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275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中药及其制造方法。该中药是由鲜松叶,葛根等为原料制成,具有使有效成分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疗效确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特定的提取方法经过特定的制剂工艺制成的药物制剂,商品名为松龄血脉康。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卫生部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34亿,患病率11.88%,并以每年350万的惊人数字递增。由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之死亡率,居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单项或双项异常升高]的一种病证。从临床主要症状来看,可归纳于中医“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的范畴,认为肝(胆)、肾与脾(胃)为其主要病变部位;肾精亏虚,脾虚失运是其主要内因;痰浊凝聚,注入血脉系其关键病机;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是其发展演变为心脑血管疾患的必然转归。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并向中年人群发展的趋势,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此外,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老年性耳聋、脂肪肝、加重进行性肾病综合征等,因此,高脂血症已成为近十几年来代谢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美国心肺血研究院进行7年的冠心病防治研究证实,降脂药的应用可减少24%心脏病死亡率,减少19%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率,同时,降血脂药还能延缓或减轻AS病变的发展,并促进其消退。 专利号为95108297.3“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并提供了制备该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其药物剂型为硬胶囊剂。本专利技术是在专利95108297.3的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它在配方、制造工艺和临床应用、临床效果方面与原专利有了显著的差异。 专利95108297.3中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出某药物中所用的药材是干松叶还是鲜松叶时,我们在常规意义都认为是指干松叶(参见《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254页)。所以专利95108297.3中的松叶我们认为其是指干松叶。松叶采摘后需要将鲜松叶经过干燥后才能配方,由于鲜松叶干燥不及时就会腐败变质,导致药材前处理非常困难且复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生产成本高,还增加了药材污染的机会,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还会被破坏或挥发。 第二采用干松叶为原料药制备的药物,其只在预防高血脂症上显示了一定的作用,而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作用不明显。 第三选用硬胶囊剂型,制备工艺中浸膏粉需要制粒并过40目筛,导致药物溶出速度慢且生物利用度差。 第四药物选用硬胶囊剂型,生产中由于干浸膏粉吸湿性强,充填胶囊时需要在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生产,生产辅助设备要求高,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 第五选用硬胶囊剂型,由于密封不严,容易吸潮,市售包装必须密封性好,包装成本高。 第六选用硬胶囊剂型,由于密封不严,且充填完后不能对胶囊外表面进行洗涤,导致外表面沾附有药粉,导致服用时具有药物的不良气味和苦味,病人服药依从性差。 第七选用硬胶囊剂型且必须选用0号胶囊,胶囊体积大,粘性强,病人吞咽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以鲜松叶代替干松叶、既能治疗高血压又能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施。 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原料药配方如下 鲜松叶2500g~5000g葛根400~800g 珍珠层粉 50~120g 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优选原料药配方为 鲜松叶3000g~4000g葛根500~700g 珍珠层粉 80~100g 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最佳原料药配方为 鲜松叶 3600g葛根 600g珍珠层粉 90g 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取上述用量配比的鲜松叶、葛根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6~9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5~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70℃时检测为1.1~1.3的浸膏,取浸膏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将干浸膏粉与珍珠层粉及辅料混合均匀后,制成制剂。 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剂可以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软胶囊剂。本专利技术药物的软胶囊剂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提取取配方量的鲜松叶、葛根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6~9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5~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70℃时检测为1.1~1.3的浸膏,取浸膏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 步骤二制备明胶液明胶、甘油、水的比例为10∶4~6∶8~12; 步骤三;药液的制备取助悬剂热溶于基质中,缓慢投入步骤一所得干浸膏粉和珍珠层粉,混合均匀后用胶体磨充分处理; 步骤四制丸将药液与明胶液,通过压丸机压制成规定重量的软胶囊,经定型干燥、洗丸、分装即得。 其中 步骤一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步骤一中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70℃时检测为1.2的浸膏;步骤一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塔风温220℃,出塔风温100-110℃。 步骤二中明胶液比例为5∶2∶5。 步骤三中的助悬剂为蜂蜡、单硬脂酸、石蜡油、单硬脂酸铝或乙基纤维素;步骤三中的助悬剂为蜂蜡或单硬脂酸铝;步骤三中的助悬剂为蜂蜡2~20g;步骤三中的助悬剂为蜂蜡5~15g;步骤三中的基质为大豆油、花生油、菜油或PEG400;步骤三中的基质为大豆油或花生油;步骤三中的基质为大豆油200~800g;步骤三中的基质为大豆油300~600g。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鲜松叶代替干松叶,防止鲜松叶在干燥过程中发生有效成分的流失,并且经济。 2、专利技术药物不仅保留了治疗高血压和预防高血脂的作用,还可治疗高血脂症,疗效优于专利95108297.3中的药物。 3、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剂中优选软胶囊剂,所以制备工艺中药粉无需制粒。可将药粉和基质通过胶体磨处理成极细的混悬液体物质,将该混悬液体制成软胶囊剂。 4、软胶囊可克服硬胶囊剂的缺点,具有使有效成分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密封完全、装量准确、便于吞服、携带方便、能有效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苦味。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用鲜松叶代替干松叶配方的优点。 1、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药学研究实验,对鲜松叶与干松叶在主要成份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证明鲜松叶和干松叶的有效成分主要都含有挥发油、黄酮类成分、葫芦卜素和多种氨基酸等,两者在主要成分上含量是基本一致的;但从薄层色谱上和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可以看出,鲜松叶含有一些在干松叶图谱中没有的成分,可能是挥发油和一些氨基酸成分,这也许可以解释用鲜松叶作为原料药比用干松叶作为原料药在治疗高血脂症上更好的原因。 2、通过大量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急性降压试验、实验性高血压大鼠长期降压治疗试验证明采用用量为干松叶两倍的鲜松叶所组成的原料药制备的药物其毒性和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相当。 3、对高脂家兔调血脂试验 3.1实验材料 3.1.1药物 本专利技术药粉(代号XSL)按本专利技术中的最佳原料药配方和药物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鲜松叶  2500g~5000g  葛根  400~800g    珍珠层粉  50~12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鲜 松 叶2500g~5000g 葛根400~800g珍珠层粉50~1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是鲜 松 叶3000g~4000g 葛根500~700g珍珠层粉80~10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是鲜松叶 3600g 葛根 600g珍珠层粉 90g。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的剂型是软胶囊剂。5.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取如下步骤制成步骤一提取取配方量的鲜松叶、葛根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6~9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5~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70℃时检测为1.1~1.3的浸膏,取浸膏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步骤二制备明胶液明胶、甘油、水的比例为10∶4~6∶8~12;步骤三;药液的制备取助悬剂热溶于基质中,缓慢投入步骤一所得干浸膏粉和珍珠层粉,混合均匀后用胶体磨充分处理;步骤四制丸将药液与明胶液,通过压丸机压制成规定重量的软胶囊,经定型干燥、洗丸、分装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症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礼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弘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