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闸板刀形闸阀,它包括阀体和阀座,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闸板和下闸板、上气缸和下气缸。上闸板、上支架和上气缸配合组成上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下闸板、下支架和下气缸配合组成下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上部启闭机构和下部启闭机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闸板刀形闸阀,在阀门关闭时,闸板像气缸活塞一样从阀体的阀腔内相向推出,在介质经过时,即使有固体颗粒滞留在阀腔内,也会被闸板重新推进流道内。由于是双闸板,两个闸板分别运动到流道中心就完全关闭,关闭完成后,阀腔内无任何间隙死角,使固体颗粒没有滞留在阀腔内的可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双闸板刀形闸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刀形闸阀,一般只有一个闸板,即是一种单闸板刀形闸阀。这种单闸板刀形闸阀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其阀体内部空间比流道直径大,而且在阀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插入闸板的凹槽。这样一来,阀门在用于某些带有固体颗粒物的介质时,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就会滞留沉积在凹槽内,当阀门关闭时,闸板还会把纤维类物质压实在凹槽内。沉积物日积月累,逐渐在凹槽内增多增高,从而对闸板的关闭产生阻碍作用,使阀门失去关闭密封性, 并进而阻塞管路的流通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需要将阀门拆下来清洗,费时费力, 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闸板刀形闸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闸板刀形闸阀,包括阀体和阀座,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间板和下间板、上气缸和下气缸;上间板、上支架和上气缸配合组成上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其中的上支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上气缸安装在上支架上,上间板与上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下间板、下支架和下气缸配合组成下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其中的下支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下气缸安装在下支架上,下闸板与下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上部启闭机构和下部启闭机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上闸板和下闸板均为方形闸板,闸板底边为密封平面。所述的阀体内腔的横截面呈方形,上闸板和下闸板分别设置在该阀腔内,上闸板和下间板可分别在上气缸和下气缸的带动下沿阀腔作相向运动,会合于阀体的流道中心并密封闭合。采用本技术的双闸板刀形闸阀,在阀门关闭时,闸板像气缸活塞一样从阀体的阀腔内相向推出,在介质经过时,即使有固体颗粒滞留在阀腔内,也会被闸板重新推进流道内。由于是双闸板,两个闸板分别运动到流道中心就完全关闭,关闭完成后,阀腔内无任何间隙死角,使固体颗粒没有滞留在阀腔内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闸板刀形闸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闸板刀形闸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5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图3为开启状态,图4为关闭进行状态,图5为完全关闭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配合参见图3、图4、图5,本技术的双闸板刀形闸阀,包括阀体 1、阀座2、上支架3、下支架4、上闸板5、下闸板6、上气缸7和下气缸8 ;上闸板5、上支架3 和上气缸7配合组成上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1的上部,其中的上支架3连接在阀体1 的上部,上气缸7安装在上支架上3,上闸板5与上气缸7的活塞杆相连。下闸板6、下支架 4和下气缸8配合组成下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1的下部,其中的下支架4连接在阀体1 的下部,下气缸8安装在下支架4上,下闸板6与下气缸4的活塞杆相连;上部启闭机构和下部启闭机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在上支架3上还安装有上电磁阀9和上减压阀10。在下支架4上还安装有下电磁阀11和上减压阀12。本技术中的上闸板5和下闸板6均为方形闸板,闸板底边为密封平面。本技术中的阀体1内设有方形阀腔,上闸板5和下闸板6分别设置在该阀腔内,上闸板和下闸板可分别在上气缸7和下气缸8的带动下沿阀腔作相向运动,会合于阀体的流道中心并密封闭合。本技术的双闸板刀形闸阀的工作原理如图3、图4、图5所示,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介质流过,可能会有固体颗粒滞留在阀腔的角落例如图3中所示的a处。当阀门处于关闭过程中时,随着两闸板的相向运动,图3中所示的a处的固体颗粒就被闸板推到b 处,如图4所示。当固体颗粒被推出到流道内时,即被流动的介质冲走,不会有滞留在阀腔内。图5为阀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此时,阀腔已全部被闸板所占据,阀腔内无任何间隙死角,使固体颗粒没有滞留在阀腔内的可能。权利要求1.一种双间板刀形间阀,包括阀体和阀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闸板和下间板、上气缸和下气缸;上间板、上支架和上气缸配合组成上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其中的上支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上气缸安装在上支架上,上间板与上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下间板、下支架和下气缸配合组成下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其中的下支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下气缸安装在下支架上,下间板与下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上部启闭机构和下部启闭机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闸板刀形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闸板和下闸板均为方形闸板,闸板底边为密封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闸板刀形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腔的横截面呈方形,上间板和下间板分别设置在该阀腔内,上间板和下间板可分别在上气缸和下气缸的带动下沿阀腔作相向运动,会合于阀体的流道中心并密封闭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闸板刀形闸阀,它包括阀体和阀座,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闸板和下闸板、上气缸和下气缸。上闸板、上支架和上气缸配合组成上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下闸板、下支架和下气缸配合组成下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上部启闭机构和下部启闭机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采用本技术的双闸板刀形闸阀,在阀门关闭时,闸板像气缸活塞一样从阀体的阀腔内相向推出,在介质经过时,即使有固体颗粒滞留在阀腔内,也会被闸板重新推进流道内。由于是双闸板,两个闸板分别运动到流道中心就完全关闭,关闭完成后,阀腔内无任何间隙死角,使固体颗粒没有滞留在阀腔内的可能。文档编号F16K27/04GK201944308SQ20112001858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程太山, 许欣平 申请人:上海宾特阀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闸板刀形闸阀,包括阀体和阀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闸板和下闸板、上气缸和下气缸;上闸板、上支架和上气缸配合组成上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其中的上支架连接在阀体的上部,上气缸安装在上支架上,上闸板与上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下闸板、下支架和下气缸配合组成下部启闭机构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其中的下支架连接在阀体的下部,下气缸安装在下支架上,下闸板与下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上部启闭机构和下部启闭机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欣平,程太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宾特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