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999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上下两块多孔连接加强板,在上下两块多孔连接加强板上均设置有贯通孔组,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在上下两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的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分别设置有螺旋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在的连接件抗拉、抗扭等性能比较薄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技术介绍
组合结构中,特别是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中,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的连接件有嵌 入式连接件、型钢连接件、带栓钉PBL(抗剪器开孔板)连接件、双PBL(Twin-PBL)连接件寸。由于波形钢腹板PC(预应力混凝土 )组合箱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除引起截面刚 性扭转外,还产生截面畸变。这种变形将使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底板接合部位产生一定 的弯矩。因此,结合部位的剪力键不仅要承受纵向剪力,而且还要承受横向弯矩产生的拉拔 力。但上述四种连接件从总体上均以纵向抗剪为主,其他抗拉、抗扭等性能比较薄弱。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既有较好的纵向抗剪,又有较好的抗拉、 抗扭性能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这种开孔板组合连接 件既有较好的纵向抗剪,又有较好的抗拉、抗扭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波形钢腹板;第一凸缘板,所述第一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 腹板垂直;第二凸缘板,所述第二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 腹板垂直;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 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一贯通孔组,所述第一贯 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下表 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二贯通孔组,所述第二贯 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一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 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第二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 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第一螺旋钢筋,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三贯通孔组,所述第三贯通孔组 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之上,所述第三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 通孔,所述第一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三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第二螺旋钢筋,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四贯通孔组,所述第四贯通孔组 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之下,所述第四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 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二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与以往使用的波形钢腹板连接件有所区别,本专利技术用螺旋钢筋与多孔连接加强板 代替了栓钉等构件。使用时螺旋钢筋与混凝土结合,沿纵向形成抱箍作用,握裹力较高。这 样的处理措施,除了满足抗剪需求外,也弥补了现有连接件的抗拉和抗扭性能不足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使用于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中,外力和内力通过波形 钢腹板传至凸缘板,多孔加强板、贯通钢筋及螺旋钢筋的结合承受纵向水平剪力。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形成的剪力键在传统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基础上改进, 第三贯通孔组和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内穿入的不再是直线的短钢筋,而是螺旋钢筋。与 现有技术中的剪力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剪力键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剪力键,采用了穿筋形式。穿筋形式除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剪力键具备较好 的抗剪性能外,还有效地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抗扭、抗拉等综合性能,使本发 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并且使将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用于 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的施工更加方便。(2)采用螺旋钢筋代替直钢筋,避免了直钢筋不容易锚固的缺点。在直钢筋穿筋 中,每根钢筋为单独工作,而在螺旋钢筋中为整体工作,不会由于单根钢筋的强度不足而失 效,而且螺旋钢筋更容易锚固,能更好地与混凝土协同工作。(3)采用螺旋钢筋代替直钢筋,便于浇筑时混凝土流入贯通孔。在贯通孔内的混凝 土形成连接销,抵抗水平剪力,因而具有很强的抗剪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 间距相等;所述第一螺旋钢筋的螺距与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 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 述第二螺旋钢筋的螺距与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贯通孔 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凸缘板优选焊接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 上端。所述第二凸缘板优选焊接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优选 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优选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 下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贯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 强板与所述第一凸缘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 上;所述第二贯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凸缘板的连接处,所述 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上。这样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中的 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能起到加强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作用,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中的所 述第二贯通钢筋组能起到加强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 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上;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 板上。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 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正视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侧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2、3。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波形钢腹板1、第一凸缘板21、第二凸 缘板22、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第一贯通钢筋组41、第二贯通钢 筋组42、第一螺旋钢筋51、第二螺旋钢筋52。第一凸缘板21焊接在波形钢腹板1的上端,并且与波形钢腹板1垂直。第一多孔 连接加强板31焊接在第一凸缘板21的上表面,并且与第一凸缘板21垂直。第一多孔连接 加强板31包括第一贯通孔组,第一贯通孔组设置在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与第一凸缘板 21的连接处。第一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 第一贯通钢筋组41包括多条贯通钢筋,第一贯通钢筋组41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第一贯 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第一贯通钢筋组41的贯通钢筋焊接在第一凸缘板21上,具体来 说,第一贯通钢筋组41的各条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第一凸缘板21上,各条贯通钢筋 的两端部分与中间部分构成无上底边的倒等腰梯形状。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包括第三 贯通孔组,第三贯通孔组位于第一贯通孔组之上,第三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一多孔连接 加强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一螺旋钢筋51设置在第三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 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第一螺旋钢筋51的螺距与第三贯通孔组中相 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第三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第二凸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波形钢腹板;第一凸缘板,所述第一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腹板垂直;第二凸缘板,所述第二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腹板垂直;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一贯通孔组,所述第一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下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二贯通孔组,所述第二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一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第二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旋钢筋,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三贯通孔组,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之上,所述第三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一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三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第二螺旋钢筋,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四贯通孔组,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之下,所述第四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二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卓明沙丽新周晓君朱鹏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