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教具,具体的说是一种结构简单、观察直观的多功能科普地球仪。
技术介绍
地球仪是学生们上地理课和小学科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具之一,但现有的地球仪功能单一,只能够比较直观的查看地理位置,无其他附属功能,只能够提供简单的平面展示作用,众所周知,地球仪上的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沈’,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较为抽象,而且数字不能较为直观的记忆,延缓教师的教学进度,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科普地球仪。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多功能科普地球仪,其结构包括展示球体,所述展示球体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半圆仪托架上,该托架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底座, 上述支撑杆的上部设置一竖直标线,该标线所指半圆仪的刻度为23°沈’。所述的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的底座内部中空并在其前部开有开口,在该底座的空腔内放置有储物转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多功能科普地球仪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构思巧妙等特点,通过标线能够直观读出地球偏转的角度为23°沈’;在底座上 ...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科普地球仪,包括展示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球体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半圆仪托架上,该托架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底座,上述支撑杆的上部设置一竖直标线,该标线所指半圆仪的刻度为23°26’。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