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亲水改性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2864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及其制备方法,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上接枝有功能性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保持原有PVDF的优点基础上,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和抗污能力。该方法工艺简单,环保,适于工业化生产,通过接枝上不通单体,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功能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21世纪的水处理领域里,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高效、环保、节能以及过程简单、 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特性而成为该领域的首选技术之一。膜作为膜技术的核心,它的化学 性质和结构对膜分离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耐辐射性、耐热性以及易于成膜等优点。因此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被广泛的应用于化 工、电子、纺织、食品、生化等领域。但是,由于PVDF表面能低、疏水性极强,在进行分离过程 中极易发生表面吸附污染,造成分离性能下降,使清洗和维护成本加大,而且限制了在其他 领域的应用。目前,对PVDF的改性方向有1.改善膜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提高膜抗污能 力和使用寿命;2.对PVDF膜进行功能化,扩展膜的使用领域。表面改性技术因为不改变材料本体性质,工艺路线简单,易于引入多种功能性基 团等优点成为PVDF膜改性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膜表面改性技术包括表面化学处理改性、膜 表面复合改性、辐照改性和膜表面化学接枝改性等。PVDF具有很好的耐化学性质,表面化学 处理改性中试剂很难对其进行反应,而且改性后膜的机械强度等本体性质受到影响;复合 改性的表面涂层容易脱落;辐照改性利用高能射线或离子的照射在膜表面产生自由基与单 体发生反应,但是高能射线同样能破坏膜本体的机械性能;表面化学接枝改性的首要问题 就是怎样实现链的可控生长。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具有引发效率和单体转化率高、 制备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布单一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活性自由基聚合(LRP)技 术(目前的关于LRP研究论文和专利大约75%都是ATRP方面的)。但是PVDF的C-F键能 比较高,难于断裂,因此它的ATRP弓丨发活性比较低。很多情况下,人们通过化学反应在PVDF 膜表面引入活性更高的Br端基,然后进行ATRP接枝反应,致使改性过程复杂难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亲水性高及抗污能力大的聚偏氟 乙烯亲水改性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环保,适于工业化生产的聚偏氟乙烯亲 水改性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膜 表面上接枝有功能性聚合物。所述功能性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丙烯酰胺类水溶性聚合物。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为聚-2-( 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2-( 二异丙基 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2-( 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聚乙二醇)甲基 丙烯酸酯、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聚_2,3- 二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所述聚丙烯酰胺类水溶性聚合物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或聚-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清洗干净的面积为9-25cm2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原子转移自由聚合单体的 水溶液、氯化铜、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配体及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得到20-200毫升水溶 液,使原子转移自由基单体浓度为0. 1-0. 5克/毫升,使氯化铜的浓度为0. 44-2. 2微摩尔 /毫升,使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配体的浓度为0. 44-2. 2微摩尔/毫升;(2)充氮气5-lOmin排除容器中的氧气;(3)加入0. 2-8毫升摩尔浓度为1-22毫摩尔/毫升的维生素C水溶液,继续充氮 气 5-10min ;(4)将容器密封,在30_60°C反应0. 5_7h ;(5)将膜取出,在40°C水浴,放入无水乙醇中搅拌清洗2-Mh,然后用去离子水搅 拌清洗2-Mh,取出晾干,即制成聚偏氟乙烯改性改性功能膜。所述原子转移自由聚合单体为2_( 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_( 二异丙基 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 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 酸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3-二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或2-甲 氧基乙基丙烯酰胺。所述原子转移自由聚合配体为2,2-联吡啶、4,4’ - 二(5-壬基)-2,2’ -联吡啶、 1,1,4,7,7-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仉^-二甲氨基乙基)胺。所述步骤(1)所述清洗的方法为在10-80°C水浴中,将聚偏氟乙烯微孔膜放 在在体积浓度为10-90%的乙醇水溶液中漂洗3- 小时,每1-6小时换一次体积浓度为 10-90%的乙醇水溶液。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保持原有PVDF的优点基础上,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和抗污能力。 该方法工艺简单,环保,适于工业化生产,通过接枝上不通单体,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功能的膜。附图说明图1为改性前后的PVDF膜光电子能谱图。图中a为PVDF原膜全谱扫描图;e为PVDF原膜Cls谱扫描图;b为实施例17制备的改性膜全谱扫描图;f为实施例17制备的改性膜Cls谱扫描 图;c为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膜全谱扫描图;g为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膜Cls谱扫描 图;d为实施例13制备的改性膜全谱扫描图;h为实施例13制备的改性膜Cls谱扫描 图。图2为改性前后的PVDF膜表面接触角照片。图中A、B分别为原膜和实施例20制备的改性膜表面接触角照片。图3为改性前后的PVDF膜孔径分布图。图中a为PVDF原膜;b为实施例17制备的改性膜;c为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膜; d为实施例13制备的改性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2-( 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2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2- ( 二异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3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2-( 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4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5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6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7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8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2,3_ 二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9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实施例10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 烯膜表面上接枝有聚丙烯酸钠。实施例11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该膜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聚偏氟乙烯改性功能膜,其特征是通过水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上接枝有功能性聚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强陈春霖倪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