覆于该本体外的包覆层。整体使用时,使用者可握持该手持部,藉由该触控部与该触控面板(例如应用于 电容式触控面板)接触时,产生电容的变化,而操控该触控面板,并利用软性材质的触控部 本体,可与该触控面板紧密贴合,以防止因使用者按压力量过大而造成压损。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以手指操控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触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触控结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号说明电容式触控面板91 ;手指92 ;虚拟键盘93 ;指甲94 ;触控结构10 ;手持 部11 ;枢接件111 ;内套管112 ;外套管113 ;触控部12 ;本体121 ;包覆层122 ;弧状接合面 123 ;弹性套环13 ;电容式触控面板20 ;置入槽21 ;手指3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触控结构10至少包含有手持部11以 及触控部12,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触控结构10可以为笔状结构,而该手持部11可以为 笔杆,而该触控部12设于该手持部11末端,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该触控部12设有一软性 材质本体121以及包覆于该本体121外的包覆层122。其中,该触控部的本体121可以为橡胶、塑料或泡棉,而该包覆层122可以藉由 碳粉或铜粉利用涂布方式(coating)设置于该触控部本体121外,或者该包覆层可以为 PU (聚胺脂)材质。本技术的触控结构可应用于各种触控面板,例如可应用于电阻式、电容式、音 波式、光学式及电磁式等触控面板中,例如应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时,该手持部可以为导电 材质,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使用者可握持该手持部11,藉由该触控部12与该电容式触控面 板20接触时,利用触控结构10的导电,能与电容式触控面板20的外侧包覆层上的电场产 生电容耦合后,再由人体吸去微小电流使电极测出电流,而进行操控该电容式触控面板20, 并利用软性材质的触控部本体121,当该触控部12下压电容式触控面板20的玻璃板时即会变形,使接触面积范围更能与电容式触控面板20贴合,以增加接触点的接触面积,除了原 有触控结构10的接触功能外更进一步具有保护电容式触控面板20不被刮伤,或者可避免 因按压力量过大而造成压损,使电容式触控面板20留下污点压损痕迹;当然,该包覆层亦 可以为导电材质。 如图5及图6的第二实施例,该触控结构10亦可以为指环结构,而该手持部可以 为弹性套环13,使用者操作使用时利用该弹性套环13套于手指30上,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如图7的第三实施例,该手持部11末端进一步设有一枢接件111,该枢接件111与 该触控部12连接,其中,该枢接件111可以为一球状接头,而该触控部12则相对形成有弧 状接合面123,致使该触控部12可于该枢接件111作全方位转动调整各种角度,以使该触控 部12无死角限制,供使用者调整任何角度均可灵活控制该触控部12,并将触控结构10导正 平稳,可以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20能更紧密接触。再者,为了符合携带的便利性以及配合电容式触控面板20的型体设计,本实用新 型更进一步亦可为伸缩式触控结构,如图8及图9的第四实施例,该手持部11设有相互套 接且可相对径向位移的内、外套管112、113,当使用者手持伸缩式触控结构进行操作功能或 书写时,即可将内套管112拉长,以便于使用者的握持,反的当不使用时,则可将伸内套管 112下压收复于外套管113中,使内套管112长度缩减,以增加收纳及携带的便利性。当然,本技术为配合装置在电容式触控面板20上所设有供触控结构收纳的 置入槽21中,该触控结构10在不使用时,可将内套管112下压收复于外套管113中,再直 接置于电容式触控面板20的置入槽21中,以使触控结构10的长度缩减而配合电容式触控 面板20的型体要求。再者,当使用者需使用触控结构10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持部;以及触控部,该触控部设于该手持部末端,该触控部设有一软性材质本体以及包覆于该本体外的包覆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松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